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荣

作品数:105 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会议论文
  • 39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7篇出血
  • 20篇脑出血
  • 19篇细胞
  • 16篇脊髓
  • 16篇胶质
  • 14篇脊髓损伤
  • 9篇手术
  • 8篇神经系
  • 8篇神经系统
  • 8篇干细胞
  • 7篇血肿
  • 7篇外科
  • 7篇大鼠脊髓
  • 6篇星形
  • 6篇神经外科
  • 6篇击伤
  • 5篇星形胶质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瘢痕

机构

  • 9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重庆市急救医...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105篇胡荣
  • 70篇冯华
  • 23篇林江凯
  • 13篇蒋周阳
  • 13篇朱刚
  • 13篇李飞
  • 13篇张倩
  • 12篇黄毅
  • 11篇孟辉
  • 8篇吴国材
  • 7篇吴南
  • 6篇储卫华
  • 6篇卞修武
  • 6篇蔡文琴
  • 5篇吴喜贵
  • 5篇周建军
  • 5篇张礼均
  • 5篇赖召攀
  • 5篇杨忠
  • 4篇罗海水

传媒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局解手术学杂...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5篇2019
  • 2篇2018
  • 21篇2017
  • 2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0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00MHz电磁辐射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及凋亡的影响
罗海水储卫华万子兵胡荣夏永智胡波胡胜利朱刚冯华
异丙酚麻醉对大鼠中枢神经核团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通过检测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大鼠中枢c jun基因的表达 ,了解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的可能作用位点。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6组 :空白对照组 (C组 )、小剂量异丙酚组 ( 5 0mg/kg ,P1组 )、中等剂量异丙酚组 ( 10 0mg/kg ,P2 组 )、大剂量异丙酚组 ( 15 0mg/kg ,P3 组 )、断尾刺激组 (S1组 )、异丙酚作用后断尾刺激组 (S2 组 )。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 )检测JUN核蛋白 ,统计各组大鼠脑片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C组 :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在视上核、外侧隔核及外侧缰核等神经核团。P1、P2 、P3 组 :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主要分布在伏核、外侧隔核、下丘脑室旁核、膝状体腹下核、背外侧膝状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视前腹侧核、弧束核、杏仁基底外侧核、丘脑室旁核、外侧缰核、海马回嗅觉小岛及乳头状核等核团 ,表达的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异丙酚剂量正相关。结论 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有与其静脉麻醉作用相关的神经核团。
文欣荣陶国才范晓棠张金海胡荣
关键词:异丙酚中枢神经系统C-JUN基因
去铁胺对大鼠脑冲击伤后脑组织自噬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去铁胺对大鼠脑冲击伤后脑组织白噬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致伤组和去铁胺治疗组,每组13只大鼠。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脑冲击伤模型,致伤后2h分别予以等量等渗盐水及去铁胺(100mg/kg)腹腔注射,间隔12h给药,持续28d。并于伤后1,3,7,14,28d检测大鼠血红蛋白、肛温、血糖和死亡率。动物处死前完成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取大鼠大脑标本计算大脑缺损体积。取致伤灶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eclin1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同一时相点血红蛋白、肛温、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组和去铁胺治疗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铁胺治疗组大脑缺损体积为(115.35±13.70)mm^3,较致伤组的(209.99±16.70)mm明显减小(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去铁胺治疗组动物平台搜索策略(3.13±0.35)和搜索时间[(36.15±26.63)s]均较致伤组[分别为2.13±0.64和(110±47.34)s]显著改善(P〈0.05);免疫组化显示,致伤后Beclin1表达显著上调,予去铁胺治疗后,Beclin1显著下调;进一步Western blot定量检测显示,伤后Beclin1表达显著增强(P〈0.05),去铁胺治疗后,其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大鼠大脑冲击伤后Beclin1表达上调,提示脑冲击伤后自噬损伤增强,去铁胺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减轻自噬损伤来实现的。
张礼均胡荣李飞孟辉林江凯朱刚冯华
关键词:脑损伤自噬去铁胺
类固醇和脑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在性腺、肾上腺及胎盘组织中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代谢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对脑功能的调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近年来发现脑组织自身能从头合成几乎全部的类固醇激素,意味着脑源性的和外周源性的类固醇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共同调控着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在学习和记忆、突触的传递功能、神经保护、神经退行性病变(尤其A lzheimer's病)、情绪、应激以及月经相关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些方面做一综述。
胡荣杨忠魏璐吴喜贵蔡文琴
关键词:类固醇激素突触传递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保护
一种与手术机械臂匹配的控制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手术机械臂匹配的新型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握柄、操控感应器、显示器和右操控杆,所述控制器握柄底端通过支撑杆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上设有四向槽,四向槽内安装有操控感应器,操控感应器内部安装有感应芯片,操控...
胡荣张倩
文献传递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预测评分
胡荣
一种动物颅内应力检测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物颅内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动物的固定装置1以及用于测量动物颅内应力的测量装置2,所述测量装置2包括压力测量表20、注射器21及连接动物颅内的施压装置22,在所述注射器21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水平正...
胡荣吴鹏飞冯华
文献传递
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病理变化与胶质瘢痕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变化及其与胶质瘢痕的关系。方法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评分、免疫荧光及神经束路示踪等观察SCI后轴突的病理变化,及其与胶质瘢痕的关系,并测量胶质瘢痕的厚度。结果SCI后损伤处的轴突呈断裂、扭曲状,SCI后1周损伤轴突呈再生趋势,2周时再生明显,与此相应动物运动功能逐渐恢复,4周时胶质瘢痕形成,再生的轴突被瘢痕阻挡。头尾侧胶质瘢痕厚度(107.00±20.12)μm大于两侧边厚度(69.92±24.37)μm。结论SCI后轴突仍具有再生能力,但被胶质瘢痕所阻挡,瘢痕厚度的测量为将来去除胶质瘢痕提供了实验依据。
胡荣周建军吴国材林江凯冯华卞修武李云庆
关键词:脊髓损伤轴突胶质瘢痕
346例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其影像学特点研究
胡荣
PbtO2在中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研究
李飞张礼均胡荣陈图南高伯元冯华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