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治疗作为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替代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关注,该法主要用于针对由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MDR)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如今,噬菌体在农业和兽医治疗方面及其在西方国家用于人类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几十年西方世界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和治疗探索,并且国外某些授权药店正在销售人用噬菌体药物。但噬菌体用于人类治疗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噬菌体的高度特异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噬菌体制剂管理法规不完善使得其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等。本文结合我国现行药典关于生物制品生产、制备及质量控制要求和欧洲药品管理局(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近年来以噬菌体治疗药物批准途径的探索为参照,着重对噬菌体库构建与控制、噬菌体制备与质控和临床前测试等进行分析。
近10年来,随着X-射线晶体学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蛋白晶体结构得到确证,其相应的基因信息也随之公布。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信息的"井喷",产生了愈来愈多的药物靶标,加之计算科学的蓬勃发展亦极大地促进了分子对接和虚拟筛选技术在药物设计领域的应用推广。如今,计算技术已成为药物设计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分子对接运算,研究人员能快速准确地描述药物与靶标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缩短了药物研发周期。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对接化学机理、分子表征方法以及3种分子对接机制。同时着重介绍了一些在药物设计中广泛使用的分子对接软件,包括Auto Dock、SLIDE、DOCK以及Auto Dock Vina。这些软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搜索算法以及打分函数,但其功能较为相似且囊括了分子对接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为了使分子对接过程更为方便快捷,研究者们不断更新计算技术,推出各种图形分析工具。最后,以G蛋白偶联受体和蛋白激酶为例,简要说明分子对接及虚拟筛选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
超短肽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组织渗透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更低的免疫原性。GHK(glycyl-L-histidyl-L-lysine)和GQPR(glycyl-L-glutamyl-L-prolyl-L-arginine)具有刺激胶原蛋白产生、减缓胶原蛋白降解的作用,作为抗皱成分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超短肽一般都是通过固相合成方法制备,其缺陷是制备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化学试剂而造成环境负担,故本文探讨了一种设计和制备超短肽的新方法。因序列短而无法直接重组表达,文中首先构建了适用于融合表达的载体骨架pET28a-Trxm。以GHK和GQPR串联重复基因作为滚环扩增的基本单元(tandem repeat of short peptides,TRSP),反应时随机掺入5-甲基胞嘧啶获得长基因片段,然后经Acc65Ⅰ和ApaⅠ消化产生随机长度的基因。胶回收500 bp到1500 bp的DNA片段,克隆得到表达载体pET28a-Trxm-(TRSP)n并转化获得重组菌。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获得串联重复数n=1、2、3、4、6、7、8、9的阳性克隆。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当串联重复数n=1、2、3、4、8、9时均有相应融合蛋白表达,表达水平随着重复数增加而降低。Trxm-(TRSP)1表达水平最高,达总蛋白的50%,而Trxm-(TRSP)2表达水平为总蛋白的30%。进一步地,含Trxm-(TRSP)1的清液先后经肠激酶和胰蛋白酶切割后,HPLC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获得超短肽GHK和GQPR。该结果对于超短肽重组制备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