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宇

作品数:132 被引量:278H指数: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5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病理
  • 27篇组织病理
  • 23篇病理分析
  • 21篇组织病理分析
  • 17篇体外循环
  • 17篇外循环
  • 12篇心脏
  • 12篇手术
  • 12篇皮肤
  • 11篇动脉
  • 10篇动脉旁路
  • 10篇动脉旁路移植
  • 10篇动脉旁路移植...
  • 10篇血管
  • 10篇移植术
  • 10篇旁路移植
  • 10篇旁路移植术
  • 9篇肿瘤
  • 9篇细胞
  • 7篇心房

机构

  • 81篇第四军医大学
  • 5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黄河三门峡医...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云南省开远市...
  • 1篇沈阳市第六人...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威高新生...

作者

  • 132篇刘宇
  • 53篇王雷
  • 49篇王刚
  • 39篇王辉山
  • 30篇高天文
  • 20篇李春英
  • 18篇韩劲松
  • 17篇尹宗涛
  • 14篇马翠玲
  • 14篇廖文俊
  • 13篇韩宏光
  • 13篇付萌
  • 10篇石云
  • 10篇宋恒昌
  • 8篇杨本强
  • 8篇刘玲
  • 7篇刘玲
  • 7篇张永
  • 6篇徐殊
  • 6篇廖文俊

传媒

  • 4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3篇临床军医杂志
  • 11篇中国体外循环...
  • 6篇中华皮肤科杂...
  • 6篇中国心血管病...
  • 6篇实用皮肤病学...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创伤与急危重...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16全国...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6篇2017
  • 40篇2016
  • 27篇2015
  • 14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时间深低温诱导“假死”对动物神经系统功能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长时间深低温诱导"假死"对动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头小型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实验组(n=3)。对照组仅进行常温体外循环,实验组进行深低温诱导"假死",比较两组停体外循环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及MRI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停体外循环时,实验组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体外循环后1、2 d,实验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体外循环后7 d,两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和实验动物头部MRI影像学检查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深低温诱导"假死"相对安全,但仍可对神经系统造成可逆性损伤。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可分辨出轻微、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对评价深低温诱导"假死"后的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宇历志张建张永吕汝举尹宗涛王辉山
关键词:假死
低温胸部爆震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体外膜肺氧合救治策略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建立低温胸部爆震伤巴马香猪动物模型,探讨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早期救治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巴马香猪8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46.5±5.2)kg。根据不同爆炸效应及是否进行早期ECMO救治将所有动物随机分为:A组(救治组14只,非救治组14只),雷管×1.0根;B组(救治组14只,非救治组14只),雷管×1.5根;C组(救治组14只,非救治组14只),雷管×2.0根。爆炸后,迅速后送至野战医疗所进行早期ECMO救治。动态监测伤后各组基本生命体征并观察损伤情况。结果 A组受伤较轻:救治组致死率为0,非救治组7%;B组受伤程度明显高于A组:救治组致死率为14%,非救治组50%;C组损伤过重,救治困难:救治组致死率为93%,非救治组100%。ECMO对B组早期低温胸部爆震伤,可以进行有效的救治(P<0.05)。结论胸部爆震伤以多发伤和复合伤多见,伤情重而复杂,早期致死率高。B组受伤程度居中,能够反映胸部爆震伤病情变化特点,较为稳定,重复性较好,可作为理想的低温胸部爆震伤动物模型,且ECMO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救治。
历志刘宇韩劲松张建张永尹宗涛王辉山
关键词:胸部
深低温及体外循环创伤对失血性休克猪血脂水平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深低温及体外循环创伤对失血性休克猪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健康成年巴马香猪18头在全身麻醉呼吸机辅助条件下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至直肠温度15℃,暂停体外循环90 min后恢复体外循环并逐渐复温,待直肠温度恢复到术前水平后脱离体外循环,直至脱离呼吸机,观察巴马香猪血脂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猪术中低温休克期至术后第7天的血脂相关指标血清TC、TG、LDL-C水平均低于术前2 h,低温休克期至术后第3天HDL-C水平均低于术前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各指标水平在术中低温休克期最低。结论深低温及体外循环创伤可致失血性休克猪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
吴洪江吴洪江王辉山刘宇孟浩尹宗涛魏旭峰
关键词:深低温体外循环创伤血脂休克
猪失血性休克后深低温救治复苏过程RAAS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比猪失血性休克后常温救治与深低温救治复苏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变化差异,探讨心脏、大血管战创伤的有效救治方案。方法将24只小型巴马香猪分为常温组(4只)和低温体外循环组(20只),均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插管,通过颈总动脉插管放出实验动物40%血量,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建模30 min后,常温组开始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深低温转流组开始体外循环,转流降低直肠温至15℃时,暂停循环60 min后转流复温扩容,直肠温恢复到术前水平后,脱离体外循环,期间呼吸机辅助呼吸。设定建模前、建模后30 min及建模后4 h共3个时间点,抽取实验动物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观察两组间变化差异。结果建模前与建模后30 min两个时间点血清ACE和AngⅡ水平,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建模后4 h,常温组血清ACE和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低温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低温转流救治复苏可有效降低失血性休克后RAAS的激活程度,从而减轻炎症、氧化应激的不良反应,提高救治成功率。
徐殊刘宇韩劲松尹宗涛王辉山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深低温体外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猪失血性休克后深低温救治与单纯低温应激过程中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猪失血性休克后常温救治、深低温及持续低温环境液体复苏救治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变化,分析环境低温与控制性诱导低温对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型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常温组(n=5)、低温转流组(n=20)和低温应激组(n=5)。比较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前、建模后30 min、建模后2、4 h,3组实验猪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建模前与建模后30 min,3组血清ACE、AngⅡ含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2 h,低温应激组血清ACE、AngⅡ含量明显高于常温组和低温转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4 h,低温转流组血清ACE、AngⅡ含量明显低于常温组和低温应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可使机体RAAS激活,低温环境可加快该进程。采用可控性深低温转流复苏救治失血性休克,可抑制机体重度创伤后的炎症、氧化应激反应,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徐殊王辉山尹宗涛刘宇韩劲松张永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深低温转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在失血性休克猪模型中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在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小型巴马猪为实验对象,体质量(46.0±5.2)kg,共12只,雄性,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肝素化后转流,应用低温脏器保护液逐步降温至15℃并停止循环。将动物随机分为两组:A组停循环时间为90 min;B组停循环时间为120 min,每组各6只。分别记录操作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体温、末梢氧饱和度及神经系统评分等。结果 A组死亡0只,存活6只(100%);B组死亡3只,存活3只(50%);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神经系统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救治中,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可诱导深低温(15℃)水平停循环90 min,保证实验动物存活及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安全有效。
张永刘宇历志韩劲松尹宗涛王辉山
关键词:血管损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
低温与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活化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低温和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活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取成年健康巴马香猪10只,建立体外循环,分别在体外循环前(T_1),体外循环20 min后维持正常体温(T_2),在T_2基础上将温度降到32℃后20 min(T_3)留取4管静脉血,待检测。然后,在T_1、T_2、T_3中的3管静脉血中分别加入甲醇提取残渣(MER)、甲酯磺酸盐(MES)、MER+MES各100μmol,另1管静脉血为对照组,共分为4组,测量4管血中的P-选择蛋白的含量。结果在对照组中,T_2与T_1比较,P-选择蛋白明显升高(P<0.05),T_3与T_1比较,P-选择蛋白进一步升高(P<0.05)。在T_1中,加入MER、MES、MER+MES后的P-选择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在T_2中,MER、MES组与对照组比较,P-选择蛋白明显下降(P<0.05);但MER组与ME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R+MES组的P-选择蛋白下降的更加显著(P<0.05)。在T_3中,MER、MES组与对照组比较,P-选择蛋白也明显下降(P<0.05);但MER组与ME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R+MES组的P-选择蛋白较之前下降地明显(P<0.05)。结论低温和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活化是通过ADP诱导的。
贺元辰刘宇韩劲松尹宗涛王辉山
关键词:体外循环血小板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1-4月间8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0例,女性22例,年龄(65.27±8.41)岁,体重(61.22±9.74)kg,通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液血栓弹力图进行分析,记录R时间、K时间、d角、NA值、INH。及INHAA等指标变化。结果手术前后R时间、K时间、a角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MA值显著降低(56.6±12.1比60.8±9.7),INHADP(61.2±17.7比30.7±12.4)及IN—HAA(31.6±13.9比16.9±9.8)显著增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造成患者血小板损伤,影响患者凝血功能。
石云刘宇高妍姜辉王辉山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
心脏外科围术期创伤低温对血脂水平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创伤及低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16年3-7月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ff-Pump CABG组,n=56)、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n-Pump CABG组,n=3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TC、TG、HDL-C、LDL-C水平较本组术前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脂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及低温可导致围术期血脂水平明显下降。
吴洪江王辉山尹宗涛韩劲松刘宇历志张建
关键词:围术期创伤心脏外科手术血脂
丛状神经纤维瘤7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目的 总结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加深对丛状神经纤维瘤的认识.方法 对在2012.1-2014.1于西京皮肤病医院诊治的7例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周雪莹刘宇王雷王刚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