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MR、suPAR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可溶性甘露糖受体(sMR)、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科收治的136例HBV-ACLF患者(病例组)血清sMR、suPAR水平变化,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与之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人员血清sMR、suPAR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sMR、suPAR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对HBV-ACLF患者随访90 d,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77例)和死亡组(5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sMR、suPA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MR、suPAR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sMR、suPAR与MELD评分、ALT、AST、TBil呈正相关(P<0.05)。血清sMR、suPAR联合检测预测HBV-ACLF患者死亡的AUC为0.91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5和0.8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sMR、suPAR水平升高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sMR、suPAR水平升高,血清sMR、suPAR水平与HBV-ACLF患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sMR、suPAR联合检测对评估HBV-ACLF患者的预后有较高价值。
- 杨凤周红舒丽王容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 51例破伤风诊治体会
- 2014年
- 目的探讨破伤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51例破伤风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全部病例予常规伤口清创,破伤风抗毒素中和 毒素、青霉素抗感染,地西泮、氯丙嗪镇静止惊,支持等综合治疗,加强整体护理.结果:治愈30例,治愈率58.8%,好转、自动出院17例,占33.3%,死亡4例,占7.9%,住院时间20~60天,平均28天.结论:尽早彻底清创、中和毒素、解痉镇静、防止窒息及并发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强调综合治疗、整体护理.
- 王容赵川唐坤伦李桂英杨凤周红
- 关键词:破伤风
- 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血浆病毒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血浆病毒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84例为研究组,未合并乙型肝炎的单纯艾滋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 RNA载量、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分析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D4+T淋巴细胞数、ALB水平低于对照组,而HIV RNA载量、ALT、AST、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CD4+T淋巴细胞数增加,HBV DNA载量、HIV RNA载量及ALT、AST、TBIL水平逐渐下降,ALB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V DNA拷贝数增加,CD4+T淋巴细胞数、ALB逐渐降低,而HIV RNA载量、ALT、AST、TBIL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与ALB呈正相关,与HBV DNA载量、HIV RNA载量、ALT、AST、TBIL呈负相关(P<0.05),HBV DNA载量与HIV RNA载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乙型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血浆病毒载量及肝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随CD4+T淋巴细胞数减少,病毒载量上升,肝功能受损更严重,同时两种病毒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加重患者肝损伤与免疫缺陷。
- 赵川王容李毅杨凤王文平周红谭敏舒丽
- 关键词:艾滋病乙型肝炎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肝功能
- 241例麻疹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 2016年
- 探讨麻疹流行的临床特点、预防接种及治疗转归,为进一步防治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疹发病年龄分布呈两极分化,分别为婴幼儿及成年人,麻疹临床症状典型。结论:麻疹流行以典型性麻疹为主,婴幼儿、成年人发病率高。为控制麻疹流行,建议加强麻疹抗体滴度监测及疫苗接种。
- 周红
- 关键词:麻疹
- 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与HIV/AIDS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艾滋病(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TB)与HIV/AIDS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为HIV/AIDS感染合并TB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2019年4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6例HIV/AIDS感染合并TB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86例单纯HIV/AIDS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对病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临床治疗转归。结果研究组发热、消瘦、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咳嗽、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症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PPD试验阳性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CD3^+和CD4^+细胞计数、CD4^+/CD8^+明显低于疾病对照组(P<0.05),两组CD8^+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CD3、CD4^+、CD4^+/CD8^+以及三者联合指标评估HIV/AIDS感染合并T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841、0.913和0.935;研究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疾病对照组,出院(好转)占比较疾病对照组明显低,出院(未好转)占比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HIV/AIDS相比,尽管HIV/AIDS感染合并TB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类似,但后者以发热、消瘦、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为主,且实验室免疫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在提高HIV/AIDS感染合并TB患者的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方面有积极意义。
- 赵川王容李毅杨凤王文平周红谭敏舒丽
- 关键词:HIV肺结核症状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8年1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诊治CHB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方案者纳入联合组(n=27),单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21)。治疗48周后,比较2组阴转率、肝功能(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LSM)值、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48周后,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38.1%,χ^2=3.884,P=0.049),而2组HBsAg、HBeAg/HbeAb、HBcAb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LSM值及血清LN、PCⅢ、H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Z/P=2.024/0.043,t/P=4.014/<0.001、2.222/0.031、2.051/0.046、2.150/0.037);2组外周血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t/P=2.971/0.005、2.319/0.025);治疗48周内,2组血小板减少、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头痛、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应用于CHB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LSM值有利,为高病毒载量CHB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周红杨凤王容唐坤伦王文平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恩替卡韦肝功能
- 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规给予护肝治疗,同时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疗程48周。检测服药前及48周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及T细胞亚群。结果经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患者血清HBV-DNA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CD 4+T淋巴细胞百分比(37.3%)较治疗前(32.8%)明显升高(P<0.001),CD 4+/CD 8+(1.37)较治疗前(1.11)升高(P<0.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在抑制HBV的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可能改善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赵川李毅舒丽王文平谭敏杨凤周红
-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
-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有明显的免疫缺陷,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033×109/L。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中枢感染症状及体征,尤其颅内高压症状突出。脑脊液中均查见新型隐球菌,而脑脊液炎性反应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一种或多种机会性感染,主要有细菌性肺炎,霉菌性口腔炎、败血症(其中1例为新型隐球菌性败血症)。抗真菌治疗有效,但病死率仍高。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情复杂且较危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以及适时开展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 赵川许利军唐坤伦李毅周红
- 关键词:艾滋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恩替卡韦治疗对肝纤维化指标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收的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4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外周血CD8+水平增加,CD4+水平减少,CD4+/CD8+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HBV-DNA含量较疗前明显下降(P<0.05);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LN、Ⅳ-C在治疗6个月后均较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是慢性乙肝患者的病理表现之一,临床治疗采用恩替卡韦药物疗法可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改善患者肝纤维指化指标,抑制HBV-DNA病毒复制,疗效显著。
- 赵川蒋远明李毅舒丽谭敏王文平杨凤周红
- 关键词:肝纤维化指标恩替卡韦T细胞亚群
- 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时间观察及其死亡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时间及其死亡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确诊的142例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116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探讨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首发症状以咳嗽、发热为主;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患者可见活动性感染灶。确诊HIV的年龄≥40岁、其他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以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影响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临床应注重上述影响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积极的普及健康教育,做好HIV感染者肺结核的筛查,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周红王文平杨凤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