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态增强MR...
  • 1篇预后
  • 1篇射频消融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术前
  • 1篇消融
  • 1篇疗效
  • 1篇解剖学
  • 1篇进展期食管癌
  • 1篇静脉
  • 1篇房颤
  • 1篇房颤射频消融
  • 1篇肺静脉
  • 1篇X线
  • 1篇X线计算
  • 1篇X线计算机
  • 1篇DSCT

机构

  • 2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2篇赵昕
  • 1篇王昌华
  • 1篇牛家成
  • 1篇李平
  • 1篇李平
  • 1篇闫晴晴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DSCT肺静脉成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综合应用双源Flash CT多种后处理方式,显示肺静脉解剖结构及其变异类型,描述并测量肺静脉口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肺静脉解剖学信息,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定位。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房颤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阵发性房颤组83例、持续性房颤组17例),通过DSCT肺静脉成像对左房及肺静脉行三维重建及图像分析,评价肺静脉解剖及其变异情况、肺静脉各支口径大小。结果:肺静脉开口数目有2~6个不等,肺静脉总变异率为39%(39/100),肺静脉变异的发生率左、右肺静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静脉各开口最大径及最小径分别为:左上肺静脉,最大径(20.37±2.91)mm、最小径(15.71±1.19)mm;左下肺静脉,最大径(16.25±1.57)mm、最小径(11.45±1.62)mm;右上肺静脉,最大径(22.15±2.19)mm、最小径(18.87±2.04)mm;右下肺静脉,最大径(18.81±2.12)mm、最小径(15.25±1.25)mm。同侧上肺静脉开口直径均值均大于下肺静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DSCT肺静脉成像可对肺静脉各支的口径及数目进行准确评价,能够作为房颤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牛家成王昌华赵昕李平闫晴晴
关键词:肺静脉解剖学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在评估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42例。均接受直线加速器强调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分别于治疗前、4个疗程结束后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记录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根据肿瘤直径变化,评估患者的疗效,将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患者纳入有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纳入无效组。进行2年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4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均完成放疗和化疗,其中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0例,治疗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83.33%(35/42)。将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35例患者纳入有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7例患者纳入无效组。2年随访期间生存30例纳入存活组,死亡12例纳入死亡组。治疗前,有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无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有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无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无效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后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容量转移常数预测食管癌疗效的AUC值为0.840,治疗后容量转移常数预测食管癌疗效的AUC值为0.894。治疗前,存活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存活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死亡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后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
李平赵昕闫晨
关键词:进展期食管癌动态增强MRI疗效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