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珠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META分析
  • 4篇基因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易感性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病变
  • 2篇胃癌
  • 2篇胃癌易感性
  • 2篇膜下
  • 2篇内镜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病变
  • 2篇癌易感性
  • 2篇剥离术
  • 2篇病变
  • 2篇肠病
  • 1篇性疾病
  • 1篇易感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9篇谭诗云
  • 9篇王明珠
  • 5篇郭芳
  • 3篇李明
  • 3篇吴鹏波
  • 2篇罗和生
  • 1篇张国
  • 1篇王军
  • 1篇柳健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5篇2016
  • 4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为疾病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最后发现时往往已进展到中晚期,预后不佳。为了提高预后,对肝癌患者早期且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一系列新的肝癌标志物也相继被发现。本文通过系统复习相关文献,就近年来用于肝癌检测的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柳健谭诗云李明舒泳翔王明珠
关键词:肝癌肿瘤标志物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有关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试验组)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或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的比值比(OR)以及95%CI为效应指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氨、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神志转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总体有效率。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35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269例,对照组2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OR=3.92,95%CI 2.48~6.17,P<0.000 0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氨、AL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2.33,95%CI-0.10~4.76,P>0.05;SMD=5.32,95%CI-0.45~11.09,P>0.05;SMD=1.58,95%CI-1.84~5.01,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氨、TBIL低于对照组,神志转清醒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8.58.34,95%CI-32.24^-4.93,P<0.05;SMD=-20.73,95%CI-28.51^-12.96,P<0.05;SMD=-16.34,95%CI-23.53^-9.14,P<0.05)。治疗后两组ALT、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30.34,95%CI-63.61^-2.93,P>0.05;OR=0.58,95%CI 0.18~1.92,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郭芳谭诗云吴鹏波王明珠舒泳翔
关键词:肝性脑病门冬氨酸鸟氨酸纳洛酮META分析
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2015年
目的 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已被广为研究,但是其结果并不尽相同.为了更精确评估二者的关系,笔者进行了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并辅以手检.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5年1月1日,收集CD14启动子-260 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计算合并效用量OR及其95% CI,采用Stata 12.0合成漏斗图.结果 共纳入10个研究,其中病例组2365例,对照组3497例.Meta分析发现,在4个遗传模型中,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风险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性模型:OR=1.07,95% CI:0.83 ~1.39;隐形模型:OR=1.08,95% CI:0.89 ~ 1.30;TT vs CC模型OR=1.11,95% CI:0.79~1.56;CTvsCC模型:OR=1.06,95%CI:0.83 ~ 1.35).进一步以种族及对照来源行分层分析,亦未发现CD14启动子-260 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风险存在相关性(显性模型:HB对照源:OR=1.02,95%CI:0.63 ~ 1.65,PB对照源:OR=1.12,95%CI:0.85 ~ 1.49;亚洲人:OR=1.12,95%CI:0.73 ~ 1.71;白种人:OR=1.02,95%CI:0.80 ~1.30).结论 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关,基因型TT和CT+ TT并不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王明珠谭诗云李明郭芳舒咏翔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胃癌META分析
结直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电凝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探讨结直肠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电凝综合征(PEECS)的发生率以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经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隆起性病变并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患者145例,依据是否发生PEECS分为PEECS组和非PEECS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PEECS组的平均年龄(65.2±6.2)岁高于非PEECS组(58.7±9.3)岁(t=-5.783,P=0.000);平均病变大小(34.9 ±9.9)mm大于非PEECS组(28.4±5.7)mm(t=-5.590,P=0.000);平均住院天数(10.8±1.3)d长于非PEECS组(8.9±1.6)d(t=-6.841,P=0.000).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作为危险因素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显示年龄、病变大小、病变位置、平均住院天数、组织病理学类型、息肉类型、切除方式可能与PEECS发生相关(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123,95% CI:1.013 -1.244,P=0.027)、病灶>3.5 cm(OR=1.173,95% CI:1.015-1.357,P=0.031)、恶性肿瘤(OR=3.498,95% CI:1.460-8.379,P=0.005)、住院时间>10 d(OR=2.480,95% CI:1.346-4.569,P=0.004)以及病变位于直肠以外(OR=12.612,95% CI:3.446 - 46.157,P=0.000)均是PEE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病灶>3.5 cm、住院时间>10d、病理组织学类型为恶性肿瘤、病变位于直肠以外是PEE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行ESD术时应该仔细观察.
王明珠谭诗云罗和生李明吴鹏波郭芳舒咏翔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直肠病变
结直肠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电凝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明珠谭诗云
IL-17A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IL-17A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有关IL-17A基因多态性与AID易感性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与对照组IL-17A基因多态性不同位点各种基因模型的比值比(OR)及95%CI为效应指标,并根据研究病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1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表明IL-17A rs2275913G/C多态性与AID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AA vs GG:OR=0.963,95%CI:0.862~1.076,P=0.508;GA vs GG:OR=0.913,95%CI:0.741~1.126,P=0.395;GA/AA vs GG:OR=0.960,95%CI:0.868~1.062,P=0.431;AA vs GG/GA:OR=1.015,95%CI:0.916~1.124,P=0.781]。亚组分析表明IL-17A rs2275913G/C多态性与炎性肠疾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17A rs2275913G/C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明显相关性。
郭芳谭诗云罗和生吴鹏波舒泳翔王明珠张国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META分析
P53基因密码子72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P53基因密码子72多态性与大肠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CBM、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2月,收集P53基因密码子72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2软件计算合并效用量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25个研究,其中有6 753例患者,8 562例对照者。Meta分析发现,在各遗传模型中,隐性模型PP vs AP+AA中P53基因密码子72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生风险有明显相关性,其余基因模型中P53基因密码子72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PP vs AP+AA遗传模型中,P53基因密码子72多态性与大肠癌风险性显著相关。
王明珠谭诗云王军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大肠癌META分析
溃疡性直肠炎治疗的最新进展被引量:15
2015年
溃疡型直肠炎(UP)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殊类型,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发生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乏病原学治疗,该病目前尚无法彻底根治,其治疗主要依赖阻止炎症过程(诱导缓解)及避免疾病扩展(维持治疗)。若该病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将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困扰人们日常生活。因此,本文对UP临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王明珠谭诗云
关键词:溃疡性直肠炎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61 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61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月1日.收集EGF61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2和Stata12.0软件计算合并效用量0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其中有1502例患者,2762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发现,3个遗传模型中EGF61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性模型:OR=1.31,95%CI:1.06~1.61;隐形模型:DR=1.27,95%CI:1.01-1.60;GG和AA:OR=1.39,95%c,:1.10~1.76),而在AG和AA遗传模型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95%CI:0.98~1.54)。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显示:EGF61A/G基因多态性可增加亚洲人罹患胃癌的风险(显性模型:OR=1.47,95%CI:1.13~1.91;隐形模型:OR=1.37,95%CI:1.16~1.60:GG和AA:OR=1.66,95%CI:1.27-2.17),但与白种人群胃癌风险无明显相关。结论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EGF61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相关,且EGF61A/G基因多态性可增加亚洲人罹患胃癌的风险。
王明珠谭诗云郭芳舒泳翔
关键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胃癌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