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伟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肠癌
  • 2篇内镜
  • 2篇结肠
  • 2篇癌变
  • 2篇癌前
  • 2篇癌前病变
  • 2篇病变
  • 1篇凋亡
  • 1篇早癌
  • 1篇增殖
  • 1篇诊治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体内外
  • 1篇子机
  • 1篇微创
  • 1篇微创治疗
  • 1篇细胞
  • 1篇消化道
  • 1篇消化道早癌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黄圃人民医院

作者

  • 5篇龚伟
  • 3篇姜泊
  • 2篇王新颖
  • 2篇王菁
  • 1篇张亚历
  • 1篇陈村龙
  • 1篇潘德寿
  • 1篇智发朝
  • 1篇李夏西
  • 1篇刘思德
  • 1篇黄丽韫
  • 1篇王继德
  • 1篇李丙生
  • 1篇周殿元
  • 1篇黄思霖
  • 1篇彭亮
  • 1篇王伟飞
  • 1篇胡威
  • 1篇张文静
  • 1篇黄应龙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可逆电穿孔对结肠癌细胞疗效和作用机制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在体内外模型中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及有效性。方法对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SW620、LoVo进行电击处理,通过二乙酸荧光素(FDA)-碘化丙锭(PI)双色荧光染色实验检测细胞活性,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志蛋白表达;构建HCT116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通过裸鼠体重、肿瘤生长曲线、瘤重对比观察体内抗结肠癌效果。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FDA-PI荧光实验显示,随着场强增大,SW480、HCT116均表现为细胞总量、活细胞数减少,死细胞数增多。流式双染实验显示,随着场强增大,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多,多数为早期凋亡。Western blot结果为电击后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降解产物(cleaved-PARP)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7,8,9裂解物(cleaved-Caspase 3,7,8,9)蛋白水平升高。IRE组与Control组裸鼠体重分别为(27.81±0.81)、(27.64±0.83)g(t=0.583,P>0.05);IRE组与Control组肿瘤体积分别为(212.00±98.85)、(4381.75±910.20)mm^(3)(t=7.713,P<0.001);IRE组与Control组第15天瘤重分别为(79.93±15.41)、(1500.97±848.51)mg(t=2.900,P<0.05)。结论IRE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
陈泽敏李夏西李夏西黄思霖胡威
关键词:结肠癌增殖凋亡
558例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率回顾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55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中出现癌变、不典型增生比例与病程以及发病部位的关系。提示临床重视对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筛查并为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前瞻性筛查提供参考。方法1997年1月至2007年...
龚伟刘思德智发朝陈村龙潘德寿张亚历周殿元姜泊
文献传递
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综合研究
王新颖张文静王菁龚伟王继德聂飚王伟飞彭亮姜泊
结直肠癌具有相对明确的癌前病变,大多数癌变过程需要10~15年,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尤其是早期病变的检出。但逐年升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证实现有的基于宏观的诊治手段已无法满足早诊早治及肿瘤个体化治疗的需要...
关键词:
关键词: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微创治疗
大肠癌早期内镜诊治及发生的临床研究
姜泊龚伟王新颖黄应龙青海涛王菁黄丽韫许岸高李丙生米变涛王霞
该项目的研究领域为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与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结直肠癌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尽管结直肠癌治疗手段有很大进展,但多年来晚期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并无明显改观,中晚期癌的生存率仅为40%~50%,而多数早期结...
关键词:
关键词:大肠癌癌前病变癌变机制内镜诊治
放大内镜结合iscan技术对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放大内镜结合iscan技术对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9-2017-9在我院诊治的上消化道不适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内镜结合IScan技术、放大内镜(ME)技术进行检查。结果由研究结果可知,在IScan技术下发现有70例反流性食管炎、33例息肉、82例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11例早期食管癌以及14例早期胃癌。而在ME模式下发现有76例反流性食管炎、31例息肉、73例胃炎、23例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8例早期食管癌以及9例早期胃癌。由研究数据可得,在对于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的诊断过程中,IScan技术均优于ME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IScan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将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上消化道早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判断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雷浩强龚伟韩延风
关键词:放大内镜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