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武术
  • 4篇体育
  • 3篇太极
  • 3篇太极拳
  • 3篇文化
  • 3篇高校
  • 2篇社会
  • 2篇武术文化
  • 2篇民族传统
  • 2篇民族传统体育
  • 2篇高校体育
  • 2篇传统体育
  • 1篇大学生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多维度
  • 1篇新区
  • 1篇休闲
  • 1篇越文化
  • 1篇中华武术
  • 1篇柔韧

机构

  • 11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经贸职业...

作者

  • 12篇王晓燕
  • 2篇林小美
  • 2篇徐飞
  • 1篇杨建营
  • 1篇吴剑
  • 1篇杨建英
  • 1篇潘华峰

传媒

  • 5篇浙江体育科学
  • 1篇体育科学
  • 1篇四川体育科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武术研究
  • 1篇体育视野
  • 1篇新体育(下半...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与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把传统武术深入到"文化"与"休闲"层次来研究,加速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方法:采用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等综合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传统武术文化属于哲学体育范畴,传统武术如同中华民族的艺术、医学一样,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化。伴随着现代休闲生活的兴起、发展与完善,传统武术被推向了休闲文化与休闲生活的中心。传统武术文化休闲功能与作用倍受民众的喜爱,唤起了更多的人以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参与休闲武术文化活动之中。结论:传统武术文化所蕴含的物质与精神的休闲功能,加速中华民族的文化品味的提升,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助于全人类接受并享用这种文明。
王晓燕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休闲
高校体育社团提高大学生多维度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市高校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社会适应定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能力,也是大学生顺利步入社会的关键能力。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有效补充,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与提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调研杭州市23所高等院校1697名在读大学生,研究证明了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六大子维度能力显著高于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文章还进一步论证了通过调整参与社团数量、年限、活动频率、活动形式、角色等因素,可以针对性地影响大学生不同维度的社会适应能力。
王晓燕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太极拳的现代化分化发展被引量:18
2014年
在简要总结武术的现代化分化发展基础上,首先对原生态的太极拳进行性质定位,指出它虽然有多种价值功能,但仍属于技击防卫之术范畴;然后分析了太极拳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分化成性质不同的三大类,即健身养生类太极拳、艺术展现类太极拳、技击防卫类太极拳,并指出这三类分属不同领域的技术内容,连同原生态的太极拳,将构成太极拳技术的新格局;最后分析各类太极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探讨平衡发展路径。
王晓燕杨建营
关键词:太极拳分化协调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现状、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存在:①各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大多还是以武术专业课程设置为主体,有少数学校的课程设置有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课程;②教学内容趋于陈旧,教学计划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术科时数和课程内容不够突出专业技术方向等问题。
潘华峰吴剑王晓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
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的路径及启示被引量:1
2021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以某地方非双一流高校武术协会(武协)为个案,分析其在校园武术文化开发方面的实践活动,梳理得失并总结经验,为地方高校武术文化开发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武协文化开发依托本校资源优势,从赛事、节日、交流、展演和传承五条路径开发武术文化,但资源利用与管理体系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协的文化实践与自身发展。建议:地方高校应因地制宜,在把握本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竞赛、创设节日、特色定位、积极扩交等方面,推动高校武术文化发展。
吴润帆徐菁林欣邹蕾蕾王晓燕徐飞
关键词:地方高校武术协会武术文化文化开发文化路径
新时代太极拳国际传播的价值追求与路径思考--兼论太极拳国际传播的主要成就与经验被引量:9
2022年
太极拳的国际传播进程既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体现了自身不同传播阶段的特点。从以技艺学习为主的国际推广到以文化交流为主的交互传播,再到以健康服务为主的整合传播,太极拳的国际传播已具备多元一体的传播主体、理念传递的传播内容、多维立体的传播途径、具身化的传播过程阐释、精准分层的传播对象、提升话语权的传播效果以及多极化扁平化的传播环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太极拳国际传播成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国际交流环境开放多元,以及坚持以传播对象为中心。在新时代,太极拳的国际传播应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共识与“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构建太极拳全球传播的新格局;以“美美与共”的理想境界,打造太极拳品牌文化的新高地;以“天人合一”的理念认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林小美余沁芸王晓燕
关键词:太极拳
论高校体育专业在培养人才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2007年
高校体育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质量出现下降,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竞技项目教育价值的开发、竞技体育"重物轻人"现象较为严重以及体育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等。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专家访谈等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提高体育教育质量起抛砖引玉作用。
王晓燕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
吴越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温州南拳为研究对象被引量:3
2015年
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温州南拳作为研究对象,对吴越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文章认为:温州南拳在吴越地域通过温州源发、军事武术、少林传艺、移民携技、科举兴武、经商捎武、拳坛授武的途径实现融合;以突出区域优势,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倡导主题体育文化,建立吴越特色文化展示平台;建设重点文化战略,建立融合发展载体平台;以教育为平台,助推吴越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的发展策略,以此推动吴越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王晓燕林小美赵寒治刘树洋
关键词:吴越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论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太极拳的科学开展被引量:2
2011年
以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压力为背景,指出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目前太极拳运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一从个人方面加强技术指导,以提高老年人自身锻炼的科学性;二从政府方面加大开展与扶持力度,从而构建太极拳科学化健身平台,科学开展太极拳运动。
王晓燕杨建英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太极拳
社会遗传视角下中华武术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4
2020年
社会遗传是指人的实践能力或社会文化成果的传递和积累,社会遗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文章通过梳理中华武术的起源于发展相关文献,以社会遗传为理论视角,回顾了中华武术的发展史,探讨中华武术在历史长河中的社会遗传规律,对中华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大变革进行审视和反思.旨在为中华武术之传承提供新思考,为武术现代化发展提出建议和参考.
文宽王晓燕徐飞
关键词:中华武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