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飞

作品数:35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体育
  • 4篇运动员
  • 4篇竞技
  • 4篇肌肉
  • 3篇大学生
  • 3篇幼儿
  • 3篇身体意象
  • 3篇武术
  • 3篇干预
  • 2篇心肺耐力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延迟性肌肉酸...
  • 2篇少年
  • 2篇体育活动
  • 2篇足球
  • 2篇文化
  • 2篇稳定性
  • 2篇抗阻
  • 2篇抗阻训练

机构

  • 34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北京体育大学
  • 3篇吉林体育学院
  • 2篇宁波大学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2篇武汉体育学院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国家体育总局...
  • 2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爱丁堡大学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作者

  • 35篇徐飞
  • 3篇马国东
  • 2篇徐玉明
  • 2篇邱俊强
  • 2篇黎涌明
  • 2篇王晓燕
  • 1篇陈超
  • 1篇王雪强
  • 1篇顾耀东
  • 1篇黄巧婷
  • 1篇郜卫峰
  • 1篇吕万刚
  • 1篇黄玉芬
  • 1篇王富百慧
  • 1篇陈小平
  • 1篇任满迎
  • 1篇傅维杰
  • 1篇王峰
  • 1篇孙君志
  • 1篇廖婷

传媒

  • 8篇湖北体育科技
  • 4篇四川体育科学
  • 3篇体育成人教育...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武术研究
  • 2篇体育科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研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体育科技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辽宁体育科技
  • 1篇哈尔滨体育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22
  • 10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力活动水平和心肺耐力对肥胖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一项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水平(PAL)和心肺耐力(CRF)对肥胖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肥胖人群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健康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7名男性肥胖者(43.3±14.2岁)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IPAQ-SF)将受试者分为体力活动低(L组)、中(M组)和高(H组)3组。采用Ramp递增负荷实验评价峰值摄氧量(VO2peak)。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HRV。比较不同体力活动水平肥胖者HRV的差异。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PAL、CRF对HRV指标的解释量。结果:PAL与VO2peak呈中度正相关(r=0.538,P<0.01)。H组的峰值摄氧量、峰值功率和心率储备均显著高于M、L组(P<0.05,P<0.01)。H组HRV的SDNN(P<0.01)、SD2(P<0.01)、lnULF(P<0.05)、lnHF(P<0.01)显著高于M组,LF/HF显著低于L组(P<0.05)。调整年龄、心率、饮酒和吸烟因素影响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结果显示,PAL对HRV的SDNN、SD2和lnULF的解释量分别为20.1%(P<0.001)、49.2%(P<0.001)和12.6%(P<0.001),CRF对HRV的lnHF和LF/HF的解释量分别为27.2%(P<0.001)和18.7%(P=0.003)。结论:提高肥胖者体力活动水平和心肺耐力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有显著增益作用。体力活动水平增加引起肥胖者HRV总活性提高,心肺耐力提高引起的迷走-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降低,是肥胖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适应的重要表现。
徐飞徐菁谢浩
关键词:肥胖心率变异性体力活动水平心肺耐力
预激活增强效应对爆发力的影响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0年
预激活增强效应可短时间内提升短跑、跳跃、投掷等爆发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但其影响因素较多,最佳诱导方案尚无明确定论。通过梳理预激活增强效应和爆发力相关的文献,对其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在运动项目中的应用等进行梳理,分析应用预激活增强效应时应注意的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邹泽豪徐飞
非稳定性抗阻训练的内容构建及对肌肉的激活效应被引量:10
2020年
通过综述非稳定性抗阻训练方法、原理及作用,发现中度不稳定状态结合抗阻训练的效果最好,中度状态下较低负荷是激活和募集核心肌肉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的稳定性、躯干核心力量和肌纤维的协调用力;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研究证据较少,需进一步研究确认。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将来的研究应着重于明确不同程度的"非稳定状态"与训练效果之间的关系、非稳定性抗组训练改善本体感觉的生理机制以及验证非稳定性训练是否有助于提升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表现等方面。
徐菁战广豪王路徐飞
关键词:爆发力
3~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评价工具的改良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现有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测量工具(TGMD-3)进行改良,补充稳定性动作测试内容并检验稳定性动作进入新模型后的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德尔菲法、测试法等。结果1)最终确定了3个稳定性动作测试项目:单脚平衡、侧向滚动、登高跳跃,这3个项目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新模型的难度和区分度适宜(0.35~0.59,D=0.40),重测信度(r=0.91~0.96)、修正后的内部一致性(Crobanch'sα=0.718~0.793)、评分者间信度(r=0.91~0.93)较好,修正模型CFA结果显示结构效度良好;3)改良后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评价工具包括移动性、操作性和稳定性3个分量表。结论改良后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评价工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应用于国内3~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评估。
张腾温宇红徐飞赵响
非运动测试法对男性大学生心肺耐力的评价有效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索和验证非运动测试法评价大学生心肺耐力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验证该方法与运动场地测试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以杭州师范大学32名体力活动活跃的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填写PA-R问卷,测定晨起7点(HR1)和下午2点时的安静心率(HR2),以随机顺序分配场地测试,每组各16人同时进行20m往返跑(20MST)和库珀12分钟跑(CR12min),间隔3天后交换测试项目。计算PA-R法、HR法、20MST和CR12min的■预测值,并进行均值差、相关性和一致性的分析。结果相关性方面,非运动测试法与运动场地测试法之间无显著相关;一致性方面,其他方法与20MST的95%一致性界限区间范围的绝对值为CR12min(11.76)
冯宇超曾锦树徐菁陈浩陈佳豪陈竹鹰徐飞
关键词:心肺耐力
肌内效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肌肉表现影响的研究进展
1.目的:综述肌内效贴(Kinesiology Tape)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和肌肉表现的影响,为运动人群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2.方法:检索CNKI...
陈浩徐菁徐飞
关键词:延迟性肌肉酸痛
文献传递
非稳定抗阻训练方法的释义、结构功能与应用辨析被引量:9
2020年
传统抗阻训练因过于强调发展大肌肉群力量而忽视深层小肌肉群训练,难以满足运动训练的需求。功能性训练通过增加“不稳定性”以提高脊柱和骨盆稳定性,以弥补传统抗阻训练的不足,但难以解决训练强度问题。近年来,通过构建不稳定支撑条件下结合抗阻训练的“非稳定抗阻训练”方法被提出,已逐渐应用于体能训练和康复领域。文章通过对非稳定抗阻训练的方法释义,在分析其原理、辨析其结构功能的基础上,综述其应用研究进展。结果发现,非稳定性抗阻训练脱胎于功能训练,是方法的改良。其在强调训练动作整合和“动力链”的功能基础上,采用更接近于专项练习和(或)提高训练难度的形式,以提高训练效率和效果。持续的非稳定抗阻训练对运动表现有正向促进作用,中等程度的非稳定性抗阻训练是安全有效的刺激方式。激活核心肌肉、增强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协调性、提高肌肉本体感觉是非稳定性抗阻训练提高运动表现的重要生理基础。
徐菁曾锦树吴润帆王国宇马国东徐飞
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运动表现:效果及应用策略被引量:5
2020年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无创干预和塑造运动表现的重要手段。梳理tDCS对健康人群和运动员肌肉力量、爆发力、有氧耐力、认知能力、疲劳恢复及镇痛效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研究发现:1)tDCS可增强运动员和健康人群的肌肉力量、爆发力、有氧能力,提升疲劳感受阈值,改善认知能力,缓解神经肌肉疲劳及延长运动员持续运动时间;2)tDCS干预方案的构成要素包括:电极极性、刺激频率、刺激时间、电流强度以及电极布局;3)经典tDCS干预运动表现的模式:电极面积25~35 cm^2,电流强度1~2 mA,刺激时间不超过20 min;4)采用经典模式干预,刺激时间和电流大小与干预效果呈正相关。应用策略:抗阻训练结合tDCS干预可能改善不同形式抗阻训练(短期抗阻训练、长期抗阻训练、同期训练、复合训练和激活后增强训练等)的效果;在耐力训练中应用tDCS可以提高疲劳感受阈值及运动持续性;tDCS可能对提升运动技能的习得与完善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在正式比赛日借助tDCS进行赛前和赛中激活,可能对调控运动员比赛状态产生积极影响;比赛和训练后借助tDCS可以舒缓神经和肌肉疲劳,抑制肌肉疼痛,提高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效果。基于tDCS干预运动表现的积极效应,建议将tDCS作为挖掘运动潜能和改善运动表现的新手段。
唐文静李丹阳胡惠莉徐飞郜卫峰汤立许廖婷吕万刚
关键词:干预效果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矛盾焦点解析:基于公私法域的视角——兼与苏贵斌老师商榷被引量:2
2016年
中国足协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民间自治社团的双重身份,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特殊混合体,司法机关在对足协这一特殊法律主体及其行为活动性质判定方面存有分歧,故而存在司法监督缺位现象。惩治个别腐败领导无法改变足协的运作模式和内在性质,因为人和权力的腐败并非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不成功的根源。只有通过健全法制、明确足协公权力与私权利的权力范围并进行约束,才能使足协这一特殊权利主体达到法制与自治的平衡,这是使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走上理性、科学发展轨道之前提。苏贵斌老师《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矛盾性解析》一文中"理性与非理性"、"手段与目的的异化"和"存在的分裂"三大部分存在立论不当、误用研究方法和现象本质不分三大问题,值得商榷。
徐飞
关键词:足球职业化改革社会公权力
SSG在篮球专项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SSG(Small-Sided Game,SSG)是一种教练员利用人数或场地小于标准规模,通过灵活制定规则,以模拟比赛场景的有球训练方法,一般持续训练10~25min。在探讨国内篮球专项训练不足的基础上,分析篮球SSG训练的优势,并对SSG在篮球体能和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运动员在篮球SSG中有较高的训练负荷、触球率和技术使用率,长期SSG干预能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保持和提升技术能力有积极作用。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明确不同位置球员在SSG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不同操作方案的SSG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并考虑采用正式比赛中的运动表现作为测试和评价指标,为SSG应用于篮球专项训练提供科学化指导。
曾锦树徐菁吴润帆徐元洪周武徐飞
关键词:运动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