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晓琳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螺杆菌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2篇蛋白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阴性菌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疾病
  • 2篇唑酮
  • 2篇胃十二指肠
  • 2篇胃十二指肠疾...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
  • 5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作者

  • 10篇武晓琳
  • 7篇赵春燕
  • 6篇赵亚楠
  • 5篇王丽波
  • 4篇江海洋
  • 4篇范聪聪
  • 3篇韦珍
  • 2篇郭育奇
  • 1篇赵亚楠
  • 1篇黄红兰
  • 1篇杨丽
  • 1篇周世平
  • 1篇李美霞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特性的双聚类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双聚类分析了解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113株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软件WHONET 5.6和MATLAB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统耐药分析方法表明113株细菌总体耐药率较低,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则较高,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较低。通过双聚类分析,所有菌株被聚为三大类,I类菌株占23.0%,耐药率最高,几乎对18种药物都耐药,细菌种类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Ⅱ类菌株占56.6%,耐药率普遍较低,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Ⅲ类菌株占20.4%,菌株的耐药率介于I和Ⅱ类之间,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其中Ⅱ大类,根据所耐抗生素的不同又分为Ⅱ-A、Ⅱ-B、Ⅱ-C三个亚类,每一亚类都具有相似的耐药特点。结论本实验收集的革兰阴性菌株根据耐药特征被聚为Ⅰ、Ⅱ、Ⅲ类,耐药程度为I>Ⅲ>Ⅱ,双聚类分析法有利于快速找到具有相同耐药特征的菌株以及不同菌株之间的耐药差别。
赵亚楠韦珍武晓琳郭育奇孙超钟姝凝赵春燕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炎症性肠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不同的信号通路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以信号通路为中心调控细胞因子和异常免疫反应与IBD的进展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炎症性肠病中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与IBD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有望为IBD的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武晓琳赵亚楠王丽波周世平杨丽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信号通路细胞因子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及其同源性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产 IMP 及VIM 金属β-内酰胺酶(MβLs)基因的检出情况,以及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 K-B 法对临床分离的113株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 IMP 和 VIM ,测序并进行 BLAST 比对分析。结果1株荧光假单胞菌检出 VIM 基因;15株菌中检出 IMP 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鲍曼不动杆菌 3株,大肠埃希菌2株,罗尔斯顿菌、铜绿假单胞菌、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各1株。BLAST 结果显示,VIM 基因为VIM-2型,与基因库中序列相似度99%;IMP 基因均为 IMP-1亚型,相似度在98%~99%,高度同源。IMP 阳性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阴性菌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不同菌株 IMP 基因高度同源,均为 IMP-1型,表明 IMP 基因的传播能力很强,可以突破种属的限制在不同细菌中传播。IMP 基因与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
赵亚楠郭育奇黄红兰武晓琳韦珍孙超赵春燕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IMPVIM多重耐药性
《乡愁》作品阐释
乡愁是萦绕在每个离乡背井游子心头的一种复杂情感,本片以乡愁为主题去探访一位从台湾省来大陆生活七十五年的老人陈勤治,聆听她波澜起伏的人生际遇和内心对故土亲人的真挚思念。本片以纪录片的形式,采访了这位老台胞本人及多位相关人物...
武晓琳
关键词:台胞乡愁口述史纪录片
文献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用绝对浓度法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临床分离的2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LX)、对氨基水杨酸(PAS)耐药性和相应耐药基因kat G、rpo B、rpsl、rrs、gyr A、thy A的突变。结果 22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株占45.5%。INH耐药率为18.2%,RFP耐药率为27.3%,SM耐药率9.1%,KM耐药率为18.2%,OFLX的耐药率为13.6%,PAS耐药率为4.5%。敏感菌株中均未检测到耐药基因突变。耐药菌株中除2株外均检测到相应耐药基因突变。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韦珍赵亚楠武晓琳李美霞赵春燕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基因突变
长春地区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及EPIYA基序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研究长春地区就医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基因cagA携带率及其3′端编码CagA蛋白EPIYA基序多态性,并探讨其结构特征的差异与疾病的关系.方法PCR法扩增临床分离株Hp的cagA基因并测序,DNAMAN软件将测序后的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然后利用软件MEGA6.0对测序Hp的cagA基因碱基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对比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 收集298例胃黏膜标本,共分离60株Hp菌株.Hp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消化性溃疡(PUD)组的Hp分离率高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组(P〈0.05).cagA基因阳性率为90%(54/60).其中成功测序的26株中,23株为东亚型,占88.4%;3株为西方型,占11.6%.东亚型菌株中22株为EPIYA-ABD,1株为EPIYA-ABBD;西方型菌株中,2株为EPIYA-ABC,1株为EPIYA-BC.经构建进化树发现,序列聚类为东亚型群和西方型群两大类,在东亚型群中疾病分布并没有出现明显聚集,西方型群均来自PUD组.4株来自PUD组的Hp发生了氨基酸突变且均发生在EPIYA-B这个片段.结论 本地区分离的Hp cagA基因阳性率为90%,分布与胃肠疾病类型无关;EPIYA分型以毒力强的东亚型EPIYA-ABD 型为主(84.6%,22/26).EPIYA-B片段氨基酸突变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cagA 3′端DNA序列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范聪聪王丽波江海洋赵亚楠武晓琳赵春燕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claudin-1、-2、-4表达改变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大量研究表明,UC肠黏膜损伤与紧密连接蛋白改变有关。目的:探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中claudin-1、-2、-4的表达。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大鼠7.5 mg/m L恶唑酮灌肠制备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以等量0.9%NaCl溶液灌肠作为正常对照。造模7 d后,行大体评分和结肠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中细胞因子TNF-α、IL-4、IL-5、IL-10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蛋白表达,实时PCR法检测claudin-1、-2、-4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IL-4和IL-5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TNF-α和IL-1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claudin-1、-4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laudin-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的分布和表达发生改变,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望作为UC治疗的潜在靶点。
武晓琳赵春燕江海洋范聪聪王丽波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在恶唑酮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组织上皮的表达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的肠道炎症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
武晓琳
关键词:紧密连接蛋白溃疡性结肠炎
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vacA多态性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毒力基因vac A的分布,分析H.pylori主要毒力基因vac A的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方法将胃黏膜标本培养分离H.pylori菌株提取DNA,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毒力基因vac A及其亚型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H.pylori的毒力基因型vac A与胃肠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分离H.pylori 69株,标本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3组:消化性溃疡组(peptic ulcer disease,PUD)29株、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组(non-ulcer dyspepsia,NUD)29株和胃癌组(gastric cancer,GC)11株。vac A基因s1的检出率为78.3%,s2为21.7%,mixs1为14.5%。m区m1和m2检出率分别为46.4%和53.6%。i区i1和i2的检出率分别为71.0%和29.0%。vac A基因亚型组合以s1m1i1(40.6%)和s1m2i1(34.8%)为主。结论本地区分离的H.pylori vac A s1m1i1基因型引起的疾病比例较高,是胃肠疾病的优势基因型,且vac A基因亚型组合s1cm2i2在各组疾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或基因组合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江海洋赵春燕范聪聪铁丹丹赵亚楠武晓琳王丽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VACA胃十二指肠疾病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cagA、vacA和iceA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就医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毒力基因分布,分析本地区H.pylori主要毒力基因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方法将胃黏膜标本培养分离H.pylori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H.pylori的三种毒力基因cagA、vacA(s1a、s1b、s1c、s2、m1a、m1b、m2、i1和i2)、iceA(iceA1和iceA2)及其亚型进行检测,分析H.pylori的毒力基因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分离H.pylori 60株,标本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4组:消化性溃疡组(peptic ulcer disease,PUD)25株、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组(non-ulcer dyspepsia,NUD)9株、糜烂性胃炎组(gastritis erode,GE)15株和胃癌组(gastric cancer,GC)11株。cagA基因的阳性率为90.0%,与阴性相比在疾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40,P=0.0270)。vacA基因的s1和s2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86.7%和13.3%。在s1阳性菌株中,s1c等位基因检出率最高为33.3%,其次s1a检出率为23.3%,而s1b在NUD和GC中检出率为0.0%。vacA基因m区m1检出率为43.3%(m1a和m1b检出率均为21.7%)和m2检出率为56.7%。vacA基因i区等位基因i1和i2的检出率分别为78.3%和21.7%,i1明显高于i2,可能是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毒力因子,但与疾病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iceA1和iceA2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和16.7%,iceA1/iceA2混合型的阳性率为3.3%。三种毒力基因混合型以cagA^+/vacAs1m1i1/iceA1的菌株最多,占总数的31.7%,其次为cagA^+/vacAs1m2i1/iceA1,占总数的28.3%。结论本地区H.pylori毒力因子cagA、vacA和iceA都与胃十二肠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疾病的类型无关。H.pylori毒力基因混合型cagA+/vacAs1m1i1/iceA1和cagA^+/vacAs1m2i1/iceA1是胃十二肠疾病疾病中最主要的优势基因型,其分布也与疾病的类型无密切相关性。
江海洋王丽波范聪聪赵亚楠武晓琳赵春燕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胃十二指肠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