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敏

作品数:16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保鲜
  • 3篇鲜肉
  • 3篇冷鲜肉
  • 3篇聚乳酸
  • 2篇对苯二甲酸
  • 2篇氧化硅
  • 2篇乳酸
  • 2篇气调
  • 2篇气调包装
  • 2篇热学
  • 2篇热学性能
  • 2篇猪肉
  • 2篇鲜猪肉
  • 2篇冷鲜猪肉
  • 2篇力学性能
  • 2篇护色
  • 2篇己二酸
  • 2篇海藻糖
  • 2篇PCL
  • 2篇PLLA

机构

  • 16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16篇梁敏
  • 14篇王羽
  • 13篇宋树鑫
  • 12篇齐小晶
  • 11篇张玉琴
  • 9篇刘林林
  • 1篇靳烨
  • 1篇成培芳
  • 1篇段艳
  • 1篇苏琳
  • 1篇张晓燕
  • 1篇丁春明
  • 1篇双全
  • 1篇呼和
  • 1篇吉日木图

传媒

  • 4篇塑料工业
  • 3篇食品科技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包装工程
  • 1篇肉类研究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藻糖对冷鲜猪肉的保鲜优势探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探究海藻糖对冷鲜肉的保鲜效果,将海藻糖、麦芽糖和蔗糖分别配成质量分数4%的水溶液对新鲜猪肉进行喷洒处理,同时将蒸馏水均匀喷涂于新鲜猪肉表面作为对照。用尼龙/聚乙烯(PA/PE)复合袋对经过喷洒处理的新鲜猪肉进行真空包装,于(4±0.5)℃和65%RH条件下冷藏,定期检测冷鲜肉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等指标,对比海藻糖和麦芽糖、蔗糖的保鲜效果。另一方面,对上述3种双糖的不同浓度(2%、4%和6%)水溶液进行抑菌性能测试,对比其对常见冷鲜肉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海藻糖处理的猪肉货架期高达31 d,明显高于麦芽糖、蔗糖处理组(19 d^22 d)及蒸馏水空白组(<19 d)。海藻糖等双糖浸泡过的滤纸片周围均未出现抑菌圈。可见,海藻糖对冷鲜猪肉有明显的保鲜优势,但其作用方式与常见防腐剂不同,并非直接作用于腐败微生物。
宋树鑫王羽梁敏齐小晶张玉琴云雪艳董同力嘎
关键词:海藻糖冷鲜猪肉保鲜
纳米SiO_2对聚乳酸薄膜阻隔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熔融共混法,向聚左旋乳酸(PLLA)分别加入亲水性和疏水性SiO_2对其进行改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透氧仪和透湿仪对PLLA/SiO_2薄膜的热学性能和阻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水SiO_2或疏水SiO_2的加入,使PLLA薄膜的结晶度有所提高,同时阻氧性有所降低,说明虽然SiO_2分散相使PLLA薄膜的结晶度提高,但团聚状态的SiO_2使PLLA薄膜缺陷增多,当后者占优时薄膜阻隔性就会降低。此外,只有加入较高含量的疏水性SiO_2时才能使PLLA薄膜的阻湿性能有所提高。
宋树鑫梁敏王羽张玉琴齐小晶王治洲董同力嘎
关键词:聚左旋乳酸纳米二氧化硅熔融共混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一种生物可降解缓冲包装材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并测试其表观密度、热学性能、红外光谱及缓冲性能。利用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筛选出发泡最佳工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构仪分别测试缓冲包装材料的热学性能和缓冲性能。结果显示,最佳发泡工艺为发泡剂碳酸氢钠添加量为20%,发泡温度为140℃,发泡时间为25 min,其表观密度为0.18 g/cm^3;NaHCO_3在发泡材料中无残留;30 mm厚的缓冲材料缓冲效果最佳。
刘林林宋树鑫梁敏张玉琴齐小晶董同力嘎
关键词:碳酸氢钠发泡
含有海藻糖的生物可降解薄膜对冷鲜肉的保鲜与护色作用被引量:26
2015年
为了探究含有海藻糖的生物可降解薄膜对冷鲜肉的保鲜与护色作用,本研究选用完全可降解性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乙烯醇(PVA)和海藻糖(TH)为制膜材料,制备PPC/PVA/PPC及PPC/PVA/PPC-TH复合膜。用复合膜对冷鲜肉进行真空包装后,定期对冷鲜肉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同时选用常用的PA/PE复合膜和PE保鲜膜作对照,确定复合膜包装冷鲜肉的货架期。结果表明:由PPC/PVA/PPC-TH复合膜包装的冷鲜肉的货架期可达到28~32d,而PPC/PVA/PPC和PA/PE复合膜包装的冷鲜肉的货架期均为20d,PE保鲜膜包裹的冷鲜肉货架期仅为12d。在肉品储藏期间,PPC/PVA/PPC-TH复合膜包装的冷鲜肉其p H、色差、汁液流失率和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均优于其他薄膜包装的肉品。由此可见,PPC/PVA/PPC-TH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冷鲜肉货架期,保持肉品色泽的作用。
张晓燕云雪艳梁敏王羽靳烨赵黎董同力嘎
关键词:冷鲜肉真空包装海藻糖保鲜护色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被引量:32
2015年
针对淀粉、蛋白质、壳聚糖、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生物来源可降解材料和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乙烯醇(PVA)等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的加工特性以及近几年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食品包装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梁敏王羽宋树鑫刘林林齐小晶张玉琴董同力嘎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
高阻隔性可降解抑菌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冷鲜肉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探究含有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生物可降解薄膜对冷鲜肉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使用生物可降解性聚乳酸(PLLA)、聚乙烯醇(PVA)和聚己内酯(PCL),制备PLLA/PVA/PCL复合膜,并且结合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Nisin)制备抑菌薄膜。用复合膜对冷鲜肉进行真空包装后,定期对冷鲜肉的菌落总数、p H、TVB-N、色差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组,对比确定使用复合材料包装冷鲜肉后它的货架期。结果表明:使用PLLA/PVA/PCL-Nisin复合抑菌膜包装的冷鲜肉其货架期可达到21~23 d,使用PLLA/PVA/PCL复合膜包装的冷鲜肉货架期为17~19 d,而作为空白使用PE保鲜膜包装的冷鲜肉货架期仅11 d。在相同储藏期的肉品,对其进行p H值、色差和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的测试比较,PLLA/PVA/PCL-Nisin复合膜包装组均优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由此可见,PLLA/PVA/PCL高阻隔复合膜与Nisin结合后的抑菌薄膜对微生物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保持贮藏期内肉品色泽,延长冷鲜肉货架期。
张玉琴梁敏齐小晶王羽宋树鑫刘林林董同力嘎
关键词:冷鲜肉生物降解膜乳酸链球菌素
改性聚乳酸薄膜对阿拉善双峰驼肉的自发气调保鲜被引量:3
2017年
为延长阿拉善双峰驼肉的货架期,制备了20μm和40μm两种厚度的聚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共混薄膜,测试了其机械性能和透气性能,并将其应用于驼肉的均衡自发气调包装。以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色值(a*)和感官为品质指标评价薄膜对驼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纯PLLA薄膜相比,PLLA/PBAT薄膜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透过率分别增大了31.4%和309.8%,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7倍以上。在贮藏期间,PLLA/PBAT包装内形成了稳定的气体组分,有效延缓了驼肉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增长,使其新鲜的红色和良好的感官得以维持。其中,20μm的薄膜包装的肉样货架期延长到20 d以上,优于40μm的薄膜包装的肉样(不足15 d)和裸露的肉样(不足3 d)。
宋树鑫梁敏王治洲吉日木图双全董同力嘎
关键词:透气性能
冷鲜肉贮藏前处理及保鲜包装技术进展被引量:13
2016年
冷鲜肉因其营养物质丰富、安全卫生和肉质柔嫩,已逐渐成为生肉市场的消费主流。但裸露放置极易受到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感染,适宜的包装保鲜技术能使冷鲜肉的卫生条件良好,也可避免肉品因失水而品质下降,从而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同时有效的贮藏前处理也是延长货架期的关键过程。本文综述了目前冷鲜肉贮藏前处理的技术及国内外冷鲜肉常用的包装技术,旨在为冷鲜肉贮藏前处理及保鲜包装提供技术参考。
张玉琴齐小晶梁敏王羽宋树鑫刘林林董同力嘎
关键词:冷鲜肉
PCL/SiO_x复合膜的热学、力学及阻隔性能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法制备聚己内酯(PCL)/氧化硅(Si Ox)复合膜,研究了Si Ox镀膜时间对PCL热学、力学及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膜时间的延长复合膜阻隔性提高;测试温度为25℃时,PCL和PCL/Si Ox(60 min)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分别为1 868和1 123 cm3/(m2·24h),水蒸气透过率分别为92.1和81.1 g/(m2·24h),其热学和力学性能几乎保持原有PCL的性能,蒸镀Si Ox可提高PCL对氧气和水蒸气的阻隔性。
齐小晶宋树鑫梁敏刘林林张玉琴云雪艳王羽董同力嘎
关键词:聚己内酯氧化硅热学性能
加速度与堆放层数对梨共振频率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在不同加速度以及不同的堆放层数对梨共振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振动台和信号采集器分别对单层、双层、三层、四层梨在不同的加速度下进行扫频实验。结果:在单层扫频中,随着加速度的增大,其共振频率向低频迁移,其加速度传递率峰值也呈减小的趋势;在多层扫频中,低层的梨随着加速度的增大,共振频率增大,加速度传递率峰值减小,高层随着加速度的增大,共振频率减小,加速度传递率峰值增大。结论:随着层数的增加,共振频率逐渐向低频偏移,在最高层时达到20 Hz左右。
刘林林呼和王羽宋树鑫梁敏董同力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