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足部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创面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足部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9例手部中小面积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9~59岁,平均(35.4±10.8)岁。致伤原因:机器伤11例,切割伤2例,挤压伤6例。皮肤缺损面积2.0 cm×2.5 cm~4.0 cm×10.0 cm,12例为掌侧创面,7例为侧方或背侧创面。该组病例分别采用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足背皮瓣和拇趾腓侧皮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质地、厚度、色泽、感觉,用以评价皮瓣的修复效果。采用Weber两点辨别试验,评价皮瓣感觉功能的恢复。结果 术后随访6~45个月,平均(13.9±9.0)个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质地好,外形无明显臃肿。受区感觉功能重建病例8例,最终随访时两点辨别试验6~10 mm,平均(7.9±1.6) mm。结论 足部与手部的皮肤条件类似,选择合理的足部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创面能够满足手部受区功能和外观的要求,为该类型创面的治疗提供安全合理的治疗方式。
- 杨勇李斌李峰曹梦琦黄行健田文
-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游离组织瓣显微外科手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外科急诊的特点
- 2021年
-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不同时期手外科急诊就诊的特点。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12月和2019年1月至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患者的资料,将2020年全年数据和2019年数据对比,并把2020年1月至12月中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疫情对于手外科急诊患者情况的影响。结果2020年全年的就诊量和手术量均比2019年略有增加;疫情严重时期就诊量显著下降;疫情缓解后就诊量显著反弹。男性和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后呈现不同的发病规律。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对手外科急诊的就诊量产生巨大影响。疫情控制对于急诊工作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
- 黄志峰王志新李斌刘畅李峰李文军胡琪刘波杨勇孙丽颖陈山林田文
- 关键词:手损伤急诊处理新型冠状病毒
- 经骶骨-臀部联合入路显露盆腔内骶丛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 目的 观察经骶骨-臀部后侧联合入路,显露盆腔内骶丛神经汇合处、以及全程显露下骶丛的可行性。为盆腔内骶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探查、修复,尤其是骶丛神经根汇合处损伤,寻找一种新入路。方法 5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俯卧位,将臀大...
- 李峰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
- 关键词:手术入路解剖学
- 治疗指深屈肌腱撕脱合并远节指粉碎骨折的接骨板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治疗指深屈肌腱撕脱合并远节指粉碎骨折的接骨板,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治疗指深屈肌腱撕脱合并远节指粉碎骨折的接骨板包括T形接骨板本体和张力带通道;T形接骨板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张力带通道设置在T形接骨...
- 李斌杨勇李峰陈山林曹梦琦黄行健
- 闭孔神经移位术修复盆内脏神经重建创伤性骶丛损伤排尿障碍的初步临床应用
- 骶骨骨折导致的双侧下骶丛神经完全损伤以及脊柱骨折引起的脊髓圆锥损伤常导致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此类患者常因泌尿系感染、肾盂积水,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即使在发达国家,完善的泌尿系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患者肾功...
- 李峰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
- 关键词:排尿障碍临床疗效
- 重建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治疗产瘫继发肘关节尺侧脱位的疗效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建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治疗产瘫后继发肘关节尺侧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例产瘫后继发肘关节尺侧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2~10岁,平均6.2岁。5例患者均有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史,体格检查示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受限,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肘关节正、侧位X线示尺骨鹰嘴向后内侧脱位,与肱骨内上髁形成假关节。5例患者均经肘后"S"形切口松解尺骨鹰嘴与肱骨尺侧之间的粘连带及韧带,充分显露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形成的假关节。纵行切开肱三头肌桡侧缘,显露肱桡关节、环状韧带及桡侧副韧带。切断瘢痕化的桡侧副韧带及环状韧带,松解掌侧关节囊。将尺骨鹰嘴向桡侧移位,复位肘关节,用异体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及外侧尺幅韧带),观察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是否稳定。对于尺骨鹰嘴向尺侧明显倾斜者,需行楔形截骨钢板内固定。结果 5例患者术中完全复位肘关节,其中3例行尺骨鹰嘴楔形截骨钢板内固定。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4.4个月。复查肘关节X线示肱尺关节位置正常。术前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40°~130°,平均88°,屈曲120°~140°,平均128°,伸直-10°~-80°,平均-40°;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50°~120°,平均92°,屈曲110°~130°,平均122°,伸直-10°~-60°,平均-30°。结论对于继发于产瘫的肘关节尺侧脱位患者,通过手术松解及重建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 王树锋李峰栗鹏程薛云皓
- 关键词:肘关节脱位臂丛神经病
- 经骶骨-臀部联合入路显露盆腔内骶丛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经骶骨-臀部后侧联合入路显露盆腔内骶丛神经汇合处及全程显露下骶丛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5月在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进行解剖学研究.标本俯卧位,将臀大肌起点全部切断,向外侧掀起肌肉.找到梨状肌,在其下缘显露坐骨神经.向梨状肌起始处追踪至其在骶前孔处附着点,用骨刀将梨状肌起始部连同骶骨附着处一起凿下,测量梨状肌起始部长度(即上下间距)和宽度(即内外间距).将梨状肌及骨瓣向外侧掀起,显露其深面的S2~S4神经根(出骶前孔后段)、骶丛神经根在盆腔内汇合处及坐骨神经起始处.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9例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经此后侧入路探查盆腔内骶丛神经.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9岁,伤后到手术时间平均8.3个月.9例患者均为全骶丛神经损伤型,其中1例合并对侧下骶丛神经损伤.结果 尸体标本梨状肌起始部长度为(3.44±0.15)cm,起始部宽度为(2.42±0.11)cm.9例骶丛神经损伤患者均采用此入路完成手术,可显露S2~S4神经根盆腔内走行段、骶丛神经根汇合处及坐骨神经起始处,并有足够空间实行神经移位、移植等操作,术中出血量(1822±1523)ml.结论 经骶骨-臀部后侧联合入路,通过将梨状肌在骶骨处附着处凿下,可充分显露盆腔内下骶丛神经、骶丛神经根汇合处及坐骨神经起始处.
- 李峰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
- 关键词:腰骶丛解剖学
- 创伤致神经源性单纯肩外展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
- 的随访结果显示,早期神经修复后有7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尽量争取采用神经修复的方法。对于肩胛上神经无法修复的患者应尽量修复腋神经,三角肌肌力功能恢复后,此类患者肩外展角度多为30...
- 李峰王树锋栗鹏程薛云浩
- 关键词:手术治疗疗效评价创伤
- 闭孔神经移位修复盆内脏神经治疗创伤性骶丛损伤致排尿障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闭孔神经束支移位直接修复盆内脏神经膀胱支的可行性,以期恢复创伤致双侧下骶丛损伤患者的主动排尿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7月采用闭孔神经束支移位直接修复盆内脏神经膀胱支治疗5例创伤致双侧下骶丛神经根完全损伤患者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23~30岁,平均26岁;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7~14个月,平均10.2个月;术前患者临床表现为大小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示膀胱逼尿肌无力、迟缓性膀胱。术中将盆内脏神经膀胱支近端切断,在同侧盆腔侧壁找到并分离出闭孔神经,在进入闭孔前切断其前支或后支,并向近端做干支分离,将其与盆内脏神经直接吻合。术中测量盆内脏神经与闭孔神经束支的直径和可游离长度,评价手术的可行性。术后测量供区大腿内侧的皮肤感觉及大腿内收肌肌力,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5例患者中,3例行传统的腹旁正中入路盆内脏神经修复术,2例采用改良的腹直肌旁入路。手术过程顺利,5例均顺利找到盆内脏神经,无一例发生大血管、肠道及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动力神经源的选择:2例选择闭孔神经的前支,1例选择后支,1例选择闭孔神经前支的2/3,另1例选择闭孔神经后支的2/3。闭孔神经束支可游离长度1.9~2.6 cm,平均2.28 cm;直径1.2~1.5 mm,平均1.36 mm。盆内脏神经可游离长度2.2~2.7 cm,平均2.46 cm;直径1.1~1.3 mm,平均1.2 mm。术后供侧大腿内收肌力均为4级,大腿内侧感觉无明显减退区。结论经腹膜内寻找盆内脏神经膀胱支较容易,同侧闭孔神经的前支或后支移位后可与盆内脏神经的膀胱支直接吻合,手术可行性好;闭孔神经束支移位后对供区无明显影响。
- 李峰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王海东
- 关键词:闭孔神经内脏神经腰骶丛神经移位
- 改良胫后肌移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改良胫后肌移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所致足下垂及内翻畸形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例腓总神经麻痹性足下垂及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3~48岁[(39.5±6.0)岁]。左侧4例,右侧2例。患者均行胫后肌移位术,通过异体肌腱移植,将胫后肌止点重建于第四跖骨,纠正足下垂及内翻畸形。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的活动度、足内翻和外翻的活动度;60°/s角速度时,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等速力矩峰值、足部冠状面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力矩峰值。末次随访时观察足部的影像学Meary角、跟骨投照角及第四跖骨直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7个月[10(6,1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为6(0,10)°,足外翻为3(0,5)°,较术前[-31(-33,-28)°、-10(-12,-8)°]均显著改善(P<0.05);60°/s角速度的等速力矩峰值,踝关节背屈力矩[(7.7±0.8)Nm]、足外翻力矩[(7.2±0.7)Nm]较术前[(0.0±0.0)Nm、(2.1±0.6)Nm]均显著提高(P<0.01)。影像学检查未见获得性扁平足畸形和第四跖骨止点处形变。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0~73分[(61.3±8.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5~97分[(86.8±7.2)分](P<0.01)。结论改良胫后肌移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能够增加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力矩,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 杨勇李忠哲陶莉李莹黄行健李斌李峰孙丽颖武竞衡
- 关键词:腓神经异种足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