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秀丽

作品数:1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开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孔子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标准
  • 1篇心曲
  • 1篇言外之意
  • 1篇言语交际
  • 1篇语言
  • 1篇真话
  • 1篇中国学术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存在
  • 1篇社会意识
  • 1篇说真话
  • 1篇情感
  • 1篇人格
  • 1篇主旨
  • 1篇自嘲
  • 1篇西学
  • 1篇理想人格
  • 1篇六经

机构

  • 4篇上海开放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电视大学

作者

  • 5篇鲁秀丽
  • 1篇边家珍

传媒

  • 1篇理论学刊
  • 1篇语文建设
  • 1篇决策探索
  • 1篇神州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言语交际之:说真话、说谎话与说对话
2013年
说真话,是我们这个社会提倡的一种好的品行,尤其是在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时,要敢于讲真话。但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有时我们若说了真话,讲了实话,可能会很伤人的。如:你实事求是地说出某姑娘身体上的某个缺陷,可能会把她气哭。有人说,我这人就是这样实诚,,我不会说谎。心直口快,当然好,但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尽管说的都是真话,却很伤人。
鲁秀丽
关键词:语言交际真话谎话
从经学史视角论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2016年
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冲击,突出表现为对经学的冲击,而对以董仲舒春秋学代表的今文经学尤具强有力的解构意义。清代的经生士大夫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春秋学的"夷夏之辨",为吸收西学新知、加快学术转型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从经学的自身发展来看,清代今文经学表现出对传统学术文化的某种反动,这种反动因吸纳西学元素而显得格外有力和引人注目;古文经学在治学方法上则与西方的科学精神有相通之处。"六经皆史"说在晚清的流变,对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边家珍鲁秀丽
关键词:经学春秋学六经皆史西学
难言的心曲,复杂的情感——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主旨新解
2012年
对于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是表现韩愈对官场的嘲讽,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对趋炎附势的小人的挖苦。但从韩愈的生平、平生的志向及韩愈写此文的生活状态,可以看出韩愈此文却是在表面的描绘中隐藏着他的言外之意,即对官场生活的艳羡之情,对自己曾经的摇尾乞怜的自嘲之情,在迫不得已时只好去归隐的无奈之情。此文与作者的《进学解》一样,又是一篇牢骚之作,是作者"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表现。
鲁秀丽
关键词:言外之意自嘲
孔子对事实判断之方式及后世民间故事之体现
2015年
孔子做事实判断,不信奉眼见为实,而是以智慧的方式进行核实,还事实以真相。在孔子认为不宜对事实做出自己的明确的判断时,他在模棱两可的回答中,又体现自己的价值判断。他的这种对事实的判断方式在后世的民间故事中得到了体现。
鲁秀丽
关键词:孔子
孔子的价值判断:并非仅是道德至上
2015年
所谓价值判断,是某一特定客体对特定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就是判断某物是否符合主观,就是对事物善恶、好坏、美丑、祸福等的判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因此对于同一事实,不同的主体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虽然有的价值判断无关乎一个人的境界、人格和学养,但在涉及人类一些共同问题的价值判断中,不同主体的境界高低、人格高下、学养深浅就昭然若揭。《论语》中记述了较多的孔子对相关事实所做的价值判断:“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卫灵公》),“乡愿,德之贼也”(《阳货》),等等。这些价值判断表明了孔子的价值取舍,表明了孔子对礼的维护,对仁的追求,对现世人事的关注,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但在《论语》和《孔子家语·致思篇》及《吕氏春秋·察微篇》记载的几则孔子对他人言行价值评判的事例,似乎和其一贯主张的道德标准相矛盾。孔子的这些评判对今天的我们仍不失较大的借鉴意义。
鲁秀丽
关键词:孔子家语道德标准理想人格《论语》社会意识社会存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