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永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大熊猫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实验与临床研...
  • 2篇皮肤
  • 2篇综合征
  • 2篇淋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 2篇脑血管病防治
  • 2篇病原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脊柱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性...
  • 1篇胸腰椎骨折

机构

  • 1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成都市第六人...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周永华
  • 4篇张炜
  • 2篇朱朝君
  • 2篇朱道银
  • 1篇王毅
  • 1篇秦亚恬
  • 1篇李伟
  • 1篇杨凤翔

传媒

  • 5篇重庆医学
  • 3篇皮肤病与性病
  • 2篇国外医学(皮...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1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革兰氏染色与淋球菌培养诊断女性淋病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用淋球菌培养比较研究对革兰氏染色法在女性淋病诊断中的应用作重新评价.妇科门诊500名病人615价标本的检查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法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95.2%,阳性预报率为74%,阴性预报率为99.2%.
朱道银秦亚恬李伟王毅周永华
关键词:淋病革兰氏染色淋球菌培养
皮肤剥脱综合征
1990年
皮肤剥脱综合征(Skin peeling syndrome)是以全身皮肤在红斑基底上角质层不断脱落为主的综合征,1982年由Levy等首先报告,是一个罕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常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持续终生,无性别差异。表现为除掌,蹠以外的全身皮肤角质层的周期性脱落。先出现红斑,然后脱屑或游离性片状鳞屑,大小不等,范围广者可在全身呈匐行性和多环性脱屑。脱落后可以再生,以后再脱落。
张炜周永华
关键词:病理
几种主要STD实验诊断方法的应用评价
1993年
在评价某试验方法的准确性时,常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两个指标。若某法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则假阳性率高;敏感性低而特异性高则假阴性率高。一、梅毒本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表现为皮肤粘膜及内脏的病变。 (一)使用非螺旋体抗原的非特异试验这些试验用从牛心肌中提取的脂质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心脂质抗体。
朱道银周永华
关键词:梅毒淋病尿道炎艾滋病
组织扩张术在皮肤科的应用被引量:2
1989年
组织扩张术(TET)是最近几年来修复皮肤组织缺损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新技术。最早由 Neumann 于1957年提出理论依据,并试用于临床。70和80年代人们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改良和深入的研究,临床上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使 TET 不断得到完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皮肤科也有广泛的用途。现将 TET
张炜周永华
关键词:组织扩张术皮肤缺损瘢痕性秃发
脑血管病防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1996年
该校神经病学研究所以董为伟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自80年代初开始,对脑血管病(CVD)的防治进行了系列研究。15年来,课题组在临床通过分阶段和针对不同病理环节,对缺血性CVD进行了综合治疗,使病死率从80年代初的7.8%降低为3.3%,明显提高了疗效。
周永华
关键词:脑血管病苯妥英钠血小板活化因子脑保护作用
大熊猫幼仔皮肤病的病原及防治研究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首次报道由石膏样毛癣菌、熊猫食皮螨及大熊猫蠕形螨共同引起的大熊猫幼仔皮肤感染,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情况作了介绍,经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周永华杨凤翔朱朝君赵观禄
关键词:体癣皮肤感染大熊猫
Papillon-Lefévre综合征
1990年
Williams综合征是以特殊面容(鼻小、鼻孔前倾、虹膜发育不良等)、生长发育异常及各种心血管畸形为特征。最常见的畸形是瓣上型主动脉狭窄和外周性肺动脉狭窄,其他可有:肺动脉瓣狭窄、间隔缺损和外周性全身动脉狭窄。对这些畸形的自然病程的研究尚较少。病人和方法10例患儿(男6例)均具Williams综合征的典型特征。他们均作两次心导管检查。
张炜周永华
关键词:PLS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
维生素A缺乏与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维生素A缺乏(VAD)是一世界性的营养缺乏性疾病,我国近期进行的营养调查表明,儿童中维生素A(VA)摄入量低于推荐供给量的比例仍比较高,普遍存在与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对儿童有着诸多不良影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李廷玉副教授等,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等多种方法,对VAD进行了以下一系列研究:1.1990年对重庆市城区189名,郊区221名健康学龄前儿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VA水平,结果未见严重VAD,但SVAD(血清VA0.7~1.04μmol/L)的发病率,重庆市城区为21.7%,郊区为43.0%,这些患儿临床无特殊症状,但多数伴有类似缺铁性贫血。2.研究了儿童VA与铁代谢的关系,发现在铁缺乏期SVAD与血红蛋白无关,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铁蛋白呈负相关,与血清铁、前白蛋白或正相关,单独补VA对贫血的改善与单独补铁及同时补充VA和铁无明显差别,提示VAD与贫血发生相关,补充VA对改善儿童的VA营养及贫血有益。3.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锌,发现重庆市郊区儿童血清锌低(12%)的比例,远远少于SVAD。
周永华
关键词:儿童维生素A缺乏流行病学缺铁性贫血
大熊猫蠕形螨病组织病变的初步观察
1991年
朱朝君周永华
关键词:大熊猫蠕形螨病病变
脑血管病防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周永华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