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表位
  • 3篇细胞
  • 3篇限制性CTL...
  • 3篇NOD小鼠
  • 3篇HLA-A*...
  • 2篇等位
  • 2篇人源
  • 2篇人源化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慢性
  • 2篇TREGS
  • 2篇HLA-A
  • 2篇I型糖尿病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等位基因频率
  • 1篇型胶原
  • 1篇医学免疫
  • 1篇医学免疫学
  • 1篇医学免疫学教...

机构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重庆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陈晓玲
  • 6篇王莉
  • 4篇张梦军
  • 4篇吴玉章
  • 4篇舒驰
  • 4篇王莉
  • 3篇王书峰
  • 2篇谭文婷
  • 2篇邓国宏
  • 2篇尚小云
  • 2篇傅晓岚
  • 2篇曹文轩
  • 2篇冯志强
  • 1篇刘娜娜
  • 1篇刘东
  • 1篇牛薇
  • 1篇郭玲
  • 1篇买文丽
  • 1篇罗晓丽
  • 1篇刘宏

传媒

  • 8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DRB1*0803与HLA-DRB1*0901等位特异性Hb-cAg表位肽的筛查与鉴定
目的:鉴定HLA-DRB1*0803与HLA-DRB1*0901等位特异性HBV表位,进一步认识HLA-DR不同等位限制性表位的差异.方法:BLCL细胞表面高表达HLA-DR分子,从HBcAg肽池负载的特征HLA-DR等...
李辉文何韦韦谭文婷王莉陈晓玲邓国宏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换位思考被引量:3
2013年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换位思考”,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贯彻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如何基于问题去学习。通过“换位思考”,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教学沟通达到最佳的融合状态,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王莉郭玲赵婷婷陈晓玲吴玉章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
IL-7对诱导型Tregs表型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IL-7对C57BL/6小鼠脾细胞诱导CD4^+CD25^+调节T细胞(iTregs)的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出小鼠CD4^+CD25^-T细胞,体外环境下给予anti-CD3、anti-CD28、TGF-β、IL-2和维甲酸共同诱导7d,生成CD4^+CD25^+调节T细胞(iTregs),流式细胞术分析经IL-7刺激24 h后iTreg的表型变化,同时用CFSE稀释法观察其对iTreg细胞抑制功能的影响。结果CD4^+CD25-T细胞通过anti-CD3、anti-CD28、TGF-β、IL-2和维甲酸共同作用,成功诱导为CD4^+CD25^+iTregs;通过10 ng/ml IL-7干预刺激,iTregs的CD39(P=0.0007)和CTLA-4(P=0.0110)表面分子表达显著下降,iTregs凋亡显著增加(P=0.0020),抑制功能显著减弱(P=0.0013)。结论在高质量浓度IL-7的环境中,iTregs抑制功能明显下降且更易于凋亡,说明体外大量诱导的iTregs应用于高质量浓度IL-7机体中,可能是无法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
蔡光强胡爽何跃陈晓玲王莉刘宏
关键词:IL-7
胰岛素A链拮抗性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或其改造肽的设计和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设计并鉴定胰岛素A链拮抗性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mInsA_(2-10)或其APLs,为T1D防治的临床转化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依据。方法腹腔注射可溶性肽mInsA_(2-10)与无关对照肽,通过血糖监测判断肽mInsA_(2-10)是否有T1D的防治作用;通过Insight II和Discover软件获得mInsA_(2-10)和其APL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参数,选择候选的APLs,再通过检测它们的相对亲和力及各候选APLs体外抑制mInsA_(2-10)自身反应性CD8+T细胞的增殖情况,初步鉴定具有拮抗作用的APLs,再系统性给予人源化NOD小鼠拮抗性APLs,考察其是否有T1D的防治作用。结果比较分析mInsA_(2-10)和其APL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参数的差异,选择出4种候选的APLs;体外实验鉴定出APLs mInsA_(2-10)DQ4和mInsA_(2-10)DC6与HLA-A*0201分子的相对亲和力比其它2个候选的APLs相对更高;与天然肽组相比,这2个APLs能显著地抑制mInsA_(2-10)自身反应性的CD8+T细胞的增殖;系统性给予人源化NOD小鼠这2个拮抗性APLs,仅mInsA_(2-10)DQ4具有显著的T1D保护作用。结论 mInsA_(2-10)DQ4和mInsA_(2-10)DC6是具有拮抗作用的APLs,而在人源化NOD小鼠的在体研究中发现仅mInsA_(2-10)DQ4具有显著的T1D保护作用,下一步将探讨mInsA_(2-10)DQ4防治T1D的免疫学机制,这为T1D防治的临床转化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依据。
张梦军舒驰王书峰陈禹彤陈晓玲曹文轩冯志强王莉
关键词:I型糖尿病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 HLA-Ⅱ分子表达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经典HLA-Ⅱ分子(HLA-DR/DQ/D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表达组合模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来自健康对照(HC)、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MCHB)、慢性乙型肝炎重度(SCHB)以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mDCs)、浆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C,pDCs)及表面HLA-DR/DQ/DP单阳、双阳及三阳性细胞比例,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DC和pDC比例在HC组和MCHB组无明显差别(mDC:0.185%±0.191%vs 0.162%±0.175%,P=0.599;pDC:0.218%±0.246%vs 0.158%±0.154%,P=0.247),但SCHB组(mDC:0.079%±0.049%vs 0.185%±0.191%,P=0.023;pDC:0.095%±0.103%vs 0.218%±0.246%,P=0.027)及ACLF组(mDC:0.076%±0.052%vs 0.185%±0.191%,P=0.022;pDC:0.109%±0.082%vs 0.218%±0.246%,P=0.049)均明显低于HC组。健康对照和CHB患者mDC表面均呈现HLA-DR/DQ共同高表达、HLA-DP低表达的模式;pDC表面HLA-Ⅱ分子在HC组呈现HLA-DR/DQ共同高表达同时HLA-DP低表达模式及HLA-DR/DQ/DP共同低表达的模式,除此之外CHB患者还存在HLA-DR/DQ/DP共同低表达及HLA-DP高表达同时HLA-DR/DQ共同低表达的模式。结论与HC组相比,SCHB组及ACLF组患者的mDC与pDC的比例均明显下降。CHB患者mDC表面的HLA-Ⅱ分子表达模式与健康对照一致,而pDC表面的HLA-Ⅱ分子则呈现出多样化表达模式。差异的HLA-Ⅱ分子表达模式可能对HBV持续感染产生重要作用。
刘娜娜何韦韦傅晓岚谭文婷罗晓丽王莉陈晓玲邓国宏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树突细胞流式细胞术
人源化NOD小鼠中CD8^+CD25^+Tregs的频率和功能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析人源化NOD小鼠体内CD8+CD25+T细胞的频率及功能,探讨CD8+CD25+T细胞在人源化NOD小鼠的自身免疫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源化NOD小鼠脾、胰腺引流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中CD8+CD25+T、CD8+CD25+Foxp3+T细胞的频率及脾CD8+CD25+T细胞的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谱,并采用3H-Td R掺入法检测脾CD8+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人源化NOD小鼠胰腺引流淋巴结中CD8+CD25+T和CD8+CD25+Foxp3+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脾和腹股沟淋巴结中这2亚群的频率;与CD8+CD25-T细胞相比,脾CD8+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CTLA-4、CD103、CD62L,同时低分泌细胞因子IFN-γ及高分泌IL-17A;人源化NOD小鼠脾CD8+CD25+T细胞能有效地抑制效应性CD4+CD25-T细胞的增殖。结论人源化NOD小鼠的CD8+CD25+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regs,并且高表达Tregs的表型和细胞因子谱,提示CD8+CD25+Tregs可能在外周和胰腺局部参与了人源化NOD小鼠T1D的免疫耐受进程。
买文丽韩清娟曹文轩陈晓玲冯志强王莉张梦军
人Ⅱ型胶原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及初步鉴定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预测和初步鉴定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主要自身抗原Ⅱ型胶原(CollagenⅡ,CⅡ)的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表位,为基于CⅡ抗原表位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取BIMAS、SYFTEPITHI、IEDB、SVMHC、AntiJen预测工具预测该抗原HLA-A*0201限制性结合肽;人工合成待测表位肽,利用T2细胞株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各肽与HLA-A*0201分子的结合力。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potassay,ELISPOT)方法检测候选肽刺激关节滑液单个核细胞(synovial fluid mononuclear cell,SFMC)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综合BIMAS、SYFTEPITHI、IEDB、SVMHC、AntiJen预测结果筛选出来可能与HLA-A*0201结合的5条肽。MHC亲和力实验表明,在候选的5条肽中,P1261、P1365及P1399具有与HLA-A*0201分子结合的能力,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35、2.53、1.78。ELISPOT试验结果表明,P1365具有刺激SFMC分泌IFN-γ的能力。结论表位预测结果与初步鉴定结果具有一致性,两者联合应用初步认为P1365是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的可能性最大,为下一步表位鉴定及基于人CⅡ抗原表位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陈晓玲方勇飞尚小云王书峰高乐女王莉吴玉章
关键词:CTL结合肽表位
鼠胰岛素B链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拮抗型改造肽的设计与鉴定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设计并鉴定具有负调致病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免疫应答功能的改造肽配体(al-tered peptide ligand,APL),为基于胰岛素自身抗原的I型糖尿病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InSilico技术模拟构建TCR-pMHC(TCR-HLA-A*0201-mInsB5-14)复合物三维结构,根据结构选择改造位点P6;通过保守/不保守单个氨基酸虚拟替换得到若干候选APL;通过自由能变化计算、相对亲和力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检测等体外功能实验,初步鉴定具有拮抗效应的APL。结果筛选得到的APL mInsB5-14H6F(H→F)与天然肽mInsB5-14空间结构相似,能与HLA-A*0201分子结合,其HLA-A*0201分子的相对亲和力与mInsB5-14相近。该APL作用下mInsB5-14刺激CD8+T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明显低于天然肽单独刺激下特异性CTL分泌IFN-γ的水平(P<0.05)。结论基于天然自身抗原表位mInsB5-14改造得到的mInsB5-14H6F是HLA-A*0201限制性的APL,该APL通过降低致病CTL特异性分泌IFN-γ的水平,可能诱导HLA-A*0201转基因NOD小鼠的自身耐受,从而为I型糖尿病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舒驰王书峰陈晓玲傅晓岚姜曼王莉吴玉章
关键词:I型糖尿病
重庆地区慢性HBV感染与HLA-A超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探讨重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HLA-A超型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志愿者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得出重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易感HLA-A超型等位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健康人以及慢性HBV感染者的HLA-A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超型中的各HLA-A位点等位基因在健康志愿者及慢性HBV感染者中人群分布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重庆地区健康志愿者中,HLA-A3超型等位基因的表型频率(70.5%)以及等位基因频率(44.3%)均高于HLA-A2超型(45.5%;25.0%)及其它超型(P<0.01);但是,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LA-A2超型等位基因的表型频率(65.3%)及等位基因频率(36.7%)均高于HLA-A3超型(57.1%;32.7%)及其他超型等位基因(P<0.01)。结论重庆地区,HLA-A2超型等位基因与慢性HBV感染相关;HLA-A2超型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HBV感染的易感基因,HLA-A3超型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保护性基因。
王文博张绪清陈晓玲张梦军尚小云牛薇刘东舒驰王莉吴玉章
关键词:HLA-A超型等位基因频率PCR-SSPHBV
NOD小鼠人源化后CD4^+T和CD8^+T细胞及其分泌IFN-γ与IL-17的频率变化及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分析NOD小鼠和NOD.β2mnullHHD小鼠Ⅰ型糖尿病(Type1 diabetes,T1D)发病情况以及脾T细胞亚群的频率及功能差异,揭示CD4+T和CD8+T细胞亚群在HLA-A*0201转基因NOD小鼠和NOD小鼠的T1D发病中作用的异同。方法采用测量血糖的方法观察2种小鼠的发病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淋巴细胞CD3+CD4+T、CD3+CD8+T细胞亚群频率以及这2群细胞分泌IL-17和IFN-γ频率的差异。结果 NOD.β2mnullHHD小鼠较NOD小鼠发病早且严重;NOD.β2mnullHHD小鼠脾淋巴细胞的CD3+CD4+T细胞亚群显著高于NOD小鼠,NOD.β2mnullHHD小鼠脾淋巴细胞的CD3+CD8+T细胞亚群显著低于NOD小鼠;2种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中CD3+CD4+IL-17+T细胞亚群与CD3+CD8+IL17+T细胞频率无差异;NOD.β2mnullHHD小鼠脾淋巴细胞的CD3+CD4+IFN-γ+T和CD3+CD8+IFN-γ+T细胞亚群频率显著高于NOD小鼠。结论 HLA-2.1分子转入NOD小鼠后HLA-2.1分子加速了HLA-A*0201转基因NOD小鼠T1D的发病进程;NOD.β2mnullHHD小鼠相对NOD小鼠的T1D发病更早、病情更重,这与CD3+CD4+T和CD3+CD8+T细胞分泌的IFN-γ显著相关,而与IL-17无关,为T1D防治的临床转化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郭彬彬张梦军任小珊舒驰陈晓玲邬于川王莉
关键词:HLA-A2.1IL-17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