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剑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邯郸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腺癌
  • 4篇细胞
  • 3篇增殖
  • 3篇乳腺癌MCF...
  • 3篇肿瘤
  • 3篇细胞增殖
  • 2篇胸膜
  • 2篇转移瘤
  • 2篇显像
  • 2篇PET/C
  • 2篇PET/CT
  • 2篇ZD6474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等位基因多态...
  • 1篇断层显像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1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赵剑平
  • 6篇刘春海
  • 6篇吕佰瑞
  • 4篇尹培
  • 3篇柴鹏
  • 3篇霍红旗
  • 2篇冯小伟
  • 2篇游志鑫
  • 1篇李丽
  • 1篇栗瑞敏
  • 1篇张灿
  • 1篇王海东
  • 1篇杨志明
  • 1篇杨迎花
  • 1篇高书涛
  • 1篇杨荣秉
  • 1篇赵玉涛
  • 1篇张晓慧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T—CT在胸腹膜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2年
目的 评价PET-CT在胸腹膜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及不明原因胸腹腔积液,临床高度怀疑胸腹转移瘤的37例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经病历记录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最终判断是否存在胸腹膜转移瘤,并对已确诊胸腹膜转移瘤的患者记录病灶代谢分布形态及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 37例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患者中,PET-CT诊断阳性的患者共29例,其中,假阳性3例;诊断为阴性的患者共8例,其中,假阴性2例。^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胸腹膜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66.7%、准确率为86.5%、阳性预测值为89.7%、阴性预测值为75%。在已确诊胸腹膜转移瘤的26例患者的全身显像中,病灶摄取形态呈条形或环形分布者11例、呈点灶状分布者15例,两组病灶SUVmax分别为5.97±3.39和2.89±0.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2.93,P〈0.05).结论PET-CT全身显像在胸腹膜转移瘤的诊断中具有简单、无创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判断胸腹膜转移瘤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尹培霍红旗柴鹏赵剑平冯小伟刘春海游志鑫
关键词:胸膜腹膜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明确HLA-DQA1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关系以及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PCR(PCR-SSP)方法检测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情况,比较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69例ALT正常组和102例ALT升高组)与162例健康对照组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差异。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RBV)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48周,随访6个月,以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治疗有效,比较不同疗效组间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组HLA-DQA1*010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LA-DQA1*0101/0102/0104/0201/0301/0302/0401/0501/0601等位基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型肝炎组患者中,ALT正常组HLA-DQA1*05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持续ALT升高组(P<0.05),HLA-DQA1*0101/0102/0103/0104/0201/0301/0302/0401/0601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型肝炎组患者中,获得SVR患者HLA-DQA1*06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未获得SVR患者(P<0.05),HLA-DQA1*0101/0102/0103/0104/0201/0301/0302/0401/0501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QA1*0103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的拮抗基因;HLA-DQA1*0501可能会抑制ALT升高,从而减缓病程发展和进行性肝损伤;HLA-DQA1*0601等位基因可能不利于PEGIFNα-2a和RBV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应答。
杨志明赵剑平
关键词:HLA-DQA1基因多态性慢性丙型肝炎ALT干扰素
临床护理干预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干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并发症的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将1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与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比较对2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通过应用护理干预后,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正确应用护理干预活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并发症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患者的并发症,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李丽吕佰瑞赵剑平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糖尿病血糖并发症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部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单项及多项联合检测对胃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五矿邯邢职工总医院就诊的胃部病变131例患者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72-4(CA72-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5项肿瘤标记物进行检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手术等组织病理学检查或PET/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确诊,所有患者根据胃部病灶良恶性及分期不同分为良性组(57例)、恶性无转移组(41例)、恶性周围侵犯及转移组(33例)。结果 CEA、CA19-9、CA15-3、CA72-4、SCCAg 5项指标水平及阳性率,除SCCAg外,良性组明显低于恶性无转移组和恶性周围侵犯及转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9-9、CA15-3、CA72-4、SCCAg每项单独诊断胃部占位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3、0.702、0.602、0.762、0.535,5项联合诊断胃部占位性病变的AUC为0.785,与各指标单独诊断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5-3、CA72-4、SCCAg各单项检测作为胃部病变的血清学诊断,除SCCAg与胃癌相关性稍低外,其他4项与胃癌密切相关,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更多准确可靠的诊断及治疗数据。
张云刘春海栗瑞敏冯小伟吕佰瑞赵剑平
关键词:胃部病变肿瘤标记物肿瘤
转录调节因子c-Myb通过炎症因子Ccl2抑制乳腺癌肺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中转录调节因子c-Myb的表达对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Myb高表达的4T1乳腺癌细胞株,种植小鼠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检测实验动物肺转移情况,通过荷瘤抑制试验检测肺转移抑制效果。提取组织进行荧光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利用Medisapiens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对c-Myb和Ccl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表达c-Myb的荷瘤小鼠肺部转移灶明显减少,其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受限。由数据库分析得出,c-Myb高表达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结论:乳腺癌中c-Myb的表达能够通过炎症因子Ccl2抑制肺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吕佰瑞尹培张晓慧赵剑平刘春海霍红旗
关键词:乳腺癌C-MYB炎症因子肺转移
RNA干扰抑制Dicer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Dicer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应用脂质体法转染Dicer siR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Dicer基因的表达。应用MTT法和Transwell方法评价人乳腺癌细胞Dicer基因抑制前后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RNAi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Dicer基因的表达;和对照组比较,转染siRNA实验组Dicer mRNA水平在转染后24、48、72 h明显降低(分别为0.00152、0.00063、0.00096,P<0.01),且在转染后4 8 h降低最明显,并且Dicer蛋白水平在转染后48h也明显降低(2.581±0.028,P<0.01)。转染siRNA序列组的MTT吸光度值在转染后明显增高,Transwell穿膜细胞数在转染后48h也明显增多。结论:抑制Dicer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后,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
赵剑平
关键词:DICER增殖迁移乳腺癌
Src激酶抑制剂ZD6474在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Src激酶抑制剂ZD6474在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经ZD6474处理后,检测肿瘤细胞体外黏附、侵袭能力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观察细胞Src激酶磷酸化水平及E-钙黏素和β-连环蛋白表达的变化,报告基因技术检测Snail在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ZD6474可抑制MCF-7细胞中Src激酶活性,在ZD6474浓度为1×10^(-5)mol/L和1×10^(-4)mol/L时,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2.2%和27.5%。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上调E-cadherin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β-catenin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Snail启动子活性。结论:Src激酶与乳腺癌MCF-7细胞肿瘤转移能力密切相关,阻断Src激酶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赵剑平尹培刘春海吕佰瑞柴鹏
关键词:肿瘤转移乳腺癌
Src激酶抑制剂ZD6474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Src激酶抑制剂ZD6474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分别加入1×10^(-6)mol/L、1×10·(-5)mol/L、1×10^(-4)mol/L、1×10^(-3)mol/L、1×10^(-2)mol/L的Src激酶抑制剂ZD6474。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Transwell法检测MCF-7细胞体外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钙黏素(E-cadher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采用报告基因技术检测Snail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 ZD6474作用浓度为1×10^(-5)mol/L和1×10^(-4)mol/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2%和27.5%。MCF-7细胞经ZD6474处理后,体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1×10^(-6)mol/L、1×10^(-5)mol/L、1×10^(-4)mol/L、1×10·(-3)mol/L、1×10^(-2)mol/LZD6474作用MCF-7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分别为8.3%、14.2%、32.6%、51.4%、76.5%。Src激酶抑制剂作用后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及Snail启动子转录活性下调。结论 Src蛋白激酶抑制剂ZD6474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E-caherin表达,下调β-catenin表达,减弱Snail启动子转录活性,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赵玉涛杨迎花赵剑平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增殖
5-氟尿嘧啶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0、10、1、0.1μg/mL的5-FU,对照组加入100 m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24、48、72 h后,采用MTT法测定MCF-7细胞的吸光度并计算细胞抑制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5-FU浓度增加以及用药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P均<0.05);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凋亡现象更加明显;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逐步降低(P均<0.05),但G2期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步减少(P均<0.05)。结论 5-FU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该作用与其促进细胞凋亡,上调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赵剑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5-氟尿嘧啶MCF-7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PET/CT联合VEGF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PET/CT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检测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8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PET/CT扫描,术后病理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ET/CT和VEGF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并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等。结果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PET/CT的灵敏度为75.6%,特异度为36.2%,准确性为72.1%。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78.2%,其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41.5%,准确性为69.7%。当PET/CT联合VEGF诊断时,其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45.6%,准确性为79.3%。结论PET/CT检查联合VEGF表达检测能提高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优于PET/CT或VEGF单独应用,如能同时对癌组织进行VEGF检测,可能会提高准确性。
尹培赵剑平刘春海吕佰瑞
关键词:PET/C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乳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