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鹏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显像
  • 4篇正电子
  • 4篇正电子发射
  • 4篇PET/C
  • 4篇PET/CT
  • 4篇SPECT/...
  • 3篇血管
  • 3篇肿瘤
  • 3篇放射性
  • 3篇肺栓塞
  • 2篇动脉
  • 2篇断层显像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性
  • 2篇血栓性微血管...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乳腺

机构

  • 15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中山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呼吸健康...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15篇侯鹏
  • 6篇陈萍
  • 4篇秦积龙
  • 4篇刘海平
  • 3篇邓怀福
  • 2篇郭文亮
  • 2篇雷永霞
  • 2篇魏建国
  • 2篇洪城
  • 2篇林晓东
  • 2篇何萍
  • 1篇王敏
  • 1篇王欣妮
  • 1篇席寅
  • 1篇刘春丽
  • 1篇王健
  • 1篇张挪富
  • 1篇罗冬云
  • 1篇郑则广
  • 1篇顾霞

传媒

  • 3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因尚未明确。IPF好发于老年人,病变局限于肺部,组织病理学和(或)影像学表现具有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特征。
侯鹏陈萍
关键词:肺纤维化放射性核素显像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17例临床病理与形态学分化谱系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s with lymphoid stroma,MNN)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形态学分化谱系。方法收集17例MNN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MNN中男性10例,女性7例,男女比为1.4∶1,年龄5~73岁,中位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1.4~6.0 cm,平均3.7 cm。Masaoka分期:Ⅰ期9例,Ⅱ期8例;TNM分级:17例均为Ⅰ期。随访时间2~97个月,平均随访5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镜检:肿瘤呈结节状,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其中11例肿瘤结节细胞巢规则,瘤细胞形态温和。4例见肿瘤结节细胞巢不规则,细胞巢呈舌状及出芽式浸润淋巴样间质,瘤细胞多角形,伴轻~中度异型性。2例见肿瘤结节融合呈巢片状,部分呈条索状及岛状,可见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上皮样,核空泡状,见明显大核仁,间质见宽大的胶原纤维。11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ic thymomas with lymphoid stroma,MNT),4例为不典型MNT,2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癌(micronodular thymic carcinomas with lymphoid stroma,MNC)。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p40及CK19,间质淋巴细胞表达CD20,不典型MNT灶性表达CD5,p53>40%阳性,MNC弥漫表达CD5、CD117及p53。17例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结论MNN根据肿瘤细胞结节是否规则、细胞学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坏死及免疫表型特征,形成从良性至恶性(MNT→不典型MNT→MNC)的连续性形态学分化谱系。MNN为低度侵袭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
秦积龙何萍范蕾林晓东姚小飞侯鹏魏建国
8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8F-FDGPET/CT显像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据此进行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18 F-FDG PET/CT资料,采用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根据恶性淋巴瘤PET/CT疗效评价修订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7例PET/CT均发现18 F-FDG摄取,灵敏度为100%(7/7),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5.29(3.63~14.39)。3例治疗前根据PET/CT结果而上调分期,其中2例发现胸膜浸润而上调至Ⅳ期,1例发现肝脏浸润而上调至Ⅳ期。6例治疗后接受PET/CT复查,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结论肺MALT淋巴瘤PET/CT显像存在18F-FDG摄取。18 F-FDG PET/CT可作为肺MALT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刘海平陈萍刘清奎侯鹏邓怀福莫静恩席寅秦积龙
关键词:淋巴瘤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体层摄影术
SPECT/CT“唾液”显像检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误吸的初步研究
研究目的:  误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并不少见,其导致的吸入性肺炎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因此,早期检测误吸十分必要。目前误吸的诊断尚无“金标准”,临床常用的误吸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99Tcm-SC“唾液”显像是...
侯鹏
关键词:SPECT/CT融合显像
SPECT/CT不同显像方法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建立兔急性肺栓塞模型,评价Q—SPECT断层显像、CTPA、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和Q-SPECT/CTPA融合显像4种显像方法对兔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效能。方法(1)取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肺栓塞模型。(2)采用同机SPECT/CT分别获得Q—SPECT、CTPA、Q—SPECT/CT平扫、Q—SPECT/CTPA融合显像4种图像。(3)由2位具有SPECT/CT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独立、盲法分析图像,以肺叶为单位记录异常肺叶的部位及数目。(4)行病理解剖,以肺叶为单位记录肺栓塞的部位及数目。(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不同显像方法对肺栓塞诊断的Se、Sp及Ac间比较采用配对石。检验,PPV和NPV间比较采用爿。检验,采用Kappa值评价不同阅片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成功制作21只兔急性肺栓塞模型,共取出105个肺叶,其中26个肺叶经病理证实存在肺栓塞。4种显像方法Se、Sp、Ac、PPV及NPV分别为:Q-SPECT断层显像53.8%(14/26)、93.7%(74/79)、83.8%(88/105)、14/19、86.0%(74/86);CTPA73.1%(19/26)、96.2%(76/79)、90.5%(95/105)、86.4%(19/22)、91.6%(76/83);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76.9%(20/26)、93.7%(74/79)、89.5%(94/105)、80.0%(20/25)、92.5%(74/80);Q-SPECT/CTPA融合显像88.5%(23/26)、91.1%(72/79)、90.5%(95/105)、76.7%(23/30)、96.0%(72/75)。其中Q—SPECT/CT平扫、Q—SPECT/CTPA融合显像与Q-SPECT断层显像Se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67和7.111,均P〈0.05),与CTPA诊断效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250,均P〉0.05)。Q-SPECT/CT平扫与Q—SPECT断层显像A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7,P〈0.05)。Q-SPECT/CT平扫、Q-SPECT/CTPA融合显像诊断效能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
刘清奎陈萍刘海平侯鹏刘襄平秦积龙罗冬云
关键词:肺栓塞显像MAA
18F-FAPI-42 PET/CT在脑胶质瘤分级预测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18)F-成纤维活化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FAPI)-42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脑胶质瘤分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20年6月—2021年5月行^(18)F-FAPI-42 PET/CT检查的初诊怀疑脑胶质瘤或怀疑胶质瘤复发的患者25例(年龄17~67岁),所有患者均经立体定向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各病灶病理学类型。在PET/CT图像上勾画胶质瘤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取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及靶本比值(target to background ratio,TBR)。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脑胶质瘤PET/CT指标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脑胶质瘤分级。结果:25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共26个脑胶质瘤病灶,其中高级别(WHOⅢ-Ⅳ级)脑胶质瘤病灶19个,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野生型10个,IDH突变型9个;低级别(WHOⅡ级)脑胶质瘤病灶7个,包括IDH野生型2个,IDH突变型5个。高级别胶质瘤病灶SUV_(max)[1.75(1.25,3.19)]及TBR[(26.24±4.83)]均明显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病灶[0.32(0.31,1.14)及9.47±2.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00,P=0.018;t=2.280,P=0.032)。SUV_(max)预测高级别胶质瘤最佳阈值为1.20,相应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2(95%CI 0.609~1.000),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857。TBR预测高级别胶质瘤最佳阈值为9.09,相应AUC为0.850(95%CI 0.686~1.000),灵敏度为0.842,特异度为0.857。对于所有胶质瘤病灶,IDH野生型病灶与IDH突变型病灶之间SUV_(max)及TB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71.00,P=0.520;U=80.00,P=0.860);此外,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病灶,IDH野生型病灶与IDH突变型病灶之间SUV_(max)及TBR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U=36.00,P=0.462;U=30.00,P=0.221)。结论:^(18)F-
吕杰林涛侯鹏刘少玉赖名耀李海南山常国成丽娜温馨蔡林波王欣璐
关键词:脑胶质瘤
鼻咽部分泌物误吸的检测及其与老年肺炎发病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鼻咽部分泌物误吸的检测方法及其与肺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4年6-8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的32例肺炎患者,男30例,女2例,年龄56~ 86岁,平均(73±8)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9名,男7名,女2名,年龄64 ~ 80岁,平均(73 ±6)岁.将74.0 MBq 99Tcm-硫胶体溶解于12 ml生理盐水中,通过鼻咽管以24 ml/h的恒速滴入受试者鼻咽部,用SPECT/CT动态采集口腔至胃部的后前位图像.由2位核医学科主治医生读片,左和(或)右主支气管及分支以下部位出现放射性显影为误吸试验阳性.结果 32例肺炎患者中,19例伴随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症状,其中误吸试验阳性21例;9名健康对照者未发现误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4,P=0.002);21例误吸试验阳性的肺炎患者中,双肺(6/10)、右肺(6/8)和左肺(2/3)肺炎患者同时发生相应部位核素显像阳性的14例,肺炎发生部位和核素显像阳性部位相符(P=0.067).结论 99Tcm-硫胶体可检测老年人鼻咽部分泌物所导致的误吸.肺炎患者鼻咽分泌物误吸的发生率较高,提示感冒后鼻咽分泌物误吸与肺炎的发病有关.
刘妮郑则广陈萍侯鹏王欣妮李洪谊陈荣昌
关键词:肺炎鼻咽分泌物
18F-FDG PET/CT能否应用肺非实性结节诊断
刘海平陈萍侯鹏邓怀福陈静勿秦芹邹锦森李叶兴单慧敏罗晓梅杨桂香陈烨颖黄欣桐
乳腺癌并发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提高对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PTTM)的认识。方法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转移性乳腺癌并发PTTM 1例收集,并分析截止2020年1月国内外报道乳腺癌并发PTTM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癌并发PTTM文献11篇,1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69.2%(9/13),肺动脉高压46.2%(6/13)。胸部CT以磨玻璃样为主30.1%(4/13),无肺栓塞表现。确诊及治疗后存活3例(23.1%),死于呼吸衰竭4例(30.1%),死于乳腺癌转移2例(15.4%),死于急性肺心病2例(15.4%),死于循环衰竭1例(7.7%),死因未提及1例(7.7%)。结论肿瘤患者临床上发现不明原因低氧血症和肺动脉高压,且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肺栓塞时,应注意考虑乳腺癌并发PTTM。肺动脉灌注不良为该病特征。
黎君曦郭文亮雷永霞侯鹏林峰丞刘春丽张挪富王健洪城
关键词:乳腺肿瘤肺栓塞
转移性乳腺癌合并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
2023年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一种与恶性肿瘤有关的并发症,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尽早确诊和治疗成为救治本病成功的关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9月26日收治1例外院转入的39岁肺动脉高压患者,患者最近1个月出现气促并进行性加重,外院多次CT肺动脉造影未见肺动脉栓塞,期间确诊乳腺癌。转入后高度考虑肺肿瘤性血栓性微血管病,给予肿瘤内分泌治疗。患者经治疗后气促好转,PET-CT提示肿瘤病灶明显改善,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现总结该病例的成功救治经验以供参考及借鉴。
郭文亮侯鹏谭维格雷永霞伍晓锋黄厚铨洪城
关键词:转移性乳腺癌血栓性微血管病肿瘤病灶肺动脉压力心脏超声CT肺动脉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