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

作品数:71 被引量:492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储层
  • 17篇砂岩
  • 17篇气藏
  • 16篇致密砂岩
  • 14篇压裂
  • 11篇页岩
  • 8篇压裂液
  • 8篇储层损害
  • 7篇低渗
  • 7篇气井
  • 7篇钻井
  • 6篇地层
  • 5篇页岩气井
  • 5篇流体
  • 5篇传质
  • 4篇地层流体
  • 4篇应力敏感
  • 4篇暂堵
  • 4篇渗透率
  • 4篇盆地

机构

  • 48篇西南石油大学
  • 2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石油西南...
  • 5篇中国石油
  • 4篇西南石油学院
  • 4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 1篇玉门油田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 1篇中原石油勘探...
  • 1篇四川圣诺油气...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70篇杨建
  • 27篇康毅力
  • 12篇游利军
  • 6篇陈强
  • 6篇周洋
  • 5篇李前贵
  • 4篇杨程博
  • 4篇曾德智
  • 4篇胡永东
  • 4篇陈家明
  • 4篇乐平
  • 4篇张浩
  • 4篇桑宇
  • 4篇陈小凡
  • 4篇彭欢
  • 3篇罗志锋
  • 3篇李年银
  • 3篇刘平礼
  • 3篇于希南
  • 3篇刘静

传媒

  • 10篇钻采工艺
  • 4篇天然气工业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钻井液与完井...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数字石油和化...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油气储运
  • 1篇力学进展
  • 1篇试采技术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科技纵横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0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钻井完井液损害对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的强化作用被引量:16
2006年
致密砂岩储层在钻井完井作业过程中易遭受应力敏感,许多学者对基质岩样或裂缝岩样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工作,然而对钻井完井液损害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后的应力敏感性研究较少。文章以四川盆地某典型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选取工作液侵入损害后的裂缝岩样和未损害裂缝岩样,再利用SCMS-I型高温高压岩心多参数测量系统对两类岩样进行加压、降压应力敏感实验。结果表明,常规裂缝岩样应力敏感系数平均为0.43,应力敏感程度为中等;工作液损害裂缝岩样应力敏感系数平均为0.66,应力敏感程度为中偏强。建立岩样受力模型,分析认为,随有效应力增加,侵入裂缝的固相颗粒在裂缝中充当胶结物,极大地降低了裂缝的渗流能力,导致储层产能降低。
杨建康毅力刘静张浩游利军
关键词:完井液应力敏感致密砂岩储层损害
一种二氧化碳封存模拟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埋存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氧化碳封存模拟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注入系统、枯竭气藏模拟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枯竭气藏模拟系统内部放置有模拟枯竭气藏,上端连接有第一监测井、第二监测井、注入井和封堵井;注入系统...
曾德智胡欢曹思瑞罗建成余成秀杨建王熙韩雪刘振东
致密砂岩气藏地应力测量方法综述
致密砂岩天然气已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一支重要力量,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并将继续成为储量和产量增长的亮点,但是其勘探开发难度也极具挑战性。近年来,依靠水力压裂改造致密储层显著提高了气藏开发效益,改造储层取得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就...
杨建康毅力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测量方法
文献传递
国内外井工程技术分类分级方法分析
2023年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现代井工程技术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井工程技术的分类分级,有助于相关单位人员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各种井工程技术的优缺点,有助于促进井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因此,通过线上公开资料整理和线下资料获取等方法对国内外一流油气服务公司、国内外上游油气公司、国内外以油气专业为特色的知名高校、油气领域经典著作以及国内外重点油气期刊中相关文献的井工程技术分类分级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总结分析相关单位、高校、著作以及文献的井工程技术定义、分类分级特点,并对4个主体对象的技术定义、分级特点进行对比,形成系统化认识,为井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建议指导。
舒刚杨建陈艳谈锦锋梁蕊
储层非均质性对大涝坝凝析气藏注气开采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为有效认识储层非均质性对凝析气藏注气开采效果的影响,以大涝坝凝析气藏基本地质及流体相态特征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对比不同非均质程度对注气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凝析气藏层间非均质性对注气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非均质性越强,层间气窜现象越突出,反凝析现象越明显,凝析油采出程度越低.5、10、20倍渗透率级差模型析出的凝析油量分别较均质模型增加了0.88%、1.07%、1.24%,相应凝析油的采收率分别降低了3.76%、4.78%、6.60%;对非均质性较弱的中、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采用注气保压开采可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凝析气藏,是否适宜注气需进一步评价论证.
杨建杨程博黄学刚张岩谭露杨涛
关键词:非均质性油藏数值模拟流体相态注气反凝析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渗透率预测方法被引量:15
2011年
由于传统BP算法具有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不足,文中对其进行了改进。在Kozeny-Carman方程和杨正明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预测岩石渗透率的3层前馈型BP神经网络模型。对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的仿真训练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精度,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室测试值的一致性比较好,其相对误差小于10%,完全能够满足现场精度要求。
杨建杨程博张岩崔力公王龙飞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改进BP算法MATLAB渗透率预测
CO_2泡沫压裂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被引量:2
2016年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不仅应注重产量的突破,还应加强节水/无水压裂等新工艺、新技术的攻关与突破。文章通过对CO_2泡沫压裂液的研制、CO_2泡沫压裂液性能评价、CO_2泡沫压裂工艺参数模拟、CO_2泡沫压裂施工工艺及相关配套装备4个方面的调研,了解CO_2泡沫压裂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结合四川地区具体情况,形成一套适用于四川盆地页岩储层的CO_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不仅为进一步丰富开发页岩气的压裂工艺技术奠定基础,而且为四川盆地水资源紧缺地区的页岩气大规模工业化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储备与补充。
周长林彭欢桑宇杨建潘琼李松
关键词:CO2泡沫压裂性能评价施工工艺施工设备
川中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基质孔隙压裂液渗吸驱油侵入深度研究
2023年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湖相页岩油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但页岩油井产量尚难以满足商业化开发要求。页岩油井压裂后普遍采取焖井措施,以期利用压裂液渗吸驱替置换地层原油,然而关于焖井期间压裂液向页岩基质孔隙的渗吸作用范围及关键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为此,建立了考虑压裂液残渣堵塞、水力正压差、毛管力和渗透压力的页岩基质流体渗吸侵入深度模型,采用岩心核磁分层T2谱监测数据验证该模型,计算平均误差为14.17%。实例分析表明,焖井时间90 d内,压裂液向基质孔隙的渗吸作用范围整体不超过0.72 m,表面润湿改性(疏水转为亲水)对提高压裂液渗吸作用范围效果显著,而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相对较弱,根据焖井时间与渗吸侵入深度关系曲线推荐的最佳焖井时间约为40~50 d。
杨建杨斌杨斌彭钧亮冯云辉唐云
关键词:页岩油压裂液润湿性
抗高温水包油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深井欠平衡钻井技术要求,通过水包油钻井液用主乳化剂、辅助乳化剂和乳化稳定剂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水包油钻井液体系高温乳化能力差、易起泡和乳化剂加量偏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水包柴油和水包白油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及抗高温能力,抑制泡沫效果好,防塌能力强,密度在0.89~0.99g/cm3之间可调,抗温能力达到180℃,水包白油钻井液荧光级别<6级。现场应用3口井,应用结果表明,研究的水包油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抗地层水侵、抗CO2污染能力,钻井液性能稳定易于调节,不起泡,对录井、测井无影响,井径规则,有利于安全快速钻井和发现、保护油气层,能够满足深井近平衡、欠平衡钻井和地质要求。
史沛谦王善举黄桂春郑德荣张和平杨建杨建军
关键词:欠平衡钻井液水包油乳化剂抗高温
长宁区块页岩压后压裂液离子含量变化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压后排液在页岩气的开发中被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排液阶段的特征是后期生产关键的一环.长宁区块返排制度主要是通过经验方法或者借助邻井的返排数据指导返排,对压后返排的特征缺乏理论认识.目前压后返排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返排液的环保、处理工艺及技术上,极少关注返排液的离子含量变化特征.为了探索返排液的离子来源,进一步认识页岩与压裂液的相互作用机理,文章开展了压后返排液的离子来源及离子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与压裂液相互作用后引起返排液离子含量变化主要来源于页岩本身的溶解或阳离子交换,部分来源于支撑剂及黏土矿物;随着返排时间的增加,压后返排液中Na+、K+、Ca2、Mg2的含量均有所增加,返排在4~10d范围内,离子含量变化趋于稳定;离子含量变化的特征能够反映压裂液与页岩、支撑剂的相互作用过程,并能为优化闷井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王良胡仁德杨建彭钧亮韩慧芬杨斌
关键词:页岩压裂液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