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婧

作品数:9 被引量:45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3篇生态
  • 2篇地理
  • 2篇地理教学
  • 2篇多媒体
  • 2篇多媒体网络
  • 2篇多媒体网络环...
  • 2篇生态用地
  • 2篇理教
  • 2篇教学
  • 1篇动力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表达
  • 1篇因材施教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密度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安全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陈婧
  • 5篇王静爱
  • 4篇史培军
  • 2篇叶涛
  • 2篇刘目兴
  • 2篇刘婧
  • 1篇赖彦斌
  • 1篇周洪建
  • 1篇徐伟
  • 1篇葛怡
  • 1篇杜鹃
  • 1篇何飞
  • 1篇王志强
  • 1篇冯文利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教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NSTEC土地利用格局的人口密度变化驱动力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基于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20世纪50年代以来5个时期的县域人口数据,筛选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0、50、100、200、400和800人等特征值,编制了5期人口密度图,分析了区域人口密度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关系。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密度与耕地比例、城镇用地比例、牧草地比例、林地比例显著相关;不同时期的人口密度可以近似反演相应时期的耕地比例和格局,为人口驱动力的定量研究提供借鉴。
王静爱赖彦斌徐伟陈婧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被引量:82
2006年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政策,巨大的境外投资、有偿转让使用与土地联产承包政策在广大城乡的推行,引致了快速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过程,城市化水平增长15%,GDP平均每年增长超过9%,城市化土地面积增长2%。与此相应,严重的生态环境灾害相继发生,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件;1997年黄河断流227天;1998年发生长江、嫩江流域特大水灾;2000年发生严重影响中国首都北京及韩国、日本的12次沙尘暴;2004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严重污染事件。综合分析表明,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其主因。一些案例研究表明,重建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制定与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友好的国家土地利用政策,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还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亚洲及世界生态环境的改良。
史培军王静爱冯文利叶涛葛怡陈婧刘婧
关键词:生态环境安全
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地理教学的若干问题
2003年
有关研究表明,多媒体系统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三大特性,它能够帮助人们超越意识、记忆、思维、学习以及问题解决方面的限制,事实上,我们今天称之为多媒体的东西中,有许多要素是地理学的老朋友。
陈婧王静爱刘目兴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网络环境因材施教
景观城市化及其影响研究
200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城市[1],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城市化定义仍以人口城市化为核心,即将城市化定义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提高过程[...
陈婧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用地经济增长生态安全
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被引量:127
2006年
在扼要介绍了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当前ESSP开展的主要研究项目、IHDP已实施的主要科学研究计划等,阐述了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作者认为:人地系统除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外,还具有脆弱性、风险性、恢复性与适应性特征。当代地理学从地理要素与格局的综合研究转向现代地理过程的综合研究;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集成研究转向现代资源与环境的系统研究;从地理环境重建研究转向现代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从地理格局与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转向资源保障与区域安全系统仿真研究;从区域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转向全球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史培军王静爱陈婧叶涛周洪建
关键词:人地系统脆弱性恢复性适应性动力学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被引量:199
2005年
在综述已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为立足点,建立了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包括生活用地、生产用地、生态用地3个一级类型;针对不同的用地部门,划分了65个二级类型.
陈婧史培军
关键词:可持续土地利用生态用地
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地理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
<正> 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是进行地理教学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面向不同对象的地理教学要求、师生角色变化、教学资源整合、虚拟野外实习以及教学评价等问题。
陈婧王静爱刘目兴
文献传递
图画书死亡主题的表达与接受
对战争、死亡等现实性题材或主题的表现是评价儿童文学发展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死亡是人类文学艺术重要的哲学主题和生命主题,但因观念的谨慎保守或表现力的缺乏,它曾一度在儿童文学尤其幼儿文学中的表现比较少,甚至被逐渐忽视或有意规...
陈婧
关键词:儿童文学图画书死亡主题艺术表达接受美学
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被引量:27
2006年
世界性城市灾害的加剧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它也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如何协调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综述了中国城市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薄弱环节的综合分析,依据作者提出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就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对策提出了3条政策建议:即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特别是灾害预警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的建设,特别是明确城市建设中减灾工程与非工程设施投入的固定比例,完善减灾教育宣传体系和综合灾害应急响应的科技平台体系;建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特别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中综合减灾规划的改进和完善,加快拓展城市企业灾害保险与再保险和发展适应城市灾害风险的“安全社区”范式。
陈婧刘婧王志强杜鹃何飞史培军
关键词:城市化范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