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爱

作品数:282 被引量:3,507H指数:3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9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2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天文地球
  • 7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5篇农业科学
  • 29篇文化科学
  • 26篇经济管理
  • 12篇历史地理
  • 6篇水利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8篇灾害
  • 39篇地理
  • 33篇自然灾害
  • 29篇教学
  • 22篇土地利用
  • 17篇盐碱
  • 16篇盐碱地
  • 16篇课程
  • 16篇碱地
  • 15篇旱灾
  • 14篇中国地理
  • 14篇农业
  • 13篇生态
  • 13篇土壤
  • 13篇教育
  • 12篇地图
  • 12篇海冰
  • 10篇制图
  • 8篇农业旱灾
  • 7篇制图综合

机构

  • 27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7篇教育部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河北师范大学
  • 5篇贵州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廊坊师范学院
  • 5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遥...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地图出版...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国家基础地理...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内蒙古生态与...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80篇王静爱
  • 83篇史培军
  • 34篇岳耀杰
  • 28篇张化
  • 26篇张峰
  • 20篇贾慧聪
  • 19篇苏筠
  • 17篇张国明
  • 17篇周洪建
  • 17篇王瑛
  • 13篇顾卫
  • 13篇赵金涛
  • 12篇陶军
  • 11篇郝璐
  • 11篇刘珍
  • 11篇高路
  • 10篇潘东华
  • 10篇李睿
  • 9篇雷永登
  • 9篇杨春燕

传媒

  • 41篇自然灾害学报
  • 2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5篇灾害学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地球科学进展
  • 7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资源科学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地理研究
  • 4篇中国大学教学
  • 4篇干旱区研究
  • 4篇高等理科教育
  • 4篇中国地理学会...
  • 3篇中学地理教学...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呼伦贝尔学院...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12篇2014
  • 13篇2013
  • 15篇2012
  • 16篇2011
  • 20篇2010
  • 14篇2009
  • 24篇2008
  • 10篇2007
  • 29篇2006
  • 20篇2005
  • 14篇2004
  • 15篇2003
  • 12篇2002
2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油葵双季种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滨海重盐碱地油葵双季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确认热量适宜区及油葵适播期;B、修筑台田-浅池改造改良盐碱地;C、台田上分春、夏两季种植油葵和海冰水灌溉;D、收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修筑台田...
张化王静爱岳耀杰史培军张峰张国明雷永登
文献传递
中国地理课程系统工程建设与展望被引量:3
2013年
中国地理课程是贯串于基础教育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的重任。因此,系统建设该课程不仅是国家的需求,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自1995年以来,通过多所高校联合攻关,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多媒体和多尺度两个视角,构建了中国地理课程六个系统工程,分别是中国地理系列教参(教科书、光盘)、《中国地理图集》、中国地理课程网站、中国地理网上课堂、《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中美地理比较》。这些工程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延伸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王静爱王卫陆骏赵媛许学工左伟满都呼楚新正苏荺常晟
关键词:中国地理地图集网站教参
基于GIS图谱法的中药资源生境恢复研究——以云南楚雄州彝药资源研究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为了对我国中药资源数字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提出利用现代GIS技术与地学图谱叠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境恢复研究,建立了生境恢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南楚雄州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彝药资源的生境恢复研究案例.结果表明:1)生境恢复研究是实现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重要途径;2)GIS图谱法是进行生境恢复研究的科学有效技术方法.
刘珍王静爱洪世奇苏筠张文生
关键词:GIS集成
气象要素在农业旱灾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以水田农业区(湖南鼎城)旱灾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以水田农业典型区湖南鼎城为例,发现在水稻生长期气象条件相近的1985和2001年,水稻单产前高后低.对建立的各旬气象要素变化与抵抗力、恢复力的关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灾后降雨对水稻抵抗干旱威胁,恢复正常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因灾损失.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通过采取修建水库(中小型为主)、电力灌溉、打井提水等工程措施保证灾中-灾后及时补充水源,通过发展丘岗山地区线条形蓄水库,增加植被盖度来降低蒸发等措施改善区域气象条件的不足,提高旱灾恢复性.可为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层面综合评价灾害恢复性提供案例支撑.
周洪建王静爱陈思贾慧聪
关键词:恢复性农业旱灾
老哈河流域近40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老哈河流域红山水库坝址处1961—2000年逐月径流资料,采用M-K等多种趋势分析方法,检验了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40 a期间(1961—2000年)老哈河流域年径流量减少趋势不显著,而1961—1990年近30 a期间则有显著的减少趋势,1961—1975年的径流量较1976—1990年的径流量明显要高;径流月变化趋势:各年代与60年代相比,尤其是80年代径流有减少趋势的月份占大多数,其中7月和8月减少量最为明显;月径流年变化趋势:40 a期间,多数月份表现为负趋势变化,其中4月份表现出很强的负趋势变化;40 a期间,春、夏、秋3季径流均有减少,夏季减幅最大,80年代减幅最明显,冬季径流表现为弱正趋势变化,夏季与秋季表现为弱负趋势变化,春季表现为显著的负趋势变化;无论洪水季节,还是枯水季节,70、80和90年代径流都比60年代同期径流有所减少.其中,8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洪水季节较枯水季节径流减少更为显著.洪、枯季节径流都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趋势变化.另外,近40 a来,年径流量跃变不显著;而春季,尤其是4月份径流量有显著跃变,跃变年份为1980年,1980年以后春季径流量较之前明显降低.
郝璐王静爱高路潘东华
关键词:径流老哈河流域
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承灾体恢复力的影响——以河北省邢台县旱灾调查为例被引量:5
2008年
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构成农户承灾体恢复力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可以提高农户家庭的经济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旱灾恢复力。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县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农户承灾体恢复力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研究表明,户主外出务工模式不仅在农业生产的灾后恢复上,而且在农户家庭经济的恢复上均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子女外出务工家庭而言,子女不愿意再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子女的务工收入对家庭的贡献十分有限,即子女外出务工对家庭旱灾恢复力影响较小。
万金红王静爱李睿陈静
关键词:外出务工
18世纪中叶以来不同时段的中国水灾格局被引量:23
2001年
以县域为基本统计单元,以年均水灾次为基本指标,在数字地图技术支持下,编制了一套信息来 源不同、时段相对连续的中国水灾格局图。分析表明:中国水灾格局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西分异; 水灾高值区呈现团块分布,与地貌格局关系密切;近百年来全国水灾中心呈现由黄淮海平原向东北、西 部和南方转移的趋势;近50年来,华北成为水灾低值区,水灾由东向面形成4个梯度区。这些研究为 揭示水灾格局对水灾过程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静爱王瑛黄晓霞方伟华周俊华王理
关键词:数字地图数据库
中国历史水灾案例数据库的建立及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15
1998年
结合利用历史洪水灾害文献建立全国七大江河历史洪水灾害案例数据库的实践,阐述了灾害案例数据库的基本特征.针对历史水灾文献资料的特点及灾害案例数据库的要求,讨论了影响灾害案例数据库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建库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伟华王静爱
关键词:水灾数据质量
减灾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来说,落实党中央精神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是参与国家减灾文化建设。它的迫切性有三:一是在全球气候变迁环境中,我国作为灾害大国兼文化大国的特征突显,...
董晓萍王静爱
文献传递
中国农业旱灾致灾风险评价被引量:12
2013年
中国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国家,旱灾已经开始威胁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近年来,在暖干化背景下,中国旱灾呈现不断加重趋势。因此,研究农业旱灾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CMI为农业干旱指标,以气象观测数据和土壤有效持水能力数据为基础,在确定作物生长季的基础上,计算ACMI指数,揭示中国农业旱灾致灾风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有整体变旱的趋势,农业旱灾致灾强度和致灾风险均呈现南低北高的空间格局;黄淮海平原是中国农业旱灾高致灾风险区,且具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应予以高度关注。
尹圆圆周垠张兴明王静爱
关键词:CMI农业旱灾致灾因子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