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批评话语:文学现代研究的一种知识思想核心
- 2008年
- "批评话语"是一种与"批评"概念、批评实践有内在关系的,并与一般知识话语、理论话语、独立学科话语相区别的话语类型,是一个近现代话语现象,有着特定的涵义、言说性质、核心内容、基本特征,具有与现代文化、现代学术内在关联的知识文化品质;其内在于文学知识活动的两个层面基于文学、文化的现代建制需要而融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批评话语整体在文学现代研究中占据着一种知识思想核心的位置,"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世纪"现象及论断的有关学理内涵蕴蓄于其中。
- 张宏辉
- 关键词:批评话语
- “异质话语的诗性阐释及其现代性审视”方法论被引量:2
- 2005年
- 根据对中西诗学(文论)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内在价值理路及其知识学进路三大环节的理解,以及时下“话语—模子研究”范式的方法论残缺及其“泛文化”危机倾向,提出将“异质性话语理解”、“诗性阐释”与“现代性审视”三者结合起来的方法论新范式,粗略勾画并说明了这种“异质话语的诗性阐释及其现代性审视”方法论具体运作的三个内在环节。
- 张宏辉
- 关键词:跨文化研究诗性阐释话语方法论
- 论文化现代性与作为跨文化事件的“异”——兼论文化三个“我”之间的隐秘关系被引量:4
- 2022年
- “异质性”和“现代性”是文化两大在体性结构品质,要想深化中西跨文化比较,增进双方异质传统之间的文明互鉴意义及其理解,就需要把对“异质性”静态特征的横向比较纳入对“现代性”动态审视的纵向视野中,深入考辨“异质性”和“现代性”两者之间相互利用、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促成的复杂关系,既看到“异质性”传统及格局的现代意义,也看到“现代性”发生及演进中的异质基因与异质力量。实际上,正是在世界文化的多元异质存在及其相互交往对话、互鉴比照被文化现代性所利用,以及被文化的现代认同与守护、现代传承与发展所渗透时,“异”便不再只是静态性的存在,而更是成了现代的一种跨文化事件、跨文化策略、跨文化行动介入,直接决定了文化基于本土“自我”这个原点而对异域“他我”的话语构建,决定着现代“非我”的意义生成。文化这三个“我”之间的隐秘纠葛,实质性地反映了在世界多元异质格局影响下,文化发展以本土“自我”为源为母,以异域“他我”为参照为坐标为支点,以现代“非我”为方向为远景,从本土观猎异域、从现世规划未来的一种现代图景。
- 张宏辉张宏辉
- 关键词:文化现代性跨文化
- 现代批评话语在文学建制中的发生与品质被引量:1
- 2008年
- 在现代中西的文学及文学研究活动中,批评话语与文学的现代建制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发生学关系。现代批评话语内在地、结构性地发生于文学的现代建制事件当中,这决定了现代批评话语的基本的建制性品质及活跃的现代人文特征。
- 张宏辉
- 关键词:批评话语文学研究发生学
- “道”文化心灵精神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话语塑造
- 2024年
- “道”作为中国文化的至高范畴和终极据点,在“思想-言说”结构及文化心灵方面形成了“道说希声”这一内在规训及根本特质。而正是“道说希声”,根本性地塑造了中国文化以“致和”“成善”“养德”为基本心灵特征与价值追求、以“乐和”“忧患”“静朴”“逍遥”为根本精神、以“经世致用”与“味美趣美”为艺术审美追求的“道”文化心灵精神。“道”文化心灵精神作为一种深层性、稳定性、基因型的结构力量,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及其历史发展有着根本的轨导与牵制的作用,而且深刻影响和决定了中国文学及文论的话语形态与话语体系,建构和生成了中国文学及文论追求大宇宙及大生命关怀、致力感物抒怀、以“意象-语象”为中心(“象本位”)、基于“道”的核心范畴性表达等结构性特征。
- 张宏辉郑春兰
- 关键词:文学话语感物
- 波德莱尔“厌倦”的隐秘——论“诗人”与“大众”及“城市”的在体论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厌倦”,作为一种审美现代性震荡的精神气质,是19世纪末叶波德莱尔等人颓废浪荡的“世纪病”的一个根本方面。“厌倦”气质的发生隐秘或基本隐涵在于:“诗人”与“大众”及“城市”之在体性混融,以及审美冲动和文化格局双重的“距离消蚀”、审美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风格化”追求。这种隐秘(隐涵)发生的根本诗性动力或机理,是“诗人”自身的一种现代性处世体验的努力,其所包孕和触及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承续性意义的“以审美证明生活”的现代性态度及审美诉求。
- 张宏辉
- 关键词: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城市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