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苑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腋窝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缺损
  • 2篇腺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化疗
  • 2篇间充质
  • 2篇骨形态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机构

  • 12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董苑
  • 4篇刘流
  • 3篇赵娴
  • 3篇陈诚
  • 3篇陈亮
  • 3篇刘颖
  • 2篇杨莹
  • 2篇李彩霞
  • 2篇马芸
  • 2篇冒青
  • 1篇张涛
  • 1篇王福科
  • 1篇边莉
  • 1篇李逸松
  • 1篇代晓明
  • 1篇张琦
  • 1篇潘国庆
  • 1篇孙哲
  • 1篇白鹏
  • 1篇杨学芳

传媒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乳腺癌化疗病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乳腺癌化疗患者的风险,结合患者特点对乳腺癌化疗病房管理加以改进。方法自制问卷调查2020年1月31日至2月29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乳腺癌化疗患者来源及感染控制风险,针对化疗病房面临问题进行管理。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患者人数,并与2019年同期比较。结果与结论全部化疗患者昆明市占59.0%,云南省内(除昆明外)占38.5%,省外占2.5%;约86.9%患者选择私家车往返医院。多数患者出现担心被感染、疫情造成治疗中断影响疗效的情况。通过对疫情及时跟进、对患者的管理及时把控,对病房隔离及感控措施及时进行调整。2020年第一季度化疗患者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人数与2019年同期相比,无明显增加。通过严格的病房管理及精细的个体化管理,可帮助患者在疫情风险情况下平稳完成化疗。
陈诚马芸秦剑刘颖李飞丽张涛杨学芳董苑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病房管理
高效能沉默BMP-7基因siRNA序列的实验筛选
2015年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是一种促进骨和软骨再生的关键性生长因子,旨在筛选高效能BMP-7si RNA序列,为后续探讨BMP-7的生物学作用机制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研究技术手段。方法本实验针对BMP-7基因,构建出相应4条si RNA序列,分别将其转染至大鼠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72 h后用Wb和RT-PCR方法检测BMP-7蛋白和BMP-7 m RNA表达水平,筛选出最高效的BMP-7si RNA序列。结果人工合成的4条BMP-7si RNA序列都能有效抑制大鼠脐静脉内皮细胞的BMP-7表达,其中BMP-7-3si RNA序列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制率大于90%,被确认为体外抑制BMP-7表达最为有效的干扰序列。结论 BMP-7-3 si RNA序列能够在体外高效能抑制BMP-7表达,故可作为一种实验研究技术手段,用于探讨BMP-7的生物学作用机制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李彩霞白鹏赵娴董苑代晓明李逸松刘流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小干扰RNA
荧光素酶基因稳定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系的构建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通过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载体感染间充质干细胞株,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间充质干细胞系. 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根据gene bank查询荧光素酶基因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体外构建质粒,构建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载体,并感染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Puromycin浓度为2mg/ml加压筛选,鉴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荧光素酶在小鼠间充质细胞C3H10T1/2中的表达. 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此细胞表达的蛋白大小约60×10^3,表明感染病毒的C3H10T1/2细胞表达荧光素酶蛋白.免疫荧光检测,与未感染病毒的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病毒的细胞组约100%细胞红色荧光呈阳性,表明已经构建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C3H10T1/2细胞. 结论 通过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转染间充质干细胞,可获得荧光素酶稳定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转染效果确切,荧光素酶基因表达稳定.
董苑李彩霞赵娴刘流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荧光素酶慢病毒转染
US联合MR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US)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NAC患者117例,所有患者NAC前后均行US和MRI检查,以病理学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AC后US、MRI及二者联合对淋巴结诊断的效能。结果NAC后US、MRI及二者联合对淋巴结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851、0.869和0.944,联合诊断的效能大于US及MRI。US与联合诊断、MRI与联合诊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S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及MRI对NAC后腋窝淋巴结的状态评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诊断效能,NAC周期建议使用US和MRI联合评估疗效。
刘颖董苑
关键词:超声磁共振成像新辅助化疗腋窝淋巴结
V-Y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缺损14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V-Y背阔肌肌皮瓣在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术后胸壁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21年2月,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4例LAB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后造成的胸壁巨大缺损,用V-Y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修复,胸壁缺损的大小为15.0 cm×22.0 cm~22.0 cm×35.0 cm,V-Y背阔肌肌皮瓣的大小为12.0 cm×28.0 cm~18.0 cm×35.0 cm,肌瓣体积12.0 cm×28.0 cm×2.0 cm~18.0 cm×35.0 cm×3.5 cm。术后通过门诊、电话随访。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Y"形交点处有1.0~3.0 cm范围皮肤缺血坏死,均无背部血清肿,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平均6.3 h。术后随访4~41个月,中位随访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无明显臃肿,外形良好,13例患侧上肢功能正常,无上肢淋巴水肿,1例患者术后3年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11例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皮瓣放疗耐受性好。14例均无胸壁局部复发,5例出现远处转移,3例患者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用V-Y背阔肌肌皮瓣对LABC术后胸壁缺损进行修复是简单、可靠、有效的方法。
董苑李姝墨陈亮葛菲周厅冒青孙哲陈诚李飞丽
关键词:背阔肌肌皮瓣胸壁缺损显微外科技术
BMP2的表达对联合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BMP2在hBMSCs和hUVECs体外联合培养系统中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第三代hUVECs、hBMSCs细胞以及经BMP2特异性静默干扰处理的hUVECs细胞建立联合培养体系。观察不同培养组单独hBMSCs组、hUVECs与hBMSCs细胞联合培养组以及经BMP2蛋白静默干扰处理hUVECs与hBMSCs细胞联合培养干扰组中BMSCs数量,运用酶活性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对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BMP2静默的hUVECs联合hBMSCs培养干扰组观察到随BMP2蛋白分泌减少,hBMSCs的细胞数目下降,但仍高于单独hBMSCs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培养体系中运用RNA干扰技术静默血管内皮细胞对BMP2的表达后,联合培养干扰组内hBMSCs对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在同一时间点表达低于联合培养组,但仍然高于单独问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BMP2在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诱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董苑杨瑞年王福科刘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
探讨腋窝Castleman病的临床研究
2023年
巨淋巴结增生症也称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和器官侵犯。本研究报道了一例腋窝Castleman病患者,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及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对病例报道较少,易误诊。本文结合相关论文文献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特点,对2022年5月弥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Castleman病患者进行详细报道。
冒青陈亮董苑李淑墨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罕见病
小鼠股骨缺损模型的构建及SDF-1表达的检测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寻找更优的小鼠骨缺损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动态监测SDF-1在骨缺损部位的表达。为研究SDF-1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打磨机,于小鼠股骨中段制造范围约2 mm×2 mm骨缺损,免疫组化法动态检测小鼠骨缺损部位SDF-1表达情况。结果动物生存情况,除一只在术中死亡外,其余动物均术后存活,进食活动正常,未出现伤口感染情况。骨缺损模型建立后,骨缺损侧SDF-1表达较健侧明显持续增高。骨缺损侧和未手术侧SDF-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打磨机打磨方法制造骨缺损,过程快速,大小范围较传统骨钳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好,动物模型一致性好,可控制性强,为下一步组织工程骨植入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骨缺损发生后,局部SDF-1分泌增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SDF-1呈现持续的高表达,说明SDF-1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干细胞趋化作用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董苑李彩霞赵娴驼晓宇刘流马芸
关键词:骨缺损小鼠SDF-1
雌激素受体低表达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读影响因素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低表达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1年病理档案中报告为ER低表达的乳腺癌病例,重新判读结果并分析与原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及影响同一患者穿刺标本与根治标本之间ER结果差异的因素,并进行不同医师间判读重复性分析。结果:ER低表达病例误判率为15.94%(11/69),原因包括正常乳腺组织的卷入、接近阈值和染色微弱情况下的判读困难。穿刺与根治标本ER检测结果18例(18/35,51.43%)显示出差异,其原因包括组织固定、肿瘤异质性、染色微弱、新辅助治疗。重复性判读乳腺病理专科医师间具有中、高度的可重复性;非专科医师与专科医师、非专科医师间可重复性差。结论:组织固定、肿瘤异质性、染色微弱的判断、观察者的经验和判读重复性均是导致ER免疫组织化学出现差异的因素。严格规范检测和判读流程、加强病理医师培训有助于提高ER低表达乳腺癌的检测和判读准确性。
武建娥董苑刘士岳彭靖高茜边莉杨莹
关键词:专科医师病理医师免疫组织化学肿瘤异质性乳腺癌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 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治的2例乳腺DFSP,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37岁女性,有乳腺肿块切除史。镜下见梭形肿瘤细胞呈编织、席纹状密集排列,深部呈蜂窝状浸润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标记CD34均弥漫阳性,广谱CK、FⅧ-RAg、desmin、S-100均阴性。例1行荧光原位杂交示COL1A1-PDGFB基因融合。术后分别随访12、90个月,患者均无复发转移。结论DFSP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生于乳腺的DFSP更为罕见。粗针穿刺活检标本诊断,需与乳腺原发的梭形细胞肿瘤鉴别,结合肿瘤具体部位、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综合诊断,必要时辅以分子病理学检测。
张琦潘国庆赵习羽杨莹董苑陈亮
关键词:乳腺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理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