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燕
-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是否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影响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来检测人宫颈癌细胞HeLa、CaS ki以及HeLa229中Cathepsin L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靶向Cathepsin L的特异性sh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athepsin L表达最高的宫颈癌细胞HeLa以构建稳定低表达Cathepsin L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来验证shRNA的干扰效率,拟将Cathepsin L-shRNA和空白对照载体转染HeLa细胞,并将构建好的稳定细胞株命名为HeL a/shRNA,空白组和对照组分别为HeLa和HeLa/Con。通过Transwell法检测干扰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指标E-cadherin和N-cadherin以及其上游信号分子Snail、WNT-5a的变化。结果 Cathepsin L-shRNA转染后,能够有效抑制HeLa细胞中Cathepsin L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结果显示,Cathepsin L干扰组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发现,Cathepsin L干扰组细胞的E-cadherin表达增加,N-cadherin的表达降低;此外,Cathepsin L干扰组细胞的Snail、WNT-5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运用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沉默HeLa细胞的Cathepsin L基因,并诱导其迁移侵袭能力的下降,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EMT的上游信号分子Snail、WNT-5a的表达来调控EMT,从而影响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提示Cathepsin L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Cathepsin L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宫颈癌的新方法。
- 郑海燕阮健潘玲兰刘见桥
- 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化宫颈癌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妇科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收的90名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腹式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内分泌状态的影响。结果在手术前、术后三个月以及六个月这三个时间点将患者的血清激素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术后三个月患者的血清激素各方面数值无明显差异;术后六个月,患者的E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清FSH较术前升高,其他血清激素的相关数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指标提示,术后较术前卵巢血流最大流速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分为2个亚组进行分析;年龄>40岁、年龄≤40岁,发现年龄≤40岁患者术前术后检查雌二醇水平和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六个月的雌二醇水平、FSH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三个月的雌二醇、FS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方式进一步分析:所有使用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其血清所有性激素水平在术前术后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和术后六个月的雌二醇、FSH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年龄如何,为保持卵巢的激素分泌功能,建议首选子宫肌瘤剥除术。
- 郑海燕陈仕萍何于夏
- 关键词:子宫肌瘤女性内分泌
- 不同类型早期稽留流产中的甲基化异常探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期稽留流产(停经6~9^(+6)周)中的甲基化异常情况。方法:选择早期稽留流产绒毛61例,根据B超检查的胚胎发育情况分为空囊型(18例)、有胚芽无胎心型(30例)、有胎心后停育型(13例)3组。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检测10-11易位蛋白(TET)(包括TET1、TET2、TET3)、5-mC、5-hmC在3组中的表达。对所有流产绒毛行G显带染色体分析,并比较染色体正常组和异常组间TET、5-mC、5-hmC的表达。结果:1流产绒毛组织中的TET1、TET2、TET3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在3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mC含量在空囊型中明显降低,且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hmC在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量整体偏低,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染色体正常组与异常组间TET1、TET2、TET3、5-mC、5-hmC表达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化水平低下可能阻碍了形成胚囊后的胚胎进一步发育,甲基化的改变影响了绒毛组织的发育,但可能与染色体的异常无直接关系。
- 吴爱华勾晨雨黎璞郑海燕张兰珍
- 关键词:稽留流产绒毛甲基化去甲基化
- 人胚胎发育速度与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培养技术中胚胎在体外和体内发育速度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辅助生殖治疗成功妊娠并获活产婴儿的病例资料4 062例,新生婴儿总数为5398例。根据移植胚胎在体外培养时间长短分成第2天移植组(D2)、第3天移植组(D3)、第4天移植组(D4)、第5、6天移植组(D5~6),比较分析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和发育速度与出生婴儿性别的关系。同时分析比较同期637对不同性别双胎妊娠出生婴儿体重差异。结果所有活产新生儿中男婴2 908个,女婴2 490个,男婴比例为53.7%,且随着移植胚胎在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活产男婴的比例逐渐升高(50.7%、53.5%、53.0%、56.8%),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同期出生的637对不同性别双胎妊娠新生儿中男婴体重均数为(2 426±475)g,显著高于女婴体重(2 356±865)g(P=0.035)。结论随着移植胚胎在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活产男婴的比例逐渐升高;此外不同性别胚胎在体内的发育速度也有不同,男性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女性新生儿体重。
- 张希张文红郑海燕李莉杜红姿张伟良刘见桥
- 关键词:体外培养人胚胎性别发育速度
-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及侵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是否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影响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卵巢癌细胞ES-2、SKOV3、OV1以及OV2中Cathepsin L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靶向Cathepsin L的特异性sh 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athepsin L表达最高的卵巢癌细胞SKOV3以构建稳定低表达Cathepsin L细胞株,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法验证sh RNA的干扰效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干扰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指标E-cadherin和N-cadherin以及其上游信号分子Snail、p-AKT的变化。结果四株卵巢癌细胞中,SKOV3的Cathepsin L表达水平最高(以此为参照),而ES-2、OV1以及OV2细胞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2±0.04、0.34±0.03和0.55±0.05。Cathepsin L-sh RNA转染SKOV3细胞后,SKOV3/sh RNA中的Cathepsin L的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显著下降;划痕12 h和24 h后,SKOV3/sh RNA组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SKOV3、SKOV3/Con和SKOV3/sh RNA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93.67±8.62)、(90.33±12.22)、(35.67±4.73),与对照组相比,SKOV3/sh RNA组细胞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1);Cathepsin L干扰组细胞的E-cadherin表达增加,N-cadherin的表达降低;此外,Cathepsin L干扰组细胞的Snail、p-AKT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 Cathepsin L可以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节EMT的上游信号分子Snail、p-AKT有关。提示Cathepsin L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郑海燕阮健潘玲兰刘见桥
- 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化卵巢癌
- 新鲜移植周期中不孕原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 研究各种不孕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IVF/ICSI周期的患者,分析不孕原因对各种妊娠指标的影响。结果 盆腔输卵管因素组及男方因素组妊娠率、着床率高于双方因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输卵管因素组异位妊娠率(40.2%)显著高于男方因素组(1.68%)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0.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盆腔输卵管因素组(OR=0.773,95%CI:0.639~0.935,P〈0.05;OR=0.774,95%CI:0.625~0.958,P〈0.05)。盆腔输卵管因素组与其余各组早期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因素组和双方因素组异位妊娠率显著低于盆腔输卵管因素组(OR=0.410,95%CI:0.239~0.705,P〈0.05;OR=0.656,95%CI:0.430~0.999,P〈0.05)。结论 在IVF/ICSI新鲜移植周期中,PCOS患者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盆腔输卵管因素患者。盆腔输卵管因素患者与其余各不孕因素患者相比,早期自然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盆腔输卵管因素患者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男方因素和双方因素患者。
- 吴乙璇李斯晨郑海燕黄青刘海英康祥锦刘见桥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孕妊娠多囊卵巢综合征
- 22215个IVF/ICSI周期的不孕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孕症的病因构成及年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1月共22 215个体外受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分析不孕症的病因构成及年度变化。结果 22 215个周期中继发性不孕占49.40%,原发性不孕占50.60%。不孕的主要原因是盆腔及输卵管因素(57.00%),其次为双方因素(18.65%)及男方因素(14.90%)。盆腔输卵管因素在继发性不孕中所占比例(70.19%)显著高于在原发性不孕中所占比例(44.12%)(P〈0.05)。盆腔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中,继发性不孕比例(60.83%)高于原发性不孕比例(39.17%)。其他不孕原因中,均是原发性不孕比例高于继发性不孕比例。2007-2014年盆腔及输卵管因素都是助孕的首要指征,占52.0%~60.1%。结论无论继发性不孕还是原发性不孕,输卵管因素都是IVF/ICSI治疗的首要指征。盆腔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中,继发性不孕比例高于原发性不孕比例;其他各种不孕原因中,原发性不孕比例高于继发性不孕比例。
- 吴乙璇刘见桥郑海燕刘海英康祥锦
-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孕
- 非优质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比较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非优质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囊胚发育速度和囊胚形态学评分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移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本中心实施非优质单囊胚冻融移植的3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发育速度和囊胚质量将非优质单囊胚移植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D5-AC/BC组(n=120)、D5-CA/CB组(n=21)、D6-AC/BC组(n=163)和D6-CA/CB组(n=29),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相同囊胚形态下,D5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D6组(50.8%vs. 22.1%和47.6%vs. 24.1%)(P<0.05);D5-AC/BC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D6-AC/BC组(38.3%vs. 15.3%,P<0.05),D5-CA/CB组的活产率虽高于D6-CA/C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17.2%,P>0.05)。相同囊胚发育速度下,AC/BC组获得与CA/CB组相似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P>0.05)。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出生孕周、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发生率在4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优质单囊胚移植周期中,优先选择D5囊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囊胚内细胞团、滋养细胞层的评分不平行时,不影响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
- 何于夏刘海英李莉郑海燕
- 关键词:新生儿情况
- 人胚胎发育速度与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 张文红郑海燕张希李莉杜红姿张伟良刘见桥
- 辅助生殖技术对新生儿性别比例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对出生新生儿性别比例的影响。方法追踪随访2012年起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辅助生殖治疗,成功妊娠并已分娩的患者资料,共4 062个周期,先分成新鲜胚胎移植组和解冻胚胎移植组,比较新生儿性别比例;然后把新鲜胚胎移植组按助孕方式分成体外受精(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比较新生儿性别比例。根据移植胚胎在体外培养时间的长短,将所有新生儿分为第2天移植组(D2组)、第3天移植组(D3组)、第4天移植组(D4组)、第5天和第6天移植组(D5-6组),进一步分析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对新生儿性别比例的影响。结果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出生男性婴儿2 128名(54.41%),解冻胚胎移植周期出生男性婴儿780名(52.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新生儿3 355名,其中男性1 839名(54.81%);ICSI组新生儿556名,其中男性289名(51.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移植胚胎在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新生儿中男性婴儿的比例由D2组的50.68%逐渐上升到D5-6组的56.78%,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各组移植胚胎中优胚率,发现D4组和D5-6组优胚率最低,显著低于D2组和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IVF治疗,ICSI治疗和胚胎冻融处理可降低新生儿中男性婴儿的比例,但随着移植胚胎在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活产男婴的比例逐渐升高。
- 张文红龙晓林郑海燕张希陈仕萍杜红姿刘见桥
-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新生儿性别冻融胚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