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桂芳

作品数:47 被引量:555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手术
  • 26篇麻醉
  • 13篇腹部
  • 12篇红细胞
  • 11篇腹部手术
  • 10篇上腹部
  • 8篇代谢
  • 8篇应激反应
  • 7篇硬膜
  • 7篇硬膜外
  • 7篇上腹部手术
  • 7篇外科
  • 7篇外科手术
  • 6篇静脉
  • 6篇芬太尼
  • 5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5篇普鲁卡因
  • 5篇围术期
  • 5篇细胞

机构

  • 25篇江苏省人民医...
  • 18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南京军区南京...
  • 5篇南京医学院第...
  • 2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南京金陵医院
  • 1篇江苏省溧水县...
  • 1篇南京市妇幼保...

作者

  • 47篇林桂芳
  • 21篇钱燕宁
  • 14篇刘存明
  • 12篇张国楼
  • 12篇沈健藩
  • 12篇屠伟峰
  • 7篇傅诚章
  • 5篇尹宁
  • 4篇章红
  • 3篇周苏明
  • 3篇胡有力
  • 2篇陈平
  • 2篇何亮
  • 2篇王灿琴
  • 2篇宋嘉振
  • 2篇陈宇
  • 2篇刘华
  • 2篇陈新春
  • 1篇常荣华
  • 1篇王忠云

传媒

  • 16篇中华麻醉学杂...
  • 12篇临床麻醉学杂...
  • 7篇国外医学(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学院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8
  • 5篇1997
  • 9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内HK、PFK和G-6PD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探讨磷酸戊糖途径在上腹部术后糖酵解酶活性下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 6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 :硬膜外阻滞 (EB)组 (10例 ) ,异丙酚静脉麻醉 (PRO)组 (10例 )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 (IPBA)组 (6例 )。于麻醉前、手术 6 0min、术后 6 0min、术后第 1d和第 2d5个时点取静脉血 ,同步测定血糖和红细胞内己糖激酶 (HK)、磷酸果糖激酶 (PFK)及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 6PD)活性。结果 术后第 1d各组HK、PFK活性均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术后第 1d各组G 6PD活性均明显上升 (P均 <0 0 5 )。上述酶活性于术后第 2d基本恢复正常 ,但术后第 2dIPBA组的G 6PD活性仍高于PRO组 (P <0 0 5 )。术后 6 0min和第 1d、第 2d血糖值明显高于麻醉前值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术后高血糖状态下 ,红细胞HK、PFK活性明显下降 ,而G 6PD活性升高 ,提示糖酵解通路受抑制的同时磷酸戊糖通路活跃 ,有利于抗氧化应激损伤和代偿性地增加葡萄糖的分解去路。
胡有力钱燕宁刘存明张国楼林桂芳
关键词:围术期PEK上腹部手术红细胞
应激状态下胰高糖素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被引量:7
1995年
胰高糖素作为抗调节激素影响机体的代谢。机体处于不同应激状态时胰高糖素的反应亦不相同,严重应激时血浆胰高糖素升高。围手术期胰高糖素的变化较复杂,但临床观察表明阿片类药物可抑制手术应激时胰高糖素的分泌。胰高糖素升高和机体对内生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有关,胰高糖素可通过外周和中枢两条途径影响糖代谢。应激时胰高糖素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周苏明林桂芳
关键词:外科手术应激反应胰高糖素
糖皮质激素与麻醉手术应激研究进展被引量:66
1995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内分泌系统中与应激反应最为密切的部分,当机体受到侵袭时,ACTH和皮质醇分泌均增加,以适应紧迫时的需要。本文主要讨论在常用麻醉药物和不同的麻醉方法下,手术时糠皮质激素的变化,以探索麻醉手术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傅诚章林桂芳
关键词:外科手术麻醉应激反应糖皮质激素
麻醉与儿茶酚胺被引量:45
1995年
血浆儿茶酚腹水平升高是反映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指标之一。手术创伤是外科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及术后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不同麻醉方法和药物对手术应激反应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应用可较为有效地抑制或缓解手术病人过剧的应激反应。
张国楼林桂芳
关键词:麻醉应激反应儿茶酚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和术后红细胞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及红细胞内ATP和Mg^(2+)含量的变化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和术后红细胞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以及红细胞内ATP和Mg^(2+)含量的变化。方法:对1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围麻醉手术期红细胞PFK活性及红细胞内ATP、Mg^(2+)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锯胸骨、体外心肺转流(CPB)建立、主动脉阻断5分钟、转流结束、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天9个时点取动脉血,同步测定红细胞内PFK活性、ATP、Mg^(2+)含量。结果:(1)红细胞PFK活性从麻醉至手术结束无显著变化;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由麻醉前1.50±0.68IU/gHb降至0.89±0.32IU/gHb(P<0.01);术后第2天回升至麻醉前水平;术后第3天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2)红细胞内ATP在手术期间呈上升趋势,转流结束和手术结束时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3)红细胞内Mg^(2+)手术期间和术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红细胞的糖酵解反应受到显著抑制。
周苏明林桂芳张国楼傅诚章徐鑫荣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ATP心脏外科手术
上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被引量:52
1998年
目的和方法:为观察上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将3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成硬膜外阻滞组(EB,n=15)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组(IPBA,n=15)。结果:两组血糖均逐渐升高,至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血浆胰岛素水平的改变与血糖变化类同。术后第1天,胰岛素/胰高血糖素(I/G)达峰值。两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渐降,术后第1天达最低点。两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改变与I/G比值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β-内啡肽和醛固酮等应激激素的变化并不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密切相关,上述改变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EB或IPBA下行上腹部手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明显降低。这是手术创伤致血糖增高的因素之一。
钱燕宁张国楼林桂芳
关键词:腹部手术胰岛素静脉麻醉硬膜外腔
围术期多途径给药镇痛术对上腹部手术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2
2000年
常荣华钱燕宁刘存明林桂芳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糖代谢围手术期
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002年
目的:观察3种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C组)外,另3组分别吸入55%~60%氧化亚氮(N组)、0.8%~1.0%氟烷(F组)及0.8%~1.0%异氟醚(I组),4h后即制备肺组织标本。用透射电镜观察肺泡Ⅱ型细胞的形态结构,并对板层体作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与C组相比,F、I两组肺泡Ⅱ型细胞内板层体的数量(ND)增多(P<0.05),体积(VD)增大(P<0.05);N组板层体的ND和VD基本不变,但“胞吐”现象活跃。结论:吸入非脂溶性麻醉药后板层体分泌不受影响。吸入脂溶性麻醉药后板层体聚集在细胞内,分泌受阻。
宋嘉振林桂芳郭思侠
关键词:超微结构吸入性麻醉药透射电镜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换瓣手术病人术后血浆皮质醇、血糖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例换瓣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和单纯全麻(GA)两组。于术前、术后4 h、术后第1、3、7天取血浆测Cor、Glu浓度,并记录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GA组病人术后4 h,术后第1天血浆Co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EA组血浆Cor水平仅在术后4 h显著增高(P<0.05),但其术后4 h,术后第1天的血浆Cor水平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第1天,GEA组血浆Cor水平即恢复致术前水平,GA组至术后第3天才恢复致术前水平。两组病人Glu从术后4 h至第7天均高于麻醉前水平,GEA组升高的幅度小于GA组,在术后各时点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EA组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早于GA组(P<0.05),术后VAS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心脏换瓣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清醒与早拔管。
何亮钱燕宁陈宇陈平林桂芳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脏辦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浆皮质醇、IFN-γ、IL-4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脏辦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浆皮质醇(Cor)、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心脏辦膜置换术病人20例,心功能Ⅱ级或Ⅲ级,射血分数〉0.4,随机分为2组(n=10):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的疼痛程度。于麻醉诱导前、术后4h和1、3、7d取外周血,测定血浆Cor、IFN-γ、IL-4的浓度。结果 血浆Cor浓度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A组术后4 h、1 d升高,GEA组术后4 h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术后4 h、1 d降低(P〈0.05)。血浆IFN-γ浓度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术后4 h和1、3 d均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术后1 d升高(P 〈0.05)。血浆IL-4浓度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A组术后4 h降低(P〈0.05)。IFN-γ/IL-4比值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术后4h、1d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术后1d升高(P〈 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可降低心脏辦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浆Cor水平,提高IFN-γ/IL-4比值。
何亮钱燕宁陈宇陈平林桂芳
关键词:干扰素类白细胞介素4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