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荣国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麻醉
  • 5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全身麻醉
  • 2篇氧合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麻醉
  • 2篇镇痛
  • 2篇手术患者
  • 2篇皮肤
  • 2篇全麻
  • 2篇联合硬膜外麻...
  • 2篇麻醉效果
  • 2篇患者皮肤
  • 2篇芬太尼
  • 1篇胆囊
  • 1篇胆囊手术
  • 1篇导管
  • 1篇低灌注

机构

  • 17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作者

  • 17篇王荣国
  • 10篇王立伟
  • 7篇刘倩
  • 5篇周美艳
  • 5篇徐海军
  • 2篇周海
  • 2篇王金凤
  • 2篇丁文平
  • 2篇满园园
  • 2篇魏伟
  • 1篇马超
  • 1篇吴从友
  • 1篇张丽
  • 1篇张兆川
  • 1篇闫莉
  • 1篇齐敦益
  • 1篇陈志兰
  • 1篇曹新颖
  • 1篇武焱旻
  • 1篇王建华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麻诱导时严重过敏性休克处理被引量:3
2013年
麻醉诱导期间发生的药物过敏反应甚至是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屡见报道,成为威胁麻醉安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对发生的20例次麻醉诱导期间出现的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进行回顾分析。20例次患者中有1例患者两次出现,其余18例为不同患者。
吴从友王建华王立伟王荣国
关键词:麻醉药物过敏抢救
一种一次性使用腹壁吻合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腹壁吻合器,包括鱼骨针和固定贴;鱼骨针的前部通过戳卡插入在患者腹壁中,移动鱼骨针使得患者的腹壁向内收缩贴合在一起;固定贴贴在患者皮肤上,撤出戳卡后,固定贴一方面将患者伤口两侧的皮肤拉紧贴合,另一...
王金凤林浩王立伟徐海军周美艳王荣国周海魏伟
膝关节置换后镇痛方案的选择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背景:积极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极大改善了膝关节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围置换期急性疼痛广泛存在,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阻碍了患者的康复锻炼,因此围置换期疼痛处理成为当前膝关节置换的重要课题。目的:观察比较包括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关节周围镇痛、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与关节周围镇痛联合等方案在患者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合理有效的镇痛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关节周围镇痛组、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关节周围镇痛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5例,在膝关节置换中对患者实施不同的镇痛方案。结果与结论:置换后6,12,24,36 h,与其他3组比较,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关节周围镇痛组各时间段的静息痛、活动痛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置换后麻醉剂的使用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置换后3 d,与其他3组比较,内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关节周围镇痛组患者置换后的主动抬腿时间、主动屈膝90°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膝关节活动度较好。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关节周围镇痛组患者在3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P<0.05)。结果提示帕瑞昔布钠联合关节周围镇痛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案,能显著减少膝关节置换后疼痛,减少麻醉用量,患者置换后不良反应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并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王荣国齐敦益
关键词:镇痛骨科植入物人工假体神经传导阻滞
瑞芬太尼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寻求更加合理的临床用药选择。方法以2013年1至12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足月择期行剖宫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恢复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实验组在插管时和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插管时t值分别为9.864、12.342、7.655、8.464;拔管时t值分别为10.319、11.256、11.234、9.383,均P<0.05)。实验组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21、3.872、5.461,均P<0.05)。两组分别在1、5、10分钟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手术,能够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影响较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刘倩徐海军王荣国
关键词:瑞芬太尼剖宫产手术产妇麻醉效果
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期间行内镜下肠黏膜切除术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B1组(丙泊酚1.5~2 mg·kg^(-1)+布托啡诺10μg·kg^(-1))、B2组(丙泊酚1.5~2 mg·kg^(-1)+布托啡诺5μg·kg^(-1))、F组(丙泊酚1.5~2 mg·kg^(-1)+芬太尼1μg·kg^(-1)),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苏醒后(T1)、苏醒30 min后(T2)的认知评分、疼痛程度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组T2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麻醉前10 min(T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T2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低于T0,且F组MoCA评分低于B1、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高于B1、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2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低于F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B1组、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MR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5μg·kg^(-1)布托啡诺方案有助于减少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及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王荣国梁健刘轩肇王立伟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布托啡诺丙泊酚芬太尼
一种麻醉科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穿刺支架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麻醉科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穿刺支架。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抚平患者皮肤,并对穿刺针进行限位,进而使得穿刺更加准确的麻醉科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穿刺支架。一种麻醉科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穿刺支架,包括...
朱杨子王立伟姚瑞周美艳王荣国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分别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和丙泊酚泵注麻醉维持。于术前,术后1 h、6 h、12 h、24 h、48 h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记录术后72 h认知功能障碍和不良反应。结果七氟烷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MMSE评分均高于丙泊酚组相应时点的MMSE评分(P<0.01),且在术后24 h MMSE评分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而丙泊酚组在术后48 h才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七氟烷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七氟烷组不良反应(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或P<0.01)。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且安全可靠。
王荣国王立伟
关键词:七氟烷直肠癌吸入麻醉
纳美芬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的拮抗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的拮抗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行全麻开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5 min静推纳洛酮1μg/kg,观察组术后5 min静推纳美芬0.25μ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即刻、用药后5 min、用药后10 min、用药后15 min的呼吸恢复率,睁眼时间、恢复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及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20 min(T3)、拔管后5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0 min呼吸恢复率达82.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3,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5 min后用药恢复率达100%。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恢复指令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T1-T4时点的DBP、Sp O2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T2时点的SBP、HR均较T1时点明显升高,但T3至T4又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T1-T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的拮抗作用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刘倩徐海军王荣国
关键词:纳美芬开胸手术拮抗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DEX组给予DEX负荷剂量1μg/kg,维持剂量0.5μg/(kg·h),对照组于同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观察预给药前(T_(0))、插管后(T_(1))、手术前10 min(T_(2))、术后1 h(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时的MAP、HR、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_(1)、T_(2)、T_(3)时间点MAP、HR、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T_(2)、T_(3)时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然而,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右美托咪定的抗凝作用与抗炎作用之间存在联系,可能仅与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有关。
王荣国丁文平刘倩满园园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炎症因子凝血功能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及术后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择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1,维持量为0.5μ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前60 min;对照组给予相等量的0.9%生理盐水泵入。分别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1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等各个时段的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全麻药的用量,术后5 h内的镇静评分Ramsay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T2时观察组患者BIS值明显低于T1和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T2、T4~T7时观察组MAP降低,HR减慢(P<0.05,P<0.01);观察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和5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徐海军王荣国刘倩
关键词:全身麻醉胃癌根治术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