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洋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翻译
  • 3篇《译文》
  • 2篇学生文化
  • 2篇意识形态
  • 2篇译名
  • 2篇双语
  • 2篇中学生
  • 2篇中学生文化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翻译教学
  • 2篇翻译现状
  • 1篇地名翻译
  • 1篇学史
  • 1篇译家
  • 1篇译介
  • 1篇译文
  • 1篇英语
  • 1篇英语世界
  • 1篇政府

机构

  • 11篇南洋理工大学
  • 2篇贵阳学院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崔峰
  • 1篇金艳
  • 1篇王佩
  • 1篇林雨欣

传媒

  • 2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上海翻译
  • 1篇中国翻译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东方翻译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侨易视域下的翻译文学史研究
2022年
翻译文学史是中外文学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翻译文学史书写主要注重史料的铺陈,缺乏足够坚实的个案研究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该文通过对《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北欧卷》和《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东南亚卷》的述评,考察叶隽教授在文学和学术交流史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侨易学观念和研究方法,为学界突破翻译文学史的书写局限、开拓翻译文学史的研究路向提供的借鉴意义。
崔峰
关键词:翻译文学史
翻译教学中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兼论新加坡的翻译现状
多年来,出现在新加坡官方媒介上的翻译错误屡见不鲜,不禁令人疑惑:在宣称国人多具备双语甚至多语"能力"的新加坡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地出现这些翻译问题。我们注意到,虽然新加坡政府自1980年代开始推行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制度,但...
崔峰杨山青
关键词:翻译文化双语
翻译家鲁迅的“中间物”意识——以鲁迅早期翻译方式的变换为例被引量:14
2007年
从"中间物"意识的角度,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翻译家鲁迅的翻译思想、翻译实践等方面进行阐发,有助于我们认识鲁迅以翻译为途径,在中国文学、文化现代性追求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我们理解作为开拓者、探索者的翻译家鲁迅在思想发展、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摇摆变化、矛盾错误或意气用事之处;也有助于我们从历时的角度去观察鲁迅与历史和未来的关系,从而为其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翻译史上的地位重新评估。本文试以鲁迅早期翻译方式的变换为例,对鲁迅这一阶段的"中间物"意识进行阐发。
崔峰
关键词:翻译方式
为《译文》溯源——从茅盾的《译文·发刊词》说起被引量:4
2009年
1930年代鲁迅主编的《译文》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第一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期刊,1950年代茅盾主编的《译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间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期刊。作为这两份杂志创立和编排的重要参与者,茅盾在为50年代《译文》写的《发刊词》中不仅介绍了30年代《译文》的创刊背景和方针,也指出新《译文》要“纪念鲁迅先生当年艰苦创办的‘译文’并继承其精神”,但显然又与鲁迅写于30年代的《译文·前记》所介绍的办刊方针背道而驰。茅盾为何要在《发刊词》中以三分之一篇章提及老《译文》?他是如何为新《译文》追溯起源的?要“继承”的究竟是老《译文》怎样的“精神”?如何解决两位主编在办刊方针上的“矛盾”之处?本文将通过具体史料,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并联系茅盾和鲁迅的翻译观念和实践,探寻茅盾为《译文》的溯源方式。
崔峰
关键词:《译文》苏联文学
共创新译:新加坡“民译达”众包翻译项目实践及启示
2024年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与多元语言并存的社会,语言状况错综复杂,语言问题事关重大。2021年1月,在四种官方语言并行的宏观政策指导下,为应对严峻疫情形势下语言转换需求与官方机构译员数量不匹配的现状,新加坡全国翻译委员会推出“民译达”计划(Citizen Translators Project),邀请民间专才参与官方翻译的相关流程。整体而言,“民译达”计划是新加坡政府利用众包翻译处理语言问题的一次积极有效的尝试。本文聚焦“民译达”计划实施的宏观、中观与微观背景,以及试行、发起与发展、落地三个阶段,概述其在应对新加坡翻译危机时所取得的成效与影响,希冀从中总结有益经验,以资裨益中国的众包翻译实践,助力解决现实翻译问题。
王佩崔峰
翻译教学中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兼论新加坡的翻译现状
多年来,出现在新加坡官方媒介上的翻译错误屡见不鲜,不禁令人疑惑:在宣称国人多具备双语甚至多语"能力"的新加坡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地出现这些翻译问题。我们注意到,虽然新加坡政府自1980年代开始推行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制度,但...
崔峰杨山青
关键词:翻译文化双语
文献传递
国家认同视角下的新加坡街路译名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从新加坡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考察:(一)新加坡独立前与独立发展初期(19世纪—20世纪60年代初);(二)新加坡独立发展时期(1960—80年代);(三)新加坡独立后期(1980年代后期至今)。将新加坡街路的译名策略纳入新加坡政治、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分析新加坡街路译名所反映的意识形态和采用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因所在,考察这些译名与建构新加坡国家认同意识的关系。
林雨欣崔峰
关键词:翻译国家认同意识形态
太极拳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建构研究——以1947年版《太极拳》英文本为例
2022年
1947年版《太极拳》英文本是目前发现的首个系统英译太极拳拳理、拳技的出版物,流传海外已过半个多世纪,再版、重印达17次,为太极拳在英语世界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但其因为面向英语世界读者且年代相对较久,长期湮没于国内学界的视野之中。本文立足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考察该英文本的自身审美价值、意识形态、出版赞助人、译者主体等要素,揭示其经典性及其经典地位,部分还原太极拳在英语世界的文本建构和经典化过程,以期为太极拳文化英译提供启迪和借鉴,为当代中国文化经典外译提供一定的参照。
金艳崔峰
关键词:太极拳翻译
别样绽放的“恶之花”:“双百”时期《译文》的现代派文学译介
2015年
1953年,由中国“作协”主办、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担任首任主编(1953--1959)的《译文》创刊。1959年,《译文》更名为《世界文学》,由曹靖华担任主编,至1966年“文革”前夕停刊。14年间,《译文》(《世界文学》)共发行134期,其中共计850位译者发表了多达131个国家和民族的1432位作家的作品;译作数量共计3177篇,其中诗歌(含史诗)1363篇、小说673篇、论文314篇、民歌218篇、书简(含信)126篇、散文(含人物素描、随笔、笔记、速写)72篇、谚语71篇、故事(含革命故事)45篇、日记52篇、特写34篇、剧本(含儿童广播剧、广播剧、悲剧、朗诵剧、独幕剧、电视剧、话剧)34篇、格言28篇、回忆录(含革命回忆录)27篇、发言(含开幕词)17篇、童话22篇、小品(含讽刺小品)16篇、寓言15篇、杂文(含杂感、杂记)9篇、散文诗8篇、传记(含自传)7篇、轶事7篇、通讯(含国外通讯)4篇、游记3篇、讲演(包括讲话)3篇、访问记3篇、报告文学2篇、祝词1篇、谈话录1篇、传说1篇、歌谣1篇。
崔峰
关键词:《译文》文学译介现代派恶之花儿童广播剧
建国初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译文》(《世界文学》)创刊被引量:2
2013年
《译文》(《世界文学》)是1950-1960年代中国大陆唯一公开发行的专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期刊,也是一份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外国文学刊物。建国之初,随着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翻译工作被组织化、计划化。本文将通过发掘出来的新史料,以建国初政治文化语境为背景,考察《译文》(《世界文学》)的创刊原因、创办之初的基本情况、编辑部的运作方式及工作过程,以此深入观察在特定的政治文化语境下,翻译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动。
崔峰
关键词:翻译活动主流意识形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