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菁菁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近视
  • 1篇动态稳定
  • 1篇眼轴
  • 1篇眼轴长
  • 1篇眼轴长度
  • 1篇验光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运动员
  • 1篇散光
  • 1篇水性
  • 1篇前房
  • 1篇前房深度
  • 1篇亲水性
  • 1篇曲面
  • 1篇主觉验光
  • 1篇阈值
  • 1篇外斜
  • 1篇外斜视
  • 1篇斜视
  • 1篇模糊阈值

机构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徐菁菁
  • 3篇保金华
  • 3篇陈浩
  • 1篇吕帆
  • 1篇姜俭
  • 1篇陈绮
  • 1篇徐丹
  • 1篇毛欣杰
  • 1篇姜珺
  • 1篇胡亮
  • 1篇瞿佳
  • 1篇吴戈
  • 1篇张蓓蕾
  • 1篇陈君虹
  • 1篇邓军
  • 1篇刘海平
  • 1篇程丹
  • 1篇张杨
  • 1篇潘建东
  • 1篇陆欣

传媒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屈光参数对动态稳定法设计的环曲面软镜定位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观察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环曲面软镜)在国人眼中的配适定位,并探讨近视度、散光度及轴向对其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为191例散光志愿者验配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镜,根据患者的近视度、散光度及轴向进行分组.记录右眼的镜片旋转量、稳定性,分析患者的近视屈光度,散光轴向和散光量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Fisher精确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动态稳定法设计型环曲面软镜的矫正视力与框架眼镜所达到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1,P>0.05),镜片的中心定位和活动度良好.较高的和非斜轴散光眼的镜片能更迅速地达到相对稳定.高度近视组的镜片稳定性较中度近视组好(x2=5.371,R<0.05),斜轴散光组中镜片旋转量大的比例明显高于顺规和逆规散光组(x2=7.046,P<0.05;x2=6.462,P<0.05),散光度越高,镜片的稳定性越好,旋转量相对越小.结论 球镜量、散光轴向和度数对动态稳定设计的环曲面软镜的定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度近视的逆规散光患者是配戴该设计镜片的理想人群.
徐菁菁张蓓蕾吴戈陈君虹王菲芙陈绮姜珺
关键词:近视散光
动态视觉功能训练优化运动技能的研究
陈浩张英波张力为刘海平保金华徐菁菁毛欣杰陈立人黄勇潮李东健胡亮邓军
课题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自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顺利举办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针对性训练以最大程度挖掘运动员的潜能来提高其竞技水平成为下一阶段各运动队亟待完善的目标。早在上个世纪,已有研究指出运动员的运动视觉机...
关键词:
关键词:运动员
人眼Kappa角的影响因素权重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背景 Kappa角是指人眼视轴与瞳孔轴相交所成的角度,是调整角膜屈光手术的切削中心和设计斜视手术矫正量的重要参数.以往的研究表明Kappa角的大小和变化受年龄和屈光状态的影响,其检测结果也受检测仪器精度的影响. 目的 采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实验室设计的Kappa角测量仪评价正常人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对Kappa角变化的影响,并进行权重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纳入年龄18 ~38岁、平均屈光度为-1.0D的健康志愿者50人,采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实验室设计的Kappa角测量仪测量受试者双眼水平和垂直Kappa角,每个受试者测量3次移动距离,取平均值,计算水平和垂直的Kappa角.采用IOLMaster测量受试者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半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对Kappa角变化的影响. 结果 以眼轴长度(X1)、前房深度(X2)和角膜曲率半径(X3)作为自变量、水平Kappa角(Y)作为因变量建立的有效回归方程为:Y=15.554-0.587X1 +0.724X2 +0.232X3(R=0.788,R2=0.621,P=0.000),眼轴长度与水平Kappa角呈明显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0.587,β1=-1.002,P=0.000);前房深度与水平Kappa角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0.724,β2=0.296,P=0.030),角膜曲率半径与水平Kappa角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3=-0.232,β3=-0.068,P=0.338),剔除角膜曲率半径变量后回归方程为:Y=14.235-0.622X1+0.824X2(R=0.786,R2=0.618,P=0.000),眼轴长度与水平Kappa角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0.622,β1=-1.062,P<0.05);前房深度与水平Kappa角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0.824,β2=0.337,P<0.05).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角膜曲率半径与垂直Kappa角的回归方程为:Y=0.492-0.020X1+0.038X2+0.089X3,该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呈弱相关�
程丹徐菁菁保金华潘建东吕帆
关键词:KAPPA角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
AC/A比率客观测量方法与主观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AC/A比率作为一个反映调节系统和集合系统之间协同关系的重要生理参数,不仅体现了这两个系统的交互作用,也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临床上和实验中对于AC/A比率的测量有多种方法,但各方法...
徐菁菁
关键词:近视
文献传递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在不同注视条件下双眼调节反应差异的相关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注视眼和偏斜眼的调节反应特点及其保持双眼融像时的调节反应变化.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24例以及健康志愿者24名,年龄10~ 27岁,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男性11例,女性13例;对照组男性7名,女性17名.采用开放视野式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受试者在双眼注视和单眼注视条件下视近(40 cm)和远距(5 m)视标时右眼和左眼的调节反应,测量过程中患者配戴视远全矫框架眼镜.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资料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双眼注视和单眼注视条件下病例组患者注视眼及偏斜眼的调节反应及对照组右眼和左眼的调节反应,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两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调节反应、调节不对称性和调节负荷量变化值.结果 视近(40 cm)时,在双眼注视条件下,病例组注视眼的调节反应为(-1.915±0.301)D,偏斜眼调节反应为-1.649(-2.020,-0.304)D,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4,P<0.001);单眼注视条件下,病例组注视眼的调节反应为(-1.653±0.271)D,偏斜眼调节反应为-1.565(-2.031,-0.667)D,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1,P=0.003);双眼注视时病例组患者两眼之间调节反应不对称性值为0.389(0.102,1.458)D与对照组0.155(0.009,0.573)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5,P<0.001),而在单眼注视条件下两组患者的两眼调节反应不对称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8,P=0.056).病例组患者的注视眼的调节负荷量变化值为-0.228(-0.796,0.382)D大于对照组右眼相应的变化值-0.086(-0.606,0.6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9,P=0.023).视远(5 m)时,病例组患者在双眼注视及单眼注视条件下注视眼与偏斜眼之间的调节反应差异无统�
沈品呈张杨刘昱姜俭徐菁菁林惠玲徐丹
关键词:外斜视
初发近视儿童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的准确性评估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9~13岁初发近视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主觉验光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上近视儿童的验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7年5-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近视儿童90例,所有受检者行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然后测量并记录其隐斜量、正负相对调节力、调节反应值。之后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点眼3次,45min后测量电脑验光并复测主觉验光。均取右眼数据用于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屈光度为(-1.09±0.30)D,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屈光度为(-1.27±0.40)D,睫状肌麻痹后主觉验光屈光度为(-1.09±0.33)D,睫状肌麻痹前、后主觉验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柱镜度高于主觉验光(P<0.001),而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差值不受年龄(β=0.044,P=0.699)、屈光度(β=0.091,P=0.430)、隐斜(β=-0.059,P=0.599)、调节滞后量(β=-0.064,P=0.576)、正相对调节能力(β=0.043,P=0.709)等因素影响。结论:在排除调节或集合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大部分9~13岁初发性近视儿童可采用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获得比较准确的屈光度。
蒋玲玲徐菁菁李苗苗保金华霍佳雯Bjorn Drobe陈浩
关键词:主觉验光近视儿童
模糊适应对近视成人模糊阈值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近视成人对不同图片的模糊阈值在模糊适应前后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38例近视成人为实验组,屈光度-0.50—6.00D,散光度均〈-0.75D,试镜架上放置等效球镜度数插片矫正至视力5.0以上。模糊阈值的测量由自主设计的电脑程序完成,依据double-staircase理论.随机呈现0~+2D离焦量的3种图片(视力表E字母、Lena头像、街景图片)。受检者在模糊适应前后均进行测量.判断图片“模糊”或“不模糊”。38例对象中有18例作为对照组隔天再次测量,测量方法一致但不进行模糊适应。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处理。结果①对照组前后两次测量的模糊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经模糊适应后模糊阈值降低,即模糊敏感性提高(E视标:F=5.883,P〈0.05;Lena:F=6.234,P〈0.05;街景图片:F=3.987,P〉0.05)。③同一受检者在判断不同图片时的模糊阈值存在差异,Lena图像的阈值高于另2种图片(F=10.761,P〈0.01)。结论模糊适应能提高成人近视者对不同图片的模糊敏感性:模糊适应效应不只限于近视成人黄斑中心凹区:人眼对于不同图片的阈值存在显著差异。
陆欣徐菁菁Bjorn Drobe陈浩瞿佳
关键词:近视成年人模糊阈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