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爱武

作品数:93 被引量:446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7篇耐药
  • 25篇单胞菌
  • 25篇铜绿
  • 25篇铜绿假单胞
  • 25篇铜绿假单胞菌
  • 25篇假单胞菌
  • 17篇耐药性
  • 14篇基因
  • 8篇耐药基因
  • 7篇血清
  • 7篇亚胺培南
  • 7篇球菌
  • 7篇脲原体
  • 7篇教学
  • 6篇艰难梭菌
  • 6篇杆菌
  • 5篇原体
  • 5篇溶脲脲原体
  • 5篇内酰胺酶
  • 5篇临床微生物

机构

  • 46篇广州医学院
  • 26篇广州医科大学
  • 17篇广州医学院第...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蚌埠医学院
  • 6篇深圳市第三人...
  • 5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3篇吴爱武
  • 15篇蒋月婷
  • 15篇陈定强
  • 13篇李红玉
  • 9篇黄谷良
  • 8篇林特夫
  • 8篇徐霞
  • 6篇杨辉
  • 6篇陈柏铭
  • 6篇刘忠民
  • 6篇陈心春
  • 5篇高俊
  • 5篇张国良
  • 4篇李凤云
  • 4篇罗毓婷
  • 3篇黄靖宇
  • 3篇叶惠芬
  • 3篇李小燕
  • 3篇张明霞
  • 3篇唐慧琴

传媒

  • 10篇中国微生态学...
  • 8篇中国卫生检验...
  • 8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西北医学教育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广州医学院学...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检验医学教育
  • 2篇新发和再发传...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0
  • 2篇1999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艰难梭菌耐药检测与耐药机制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腹泻患者中分离的艰难梭菌(CD)耐药情况及耐药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广州3家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67份。PCR方法直接检测粪便中CD种特异性tpi基因,对tpi基因阳性的粪便标本富集芽孢后,采用厌氧培养法用CCFA培养基进行CD的分离培养,然后PCR鉴定可疑菌株的CD种特异性tpi基因;采用Etest法测定CD对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并判定菌株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对耐药菌株,通过PCR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相关的耐药基因如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 B及喹诺酮类耐药主要相关DNA旋转酶基因gyr A和gyr B的突变情况。结果 467份粪便标本共检测出tpi阳性标本29份,从中共培养出22株CD。药敏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甲硝唑、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未检测到对上述5种抗菌药物耐药和中介的菌株。测试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90.9%(20/22)、27.3%(6/22)和13.6%(3/22)。所有耐药菌株中,有2株同时对克林霉素、莫西沙星、青霉素耐药。20株对克林霉素耐药的CD中,有40%(8/20)的菌株erm B基因阳性,3株莫西沙星耐药菌株中均检出gyr A、gyr B基因发生突变。结论广州地区CD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不高,但对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erm B基因的存在是CD对克林霉素耐药的原因之一,而gyr A、gyr B基因的突变与CD对喹诺酮类耐药有关。另外,已出现同时耐3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CD菌株。
吴爱武唐海先王丽斯陈定强李红玉唐晓华
关键词:艰难梭菌耐药性耐药机制
绿脓杆菌ESBL和AmpC酶表型检出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绿脓杆菌ESBL和AmpC酶的产生率和构成以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绿脓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系统进行,双纸片扩散确证实验和头孢西叮三维试验分别用于ESBL和AmpC酶的表型检测。结果:217株绿脓杆菌中,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是美乐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等,其敏感率分别为94.5%(205/217)、90.0%(195/217)、86.6%(188/217)、84.8%(184/217)、84.3%(183/217)、82.9%(180/217);绿脓杆菌中ESBL和AmpC酶的总检出率是9.2%(20/217),其中ESBL和AmpC酶分别占60.0%(12/20)和40.0%(8/20);产酶菌与不产酶菌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差异显著,产酶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P均<0.05);产酶菌主要来自痰和尿标本(分别占65.0%和35.0%),以ICU病房最多见(占60.0%)。结论:本地区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中美乐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等仍是较好的选择;绿脓杆菌中ESBL和AmpC酶有一定的产生率,二者构成比相近;绿脓杆菌的耐药与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关;产酶菌主要来自痰和尿标本,以ICU病房最多见。
吴爱武郑贵星江锋利孙茜骆玉梅李红玉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存在情况以及菌株之间的亲缘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7种临床常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及其他基因型,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菌株样本亲缘性做聚类分析。结果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奈替米星70%、妥布霉素63.3%、庆大霉素63.3%、环丙沙星53.3%、亚氨培南40%和阿米卡星13.3%,而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21株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中(其中20株为多药耐药菌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型aac(6,)-Ⅰ阳性13株(61.9%)、aac(6,)-Ⅱ阳性13株(61.9%)、ant(2,,)-Ⅰ阳性10株(47.6%)、ant(3,,)-Ⅰ阳性9株(42.9%)、aac(3)-Ⅱ阳性1株(4.8%),另有1株菌oprD2基因缺失,未检出基因型aac(6,)-Ⅰae、aph(3,)-Ⅲ、aac(6,)-aph(2,,)和ant(4,)-Ⅰ;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基因型阳性19株(90.4%)、armA基因型阳性有8株(38.1%),未检出基因型rmtC、rmtD。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中存在克隆传播。结论大部分测试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药物已产生广泛耐药,尤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些菌株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常见耐药基因型检出率高,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rmtA和armA的检出率亦较高。30株测试菌株中存在克隆传播。
黄靖宇吴爱武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IRPA)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16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培养,VITEK-I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按2005年NCCLS的标准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5.3及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分离出IRPA60株,占36.8%(60/163);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6.7%(40/60),IR-PA在病区的分布中居前3位依次为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IRPA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除阿米卡星35.0%,庆大霉素45.0%外,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等10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于50.0%;除环丙沙星、庆大霉素,IRPA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susceptiblePseu-domonasaeruginosa,ISP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RPA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出多重耐药,且IRPA比ISPA具有更强的耐药性.
李红玉吴爱武
关键词: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香港海鸥型菌四环素耐药性及其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草鱼和青蛙的肠道标本,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鉴定的方法分离出香港海鸥型菌。用纸片扩散法对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用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株中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将检测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614份肠道标本中共分离出157株香港海鸥型菌,其中鱼分离株82株,蛙分离株75株,鱼和蛙的分离率分别为18.51%和43.86%。5株四环素耐药株均来自蛙分离株,其中有2株检测出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及其阻遏基因tetR,其他四环素耐药基因则未检出。tet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香港海鸥型菌的TetA蛋白同源性为100%。结论:不同宿主的香港海鸥型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该菌携带的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A为主,某些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仍然未知。
罗毓婷陈定强杨羚林勇平吴爱武
关键词:四环素耐药性四环素耐药基因
把握检验医学发展趋势 培养高素质现代检验人才被引量:12
2002年
阐述了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应根据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现代检验人才.
徐霞吴爱武陈柏铭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的改革实践被引量:1
2011年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实验教学是依据理论知识而设置的操作技术性很强的实验课,是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缺陷,而开放实验室是教学大纲课时安排计划外的教学活动,对实验课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既能提高实验场地和设备的使用率,又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培养综合动手能力的的教学目的。
高俊吴爱武易建云蒋月婷刘向辉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绿原酸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现象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绿原酸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现象。方法收集广州市中医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菌株),应用半定量结晶紫法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选取3株生物膜强阳性的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绿原酸、左氧氟沙星用MH肉汤倍比稀释,测定两者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稀释法测定绿原酸与左氧氟沙星的协同抑菌浓度;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经药物干扰,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在62株菌中共有33株为生物膜阳性,占53.2%,绿原酸对实验菌株的MIC分别是2 048、2 048和2 048μg/mL,左氧氟沙星的MIC分别是32、64和32μg/mL,两药联合作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是0.5、0.5和0.5,提示两药呈协同作用,经体外建模及药物干扰,镜下药物组的黑色絮状物较未处理组明显减少。结论绿原酸具有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作用,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效果更显著。
李秋明吴爱武邱芳华梁冬艳林伟苗黎勇强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绿原酸左氧氟沙星
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及常见耐药基因检测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和耐药基因特点。方法菌株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应用PCR法检测常见耐药基因(TEM、PER、gyrA、parC、armA、adeB)和生物膜基因(AbaI、Csu E、Csu C、Csu D、Omp A、bla-PER1、surA1、Pld、paaE)。结果共获得11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多重耐药菌(42株)和泛耐药菌(43株)中耐药率最低的均是替加环素,分别为11.9%和4.7%。耐药基因TEM、armA、adeB检出率在多重耐药菌和相对敏感菌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基因TEM检出率在泛耐药菌和相对敏感菌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基因gyrA、armA、adeB检出率在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膜基因除bla-PER1基因外,其余基因的检出率在所有菌株中均较高(>65.0%),而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paaE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相对敏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菌株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paaE生物膜基因的携带可能在菌株多重耐药和泛耐药中起一定作用。
林雪霏蒋月婷邓颖珊赖斯华寇晓霞吴爱武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耐药基因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分离率以及编码MBL的基因型别。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结合增强试验对11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MBL的表型检测,同时采用多重PCR及普通PCR进行MBL的编码基因(包括VIM型,IMP型,SPM型,GIM型,NDM型,SIM型,DIM型,AIM型)检测。结果11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单胞菌中筛选出7株(6%)MBL表型阳性的菌株,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也检测出7株金属酶基因阳性的菌株(6%),其中VIM基因阳性的有2株(1.7%),IMP基因阳性的有5株(4.3%),其他基因型均阴性;经过测序和比对分析发现2株菌携带的MBL基因型为VIM-2,5株菌所携带的MBL基因型为IMP-9。结论此次检测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以IMP-9型和VIM-2型流行为主,尚未发现其他型别的基因型。
唐慧琴陈定强吴爱武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