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况军

作品数:21 被引量:312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疆石油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0篇盆地
  • 18篇准噶尔盆地
  • 15篇油气
  • 7篇油气运移
  • 7篇运移
  • 5篇盆地南缘
  • 5篇准噶尔盆地南...
  • 5篇南缘
  • 4篇地质
  • 4篇勘探
  • 4篇成藏
  • 3篇油气聚集
  • 3篇天然气
  • 3篇准噶尔盆地腹...
  • 2篇地质特征
  • 2篇油气成藏
  • 2篇石油
  • 2篇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地质特征
  • 2篇喜马拉雅运动

机构

  • 21篇新疆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作者

  • 21篇况军
  • 5篇贾希玉
  • 1篇杨文孝
  • 1篇吴元燕
  • 1篇丁安娜
  • 1篇徐长胜
  • 1篇王屿涛
  • 1篇刘文国
  • 1篇张年富
  • 1篇买光荣
  • 1篇刘得光
  • 1篇张义杰
  • 1篇曹耀华
  • 1篇李溪滨
  • 1篇何钊
  • 1篇张国俊
  • 1篇陈新
  • 1篇王国林

传媒

  • 9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我国喜马拉雅...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勘探家(石油...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油气系统概念及其划分方法被引量:16
1997年
含油气系统是介于盆地与油气成藏组合之间的一个地质单元,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过程中各种地质因素和作用的总合.它把所有的地质要素和地质过程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进行研究,避免了过去仅从单一因素来描述和研究油气田(藏)形成过程的局限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含油气系统应以成熟烃源岩为中心,以运移为主线来划分.剖面上的高势面边界,往往是区域性盖层;平面上由成熟烃源岩及其形成的油气藏和油气显示所圈定的最大地理区域,即为含油气系统的范围;盆地的轴线或封闭性良好的大断层是亚含油气系统的部分边界.
张义杰况军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生油层油气运移断层盖层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浅层构造特征分析被引量:28
1989年
早在上世纪末,准噶尔盆地南缘就以众多的地面背斜构造和丰富的油气显示为世人瞩目。本世纪初,著名学者袁复礼和黄汲清先生亦亲临此地进行油气及煤资源调查。该区1937年发现了独山子油田,1959年找到了齐古油田,并在其他6个局部构造钻探中见规模不等的油气显示,此外,区内有活跃的油气泉18处。这无一不预示着准噶尔盆地南缘有着良好的找油前景。 南缘地处北天山山前,属复杂构造带找油区域,本文立足于大构造背景场,用重力和航磁资料认识深层构造;以地震信息及地面地质认识深浅层构造,拟就此文,供商榷。
况军贾希玉俞正国杨雁至
关键词:盆地
准噶尔盆地腹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找油领域被引量:22
1993年
准噶尔盆地腹地为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和泥盆、石炭系浅变质基底,分6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具5凸4凹共9个二级构造单元,下二叠统风城组、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和侏罗纪煤系为3套烃源层,有三套油气生储盖组合,莫索湾凸起、白家海凸起、三南凸起和中拐-达巴松凸起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李溪滨买光荣况军贾希玉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远景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探讨被引量:10
1992年
四棵树凹陷是自侏罗纪始沉降接受沉积,晚第三纪沉降最为剧烈的沉积凹陷。凹陷内发育侏罗纪煤系和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两套烃源岩层,其中侏罗系煤系分布面积大、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及热演化程度高,是区内主要油气源岩。托斯台地区和独山子背斜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托斯台多种类型的圈闭和独山子背斜深层圈闭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况军
关键词:油气运移油气聚集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模式被引量:43
1998年
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根据50多口井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剖面的岩石学及物性特点,自上而下可将其分为沉积盖层带(A)、风化壳上带(B)、风化壳下带(C)、致密火山岩带(D)。有效的储集空间发育于B带和C带。根据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成因及火山岩与上下烃源岩的配置关系,可将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分为四种模式:火山岩上下无烃源岩,风化壳以淡水淋滤溶孔为主;火山岩上为烃源岩,下为非烃源岩,风化壳以淡水溶孔和有机酸溶孔为主;火山岩上为非烃源岩,下为烃源岩,风化壳上部以淡水溶孔为主,下部以有机酸溶孔为主;火山岩上下均为烃源岩,风化壳中淡水溶孔与有机酸溶孔共存。研究认为,莫索湾背斜、玛湖背斜、玛南背斜和白家海凸起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属第四种模式,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
张年富曹耀华况军林金凤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储集层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4
1996年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相对较低。纵向层系上,二叠系和侏罗系天然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93%;横向分区上,西北缘和南缘天然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75.3%。研究表明:盆地天然气的分布和丰度主要受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控制;生物成因和深源成因天然气显示活跃,分布广泛;天然气类型及气藏分布基本受盆地不同时代两大生烃区的控制;盆地腹部高压/超压可能造成油气演化滞后,使理论预测与实际勘探不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勘探方向和目标区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王屿涛况军丁安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方向
准噶尔盆地腹部构造演化及油气前景分析被引量:9
1991年
准噶尔盆地腹部自晚古生代至第四纪经历了台地型海相盆地、前陆型海相盆地、裂陷型残留海盆地、坳陷型陆相盆地、振荡型陆相盆地和收缩型陆相盆地等6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鞋陷和坳陷阶段为烃源岩的主要发育时期。本文探讨了烃源岩层的空间分布及热演化史,阐述了盆地腹部的枸造及沉积特征,指明存在3个有利含油气领域。
况军王国林贾希玉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西南部构造特征及油气聚集分析被引量:10
1991年
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发育挤压、扭动和重力三大类构造,计有冲断推覆带、上冲推举带、扭动背斜、堑垒断块、滑褶、雏底辟及断块带七种类型。晚海西一印支期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控制了挤压构造的形成;燕山—喜玛拉雅期南北向构造应力场造就了扭动和重力构造。文中概述了凹陷内烃源岩的分布,探讨了油气运移型式和聚集模式,指出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况军
关键词:油气运移油气聚集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找油前景被引量:18
1993年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基础上于石炭纪末—二叠纪早期形成了北西向错落有序的坳隆构造格局,它基本上控制着盆地主力烃源岩二叠系的空间分布和有利油气聚集带的位置。中晚侏罗世,在盆地腹部形成了北东向低幅隆起带,成为浅层侏罗系的勘探领域。盆地腹部生油凹陷面积大,且发育多套烃源岩层。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条件分析,莫索湾凸起、三南凸起、达巴松凸起、玛湖背斜、白家海凸起是盆地腹部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陆南凹陷、炮台凸起则为今后勘探接管区。
张国俊况军
关键词:石油地质特征油气运移盆地找油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生、运、聚及成藏特征分析被引量:8
1994年
准噶尔盆地腹部可划分出5凸、5凹10个二级构造带;存在3套可信的烃源岩层:下二叠统风城组、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和侏罗系煤系,确定了其空间分布和热演化史;分析了油气二次侧向运移的聚散规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并定量计算了油气聚集量;最后,探讨了该区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况军
关键词:油气运移准噶尔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