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长胜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准噶尔盆地
  • 2篇油气
  • 2篇油气田
  • 2篇气田
  • 2篇侏罗系
  • 2篇勘探
  • 1篇大油气田
  • 1篇油藏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运移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勘探
  • 1篇油田勘探开发
  • 1篇运移
  • 1篇三工河组
  • 1篇周年
  • 1篇侏罗系三工河...
  • 1篇勘探开发
  • 1篇沉积相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新疆石油管理...

作者

  • 4篇徐长胜
  • 1篇张从侦
  • 1篇林金凤
  • 1篇杨文孝
  • 1篇姚新玉
  • 1篇李策
  • 1篇王屿涛
  • 1篇丁靖
  • 1篇张年富
  • 1篇张越迁
  • 1篇张有平
  • 1篇杨梦云
  • 1篇吴晓智
  • 1篇曹耀华
  • 1篇郭晓燕
  • 1篇况军
  • 1篇张丛侦

传媒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预测(庆祝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40周年)被引量:31
1995年
准噶尔盆地为典型的中央地块型复合叠加盆地。多旋回的构造形成多样的构造组合和沉积体系,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有机地化研究表明,盆地发育6套烃源岩,主要源岩为二叠系,次为中、下侏罗统,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十分显著,大多数油气藏的形成与油气垂向运移相关。准噶尔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表明,充足的油气资源、良好的圈闭条件、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畅通的运移通道、稳定的保存环境和有效的盖层、优质的储层体是形成大油气田的重要地质因素,缺一不可。预测陆南斜坡带、西北缘斜坡带、阜东斜坡带及玛湖背斜、达巴松凸起等坳中隆起带和盆地南缘为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区带。
杨文孝况军徐长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田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陆西-莫北地区侏罗系精细沉积相及勘探目标研究
张年富曹耀华张越迁林金凤张从侦张有平徐长胜李策姚新玉杨梦云郭晓燕
本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生产,对区带勘探和油藏描述中遇到的诸如砂体类型、空间展布、成藏机制、区带及油层沉积相展布纵横向演化等一系列问题给予了及时分析,指导了勘探生产。其中砂层沉积相在油藏精细描述和探明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确切地...
关键词:
关键词:沉积相侏罗系油藏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成藏史分析被引量:24
1999年
石南油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的基东鼻凸,中、下侏罗统上、下含油而中部含气。上部原油主要储集在头屯河组的中孔、中渗砂层组,为构造岩性型油藏;中部天然气主要储集在三工河组的低孔、低渗砂层组,为岩性型气藏;下部原油主要储集在三工河组的中孔、中渗砂层组,为构造型油藏。以往认为该油气田的油藏为次生油藏,但其油气未经历任何次生蚀变作用。其原油具有较典型的腐泥型母质成因特征,热演化程度较低;其天然气为腐殖型,热演化程度较高。对石南油气田成藏史的认识为:盆1井西凹陷下二叠统烃源岩主要为腐泥型,在早白垩世晚期大量生、排液态烃,该地区白垩系区域盖层沉积后,液态烃沿侏罗纪发育的张性断裂运移,进入头屯河组和三工河组储集物性较好砂层组中的圈闭聚集,形成原生油藏;该凹陷上二叠统乌尔禾组烃源岩为腐殖型,在第三纪晚期大量生成气态烃,仍沿张性断裂运移,大部分聚集于储集物性较差的三工河组砂层中的“空”圈闭,形成原生气藏。图6表2参5(梁大新摘)
王屿涛徐长胜王静
关键词:油气田成藏史油气成藏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特征
本文针对准噶尔盆地重点勘探区莫索湾凸起,优选主要勘探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进行四级层序划分,将其分为S、S、S3三个砂层组。应用主要砂层组优势相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结构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特征、沉积相序特征;从而确定其...
吴晓智张丛侦徐长胜丁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