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莹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蕨类
  • 3篇蕨类植物
  • 2篇杂交
  • 2篇铁线蕨
  • 2篇孢子
  • 2篇系统学
  • 2篇分子系统
  • 2篇分子系统学
  • 1篇地理分布
  • 1篇性状
  • 1篇性状演化
  • 1篇杂种
  • 1篇杂种鉴定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植物孢子
  • 1篇适合度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机构

  • 6篇上海辰山植物...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贵州茂兰国家...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王莹
  • 5篇严岳鸿
  • 5篇商辉
  • 3篇戴锡玲
  • 3篇赵国华
  • 2篇金冬梅
  • 1篇李玉峰
  • 1篇周喜乐
  • 1篇朱晓凤
  • 1篇刘保东
  • 1篇王晖
  • 1篇熊志斌

传媒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植物学报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孟连铁线蕨和梅山铁线蕨杂种鉴定
云南产孟连铁线蕨(Adiantum menglianense)与台湾产梅山铁线蕨(Adiantum meishanianum F.S.Hsu ex Y.C.Liu & W.L.Chiou)形态特征极其相近.最新的...
王莹商辉顾钰峰严岳鸿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杂种鉴定亲缘关系
基于孢子形态和分子证据探讨鳞盖蕨属(碗蕨科)系统分类被引量:2
2018年
孢粉学是解决植物分类中疑难类群物种微形态分化的重要方法,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结合这两门学科的优势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疑难类群的分类学问题.鳞盖蕨属(Microlepia)是一个分类困难的疑难类群,采用孢粉学与分子系统学一一对应的方法,以及居群取样方式,选取280份样本,联合4个叶绿体片段(rbcL、trnL-F、psbA-trnH和rps4),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该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凭证标本中100份材料的孢子进行观察和分析.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孢粉学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1)在形态学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15个物种得到了单系支持,并厘清了分类困难的复合群;(2)发现边缘鳞盖蕨(M.marginata)可能存在隐性种;(3)建议恢复过去归并处理为异名的瑶山鳞盖蕨(M.yaoshanica)、罗浮鳞盖蕨(M.Iofoushanensis)、四川鳞盖蕨(M.szechuanica)以及滇西鳞盖蕨(M.subspeluncae);(4)提出鳞盖蕨属可能存在杂交现象;(5)提出鳞盖蕨属完整的属下分类建议.
罗俊杰王莹商辉周喜乐韦宏金黄素楠顾钰峰金冬梅金冬梅严岳鸿
关键词:杂交孢粉学分子系统学蕨类植物
广东蕨类植物新记录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报道广东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19种和1变种:双沟卷柏、楔基莲座蕨、广南蹄盖蕨、大叶双盖蕨、疏裂双盖蕨、单叉对囊蕨、南亚鳞毛蕨、陈氏耳蕨、华北耳蕨、红秆凤尾蕨、紫杆凤了蕨、无毛凤了蕨、金粉背蕨、阔叶鳞盖蕨、林下凸轴蕨、翠绿针毛蕨、滇越金星蕨、羽叶新月蕨、小叶茯蕨和星鳞瓦韦。本文对这些类群的生境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其地理分布区进行了补充。引证标本保存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韦宏金周喜乐金冬梅王莹朱晓凤商辉赵国华严岳鸿
关键词:蕨类植物地理分布
贵州蕨类植物新纪录被引量:3
2016年
报道贵州产6种蕨类植物新纪录,分别为卷柏科的微齿卷柏Selaginella ornata、碗蕨科的乔大鳞盖蕨Microlepia todayensis、金星蕨科的耳羽钩毛蕨Cyclogramma auriculata、焕镛钩毛蕨C.chunii、黑叶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nigrescens和瘤羽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tuberculiferus。引证标本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王莹韦宏金熊志斌戴锡玲严岳鸿
关键词:植物区系蕨类植物
用核DNA和叶绿体DNA序列鉴别铁线蕨属Adiantum L.(凤尾蕨科)新的隐性杂交种被引量:7
2015年
物种自然杂交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被认为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多地独立发生.2013年,在云南元江采集的7种铁线蕨属植物中,其中一种在形态上疑似台湾产梅山铁线蕨,而该种被认为是以假鞭叶铁线蕨为母本、半月形铁线蕨为父本的自然杂交物种.形态学比较显示,该存疑种与铁线蕨属其他种类均有明显差别,用单拷贝核DNA序列CRY2exon 3和叶绿体DNA序列rbc L,atp B,atp A,trn L-F,rps4-trn S对云南元江产梅山铁线蕨存疑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元江产梅山铁线蕨存疑种为以苍山铁线蕨为母本和以孟连铁线蕨为父本的自然杂交种,由于形态上与台湾产梅山铁线蕨相似、父母本亲缘关系上与梅山铁线蕨的双亲近缘,因而可称为梅山铁线蕨的隐性杂交种.据此认为,中国可能存在大量的自然杂交种尚未发现,并可以通过核DNA序列和叶绿体DNA序列进行准确鉴定;同时,诸如铁线蕨属这样的蕨类植物,由于存在无性繁殖习性,可以弥补有性生殖隔离带来的适合度降低的缺陷,增加杂交种在自然界中的存活机会,是蕨类植物中自然杂交种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
王莹商辉顾钰峰韦宏金赵国华戴锡玲严岳鸿
关键词:铁线蕨自然杂交适合度
祖先性状重建法揭示铁线蕨属植物孢子表面纹饰的形态多样性及其演化被引量:1
2019年
蕨类植物孢子表面的纹饰形态复杂多样,在分类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探索祖先性状演化常用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结合的方法。本文选取一回羽叶铁线蕨类植物为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孢子形态,用5个叶绿体基因序列构建系统树,用最大似然法和最大简约法来分析孢子性状的演化。结果表明:一回羽叶铁线蕨类的孢子纹饰有5种类型,即光滑、粗糙、颗粒、疣状及瘤状;这一类群的祖先孢子纹饰有很大的可能是瘤状纹饰;疣状纹饰可能是由瘤状纹饰演化而来;孢子纹饰由简单向复杂演化,越进化的物种其孢子纹饰越复杂。
赵国华王莹商辉周喜乐王爱华李玉峰王晖刘保东严岳鸿
关键词:蕨类系统发育性状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