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锡玲

作品数:128 被引量:39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生物学
  • 18篇农业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7篇植物
  • 40篇蕨类
  • 40篇孢子
  • 37篇蕨类植物
  • 33篇配子体
  • 24篇配子
  • 22篇蕨科
  • 21篇配子体发育
  • 21篇发育
  • 19篇水蕨
  • 13篇孢子形态
  • 12篇细胞
  • 11篇孢子发育
  • 11篇超微
  • 11篇超微结构
  • 9篇叶表皮
  • 8篇气孔器
  • 8篇凤尾
  • 8篇凤尾蕨
  • 7篇卵发生

机构

  • 125篇上海师范大学
  • 19篇上海辰山植物...
  • 13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毕节学院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贵州茂兰国家...
  • 1篇上海市奉贤区...
  • 1篇中国科学院分...

作者

  • 128篇戴锡玲
  • 81篇王全喜
  • 67篇曹建国
  • 13篇李新国
  • 13篇严岳鸿
  • 7篇张莹
  • 7篇王赛赛
  • 5篇朱瑞良
  • 5篇姜楠
  • 3篇包文美
  • 3篇夏漪
  • 3篇徐颖
  • 3篇郭严冬
  • 3篇季艳秋
  • 3篇任媛媛
  • 3篇商辉
  • 3篇王莹
  • 3篇王尧
  • 3篇张剑锋
  • 2篇杨耐英

传媒

  • 24篇西北植物学报
  • 21篇植物研究
  • 16篇上海师范大学...
  • 11篇生物学通报
  • 8篇植物科学学报
  • 5篇植物资源与环...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武汉植物学研...
  • 3篇生物学教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植物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实验教学与仪...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3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系统基因组学分析揭示早期陆生植物的复杂网状进化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植物由水生走向陆生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演化,期间产生的大量基因的进化路线可能互不相同,因此仅仅使用系统发育树无法呈现真实的演化关系。系统发育网络图能够清楚地展示包括垂直演化和水平演化在内的复杂网状进化关系。本文选取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和4种陆生植物,利用系统基因组学的方法,筛选得到1,668个一对一直系同源基因,重新构建了陆生植物的系统发育网状进化关系。结果发现,使用不同的分析策略所得到的系统发育树不同;对1,668个基因单独分析,发现存在15种不同的拓扑结构;对5个物种筛选得到的直系同源基因进行系统发育网络分析显示,在非常稳健的系统发育网络图中,仅仅5个物种就存在9个不同的分离支,暗示着非常复杂的网状进化关系;而且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和石松类植物的分离支之间差异很小,这可能是产生系统发育树冲突的原因之一,也暗示着早期陆生植物发生了复杂的辐射演化。
舒江平刘莉沈慧戴锡玲王全喜严岳鸿
关键词: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团扇蕨是观察蕨类植物孢子囊发育的好材料被引量:2
2012年
团扇蕨[Gonocormus minutus(Blume)Bosch]是观察蕨类植物孢子囊发育过程的一种好材料。以团扇蕨为材料观察孢子囊发育具有取材容易、方便确定和获得孢子囊发育的各个时期、方便进行半薄切片和观察、可代表大多数蕨类植物孢子囊发育的特点(薄囊型)等优点,可为丰富《植物学实验》的教学材料提供资料。
戴锡玲王赛赛王全喜
关键词:蕨类植物
狭眼凤尾蕨配子体发育及其成精子囊素对水蕨配子体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对狭眼凤尾蕨(Pteris biaurita)配子体发育特征及其外源成精子囊素对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狭眼凤尾蕨孢子深褐色,三裂缝,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水蕨型,无毛状体产生;培养发现,其配子体能产生精子器,但不产生颈卵器,当接种密度适中时,可进行无配子生殖。(2)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狭眼凤尾蕨成精子囊素有促进和抑制水蕨孢子萌发的作用,但效果均不显著。(3)在光照条件下,狭眼凤尾蕨成精子囊素可以延迟水蕨心脏形配子体分生组织缺刻的形成,但对其配子体形态和性别分化无明显影响;而在黑暗条件下狭眼凤尾蕨成精囊素对水蕨长条形配子体的形态发育具有一定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其顶端分生组织发达,整体呈长楔形,对性别分化影响不显著。可见,狭眼凤尾蕨和水蕨不具有同种成精子囊素系统。
戴锡玲王晖唐晓妲曹建国王全喜
关键词:水蕨配子体
中国真蕨目主要孢子类型孢壁发育的研究
本文选择我国产真蕨目7种植物,即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L.)Brongn.、蜈蚣草PterisvittataL、凤丫蕨ConiogrammetaibaishanensisChingetH...
戴锡玲
关键词:真蕨目蕨类植物
文献传递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关键词浅析——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例被引量:12
2019年
教育部于2017年10月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本次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毕业要求是专业向师范生做出的学习发展承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结合专业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原文中的七个关键词进行浅析,为后续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及指标的准确分解奠定理论基础,使专业认证工作高效开展。
戴锡玲曹建国王全喜
关键词:中学教育
15种蹄盖蕨科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蹄盖蕨科15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蹄盖蕨科15种植物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无规则型,垂周壁为凹凸状或深波状;上表皮细胞长宽比在1.0-3.2之间,下表皮细胞长宽比在1.0-2.6之间;在这15种植物中共观察到6种气孔器类型,即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和无规则型,每种植物具有3-4种气孔器类型,气孔均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气孔的长宽比在1.3-2.1之间;气孔密度在32-90个/mm2之间;气孔指数为17.7%-40.9%。依据上述叶表皮形态特征将15种蹄盖蕨科植物分为3类,即双盖蕨类、蹄盖蕨类和对囊蕨类。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Christenhusz分类系统对蹄盖蕨科的划分,为蹄盖蕨科植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张剑锋阿卜杜凯尤木.喀斯木陈国君曹建国戴锡玲
关键词:蹄盖蕨科叶表皮气孔器
叉蕨科30种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研究
2020年
利用光镜对叉蕨科7属30种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详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叉蕨科30种植物的叶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深波状或浅波状,具单晶或针晶;上表皮细胞的长宽比为1.62~4.0,下表皮细胞的长宽比为1.63~3.06。(2)在30种植物中共观察到7种气孔器类型,分别为: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和不规则型,每种植物分别具有4~7种气孔器类型,均为下生型气孔;气孔长宽比为1.22~1.91,气孔密度为8~76个/mm2,气孔指数为3.9%~25.7%。(3)基于气孔器类型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种植物分成3个类群。(4)对叶表皮形态特征分析认为,轴脉蕨属应介于叉蕨属和肋毛蕨属之间,且与叉蕨属关系更近;叉蕨属的范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支持将肋毛蕨属从叉蕨科中分离出来置于鳞毛蕨科,但不支持黄腺羽蕨属归入鳞毛蕨科。
戴锡玲季艳秋曹建国邢冰伟王全喜
关键词:叉蕨科叶表皮气孔器
水蕨卵发生及其受精孔形成的研究
采用透射电镜对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卵发生及其受精孔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刚形成的卵与颈卵器壁紧密相连,卵细胞与腹沟细胞之间具有发达的胞间连丝,但卵细胞与颈卵器...
曹建国王全喜戴锡玲代小菲张慧绮包文美
关键词:蕨类植物水蕨卵发生
文献传递
海金沙卵发生的组织化学研究
2022年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卵发生进行了研究。高碘酸-锡夫反应(PAS反应)结果显示: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为多糖类物质;在卵细胞发生早期颈卵器细胞内均含有质体,且淀粉粒含量丰富,随着颈卵器的发育,卵细胞以及颈沟和腹沟细胞内淀粉粒数量和体积均逐渐减少,最后退化消失。苏丹黑B反应结果显示:海金沙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也含有脂类物质,而卵细胞内并未有明显脂类物质产生;卵细胞质膜处也并没有糖类或脂类物质的积累。本研究从组织化学角度佐证了海金沙的特殊性,即既有原始蕨类的特征,又有进化蕨类的特征。
郭严冬张明霞周义峰戴锡玲王全喜曹建国
关键词:海金沙卵发生组织化学
布雷菲德菌素A对蕨类植物卵发育的影响
2022年
以蕨类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Brongn.)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质量浓度布雷菲德菌素A(BFA)分别处理10、20、30 h,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对其树脂切片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高碘-酸锡夫反应(PAS)和苏丹黑B反应。结果显示:对照组(未经BFA处理)发育卵中期的水蕨卵细胞较大,核仁呈圆形,细胞内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完整;卵细胞和腹沟细胞间的受精孔清晰可见,二者间的分离腔内仅有极少量的泡状分泌物;卵膜较厚,有明显的层次。而处理组卵细胞的受精孔和卵膜不典型,由数量较多、大小不一的囊泡组成;受精孔下方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少量的高尔基体分布;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已断裂;细胞核上方和卵膜下方均分布着大量的嗜锇性囊泡,分离腔中充满了絮状物质。组织定位显示:对照组的分离腔较空,而处理组分离腔内充满着多糖类物质。综上所述,BFA会对卵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膜性细胞器造成破坏,影响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卵膜及受精孔的形成。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受精孔形成的机制以及蕨类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严冬曹建国周义峰戴锡玲王全喜张明霞
关键词:蕨类植物水蕨卵发育组织化学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