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宁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美学
  • 4篇中国美学
  • 2篇历史本体
  • 2篇本体论
  • 1篇当代美学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认同
  • 1篇意识流
  • 1篇意识流手法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象
  • 1篇中国当代美学
  • 1篇中国美学研究
  • 1篇认知性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范畴
  • 1篇审美形态
  • 1篇手法
  • 1篇天人合一
  • 1篇女性

机构

  • 8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杨宁
  • 1篇王建疆
  • 1篇邹华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州学刊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上海文化
  • 1篇广东开放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主客二分”与中国当代美学诞生语境辨析被引量:1
2016年
当前中国美学研究的问题在于美学理论包容力不强、现实批判力弱。究其原因在于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认识论维度在美学理论中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这是由新时期以来三个方面的特定的历史语境决定的:其一,在反思"美学大讨论"中,过分强调感觉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否定认识论的意义和价值;其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哲学引进中国,压制了以"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为前提的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其三,在本土话语的焦虑中,"天人合一"作为古代美学的标志而被放大,导致"主客二分"思维模式被彻底抛弃。事实上,这三个方面都混淆了"主客二分"与其他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性,抹杀了"主客二分"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因而有必要厘清"主客二分"式微的原因及其与当代各种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正确认识"主客二分"对于美学研究的作用,促进中国当代美学全面、协调发展。
杨宁
关键词:主客二分美学大讨论存在主义天人合一认知性
论徐志摩小说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及地位被引量:1
2016年
徐志摩在现代文学史上主要是以诗歌和散文而闻名,虽然也曾创作小说并结集出版,但其小说的地位并未在文学史上给予充分的评价。从文本上看,徐志摩小说有着鲜明的意识流风格特点,无论在客观化的追求、心理剖析还是在片段化情节方面都已较为纯熟地运用了意识流技法。而从历史上看,徐志摩小说创作与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发生几乎同步,并且通过其留学欧美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有意识地将意识流手法引入创作实践。可见,徐志摩是中国文学史上现代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驱之一。
杨宁
关键词:意识流潜意识现代主义
美学本体论重构的两个维度被引量:2
2016年
无论中西美学存在怎样的差异,对美之根源的本体论探询都是必然发生的。因"理念"和"天道"的文化差异,中西古代美学的本体论具有不同的形态,但又因其同属古代范畴而具有历史的共同性。近代以来人的个体感性地位的提升导致柏拉图理念世界的崩塌,本体论的人学重构成为西方美学的新课题;中国传统本体论自宋明以来亦出现明显的变化,形成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的运行轨迹。人的存在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本体论的人学重构亦有"生存本体"和"历史本体"两个维度;前者偏重内在生命,它为"历史本体"提供人性的理想和导向,后者偏重外部生活,它为"生存本体"提供现实的根基和底蕴。本体论的人学重构以对峙互补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旦割裂两者的关系,无论何者胜出,内外两个维度将同时发生变异并随之收敛封闭;中国"后实践美学"所崇尚的"生存本体"正是这种变异的产物。审视并勾连百年来本体论人学重构的历史,推进"生史二本"的发展,这是中国美学从古代突围的基本途径。
邹华杨宁
关键词: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历史本体
90年代女性自画像艺术的文化场域分析——以喻红、刘曼文、陈曦的女性自画像作品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90年代以来,部分女性艺术家在勾勒自我形象的同时往往将自我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揭示出其与社会环境的诸种关系。她们或是尝试介入社会文化建构,或是以"静观"的方式呈现女性在转型时期的遭遇状态。这一方面表明当代女性艺术家开始有意识地借助自画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验证了90年代以来现实之于女性自我意识的影响与作用。其间,我们可以发现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脉络,一条是女性自画像内蕴的关乎历史的时间线性轨迹,另一条则是取决于女性在当代多元现实镜像中如何定位自身性别角色,进而建构自我形象的方式方法。这种女性自我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于是成为探究当代文化内在权力结构、空间场域的切入点之一。
杨宁
关键词:自画像文化场域情感结构镜像理论
中国美学的学科发生与学科认同被引量:6
2015年
中国美学的学科发生是一个与学科制度、学术思想、学科范畴和学科认同密切相关的问题。在中国现代美学发生问题上众说纷纭的背后,实质上存在着一个是"中国的美学"还是"美学在中国"的学科认同问题。20世纪初在中国建立的美学的学科制度和美学思想,确立了"美学在中国"的基本事实。但只有中国审美形态范畴的提出和建立,才是中国美学建立的根本性标志。中国美学学科从国外引进这一事实,决定了中国美学不能按照社会发展史进行现代美学的时段划分。但中国美学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美学对于民族审美形态范畴的依赖。次级核心范畴的创建是衡量学术原创和学科真伪的最高标准,这一点对于如何认定中国美学的发生来说,尤为重要。
王建疆杨宁
关键词:中国美学学科认同
重建中国美学研究的认知性维度被引量:5
2016年
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科理论与历史文化相分离导致美学研究呈现主体"中空"现象。这使得美学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不强,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相似性。由于过分强调个体感性地位,在否定机械反映论的同时,也否定了认知性维度对美学的意义,从而压制了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这是由新时期以来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导致的。走出这一理论误区需要重建美学史研究的认知性维度,树立学科的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美学理论的包容性问题,应从存在论和认知性两个维度理解美学理论;另一方面是美学史观问题,应更加注重思想史与美学史之间的潜在关系。
杨宁
关键词:中国美学
戴震思想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被引量:1
2017年
历来对于戴震思想的研究,大多从哲学或思想史角度揭示其启蒙意义,从美学角度的分析却很罕见。原因在于当前美学史研究的观念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预设性,将非美学学科框架内的思想排除在美学史之外,导致美学史的梳理无法揭示内在生成机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美学研究的范式,应研究审美关系的构成要素,并梳理各要素的历时性演变,考察美学历史演进的生成机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戴震思想的美学意义得以凸显,其对于人学本体论的重构对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奠基意义。
杨宁
关键词:现代美学历史本体
关于朱光潜“主客统一论”美学的再思考
2017年
围绕朱光潜的美学理论是否是"主客统一论"的问题,考察了朱光潜前后期的相关著作和文章,从美学范畴与美学的关系、"本体论"美学的研究对象、"意象"概念的属性、主客统一论的哲学依据、"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等五个方面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进行了系统考察,指出了朱光潜在这五个方面的失误和矛盾,得出了朱光潜美学并非是主客统一论美学的结论。通过对朱光潜美学理论的考察,纠正了长期以来对于朱光潜美学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认识。
杨宁
关键词:审美范畴意象本体论美学意识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