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海龙

作品数:23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土壤
  • 7篇水肥
  • 5篇水肥耦合
  • 5篇花椒
  • 4篇青花椒
  • 4篇分形
  • 3篇氮矿化
  • 3篇养分
  • 3篇幼苗
  • 3篇藤椒
  • 3篇土壤氮
  • 3篇土壤氮矿化
  • 3篇团聚体
  • 3篇微团聚体
  • 3篇维数
  • 3篇核桃
  • 3篇分形维数
  • 2篇淹水
  • 2篇淹水胁迫
  • 2篇叶片

机构

  • 2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汉源县林业局
  • 2篇石棉县林业局

作者

  • 23篇王景燕
  • 23篇龚伟
  • 23篇唐海龙
  • 10篇赵昌平
  • 3篇胡文
  • 1篇肖千文
  • 1篇李伦刚
  • 1篇包秀兰
  • 1篇蔡煜

传媒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菌剂和外源氮素添加对青花椒采收剩余物分解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加快青花椒采收剩余物分解,促进椒园土壤养分循环,维持地力,对青花椒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采用菌剂(包括:未添加菌剂对照(CK)、有机物料发酵剂(YJ)、种植EM菌液(ZZ)、植物与发酵EM菌(ZW))和C/N比(包括:20、25、30、35)2因素4水平L16(42)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青花椒采收剩余物叶、枝和刺堆腐分解特性。【结果】青花椒采收剩余物堆腐分解180 d后的残留率呈现出刺>枝>叶的变化规律。添加菌剂显著促进青花椒剩余物的分解,叶、枝和刺的残留率均呈现出CK>YJ>ZW> ZZ的变化规律。青花椒采收剩余物分解95%的时间添加菌剂处理与CK相比,叶、枝和刺分别减少0.77~1.80 a、0.39~1.86 a和2.45~12.35 a。在各菌剂处理下,青花椒剩余物叶、枝和刺的残留率均呈现出C/N 35>C/N 30> C/N 20> C/N 25的变化规律。各处理中以ZZ+C/N 25处理剩余物的青花椒残留率最低,叶、枝和刺分别为40.4%、70.8%和82.7%;剩余物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最短,叶分别为0.49 a和2.12 a,枝分别为1.15 a和4.98 a,刺分别为2.03a和8.76 a。【结论】适宜的菌剂类型和外源氮素添加量对促进青花椒采收剩余物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周书玉袁川王景燕龚伟唐海龙
关键词:青花椒菌剂C/N比
核桃林下复合种植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筛选适宜的核桃林下复合种植模式,对发展核桃林下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核桃林下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包括:核桃+甘蓝+甘蓝(简写为HGG)、核桃+甘蓝+马铃薯(简写为HGM)、核桃+白菜+大豆(简写为HBD)、核桃对照(简写为HCK))和农地对照(玉米+甘蓝,简写为NCK)为对象,研究各模式表层(0~20 cm)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模式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核桃林下复合种植模式与农地对照(CK)相比,土壤容重降低4.6%~17.6%,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分别增加2.4%~14.8%、2.8%~29.1%和2.6%~23.1%;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和全钾分别增加5.1%~14.9%、3.9%~12.5%、25.1%~112.5%、11.4%~47.1%和0.2%~2.7%;HGG和HGM模式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1.9%和5.0%,而其余模式降低6.1%~28.3%,HCK模式速效钾含量降低17.4%,而其余模式增加20.4%~52.9%;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总微生物数量分别增加21.4%~54.3%、19.2%~58.1%、17.8~58.4%和21.2~54.6%;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9.3%~57.8%、16.6%~56.7%、6.2%~30.8%、8.9%~41.1%、4.2%~14.3%和1.4%~38.6%;各模式土壤肥力综合值增加69.6%~431.3%。【结论】核桃林下复合种植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其中以HGG模式最佳,对发展研究区林下经济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周楷玲陈绪文龚伟王景燕罗永飞杨文龙唐海龙刘江丽李灵聪
关键词:农林复合经营核桃培肥效果
土壤分散性与分形维数对坡耕地转变为藤椒林地的响应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解坡耕地转变为藤椒林地后土壤分散性、分形维数和肥力特征,探讨土壤分形维数与肥力的相互关系,为坡地退耕种植藤椒和土壤管理提供参考,以川东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后种植形成的3 a(TJ-3)和5 a(TJ-5)藤椒林及对照农耕地(CK)为对象,采集0~2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微团聚体组成、颗粒组成、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藤椒种植对土壤分散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转变为藤椒林地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中2~0. 02 mm粒级颗粒含量增加,<0. 02 mm粒级颗粒含量降低。土壤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物理稳定性指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数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颗粒分形维数和肥力综合值均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相反,土壤分散率、侵蚀系数、分散性综合值和微团聚体分形维数随种植年限延长而降低。土壤分散性综合值和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综合值均呈显著相关性(P <0. 05)。说明种植藤椒促进土壤较小粒级的微团聚体向较大粒级微团聚体聚合,改善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土壤分散性综合值和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坡地退耕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性评价指标。
唐海龙龚伟王景燕舒正悦熊靓蔡煜林梅
关键词:微团聚体土壤性质
水肥对汉源花椒幼苗抗逆生理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以汉源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0%、50%、70%田间持水量(FWC)水平,施肥水平为全量NPK(肥料中纯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150、60和150kg·hm-2)、半量NPK和不施肥,并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汉源花椒幼苗抗逆生理特性,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水肥处理对抗逆性的影响,探索汉源花椒抗逆性对水肥条件的响应机理,为实际生产提供最佳水肥管理技术。结果显示:(1)汉源花椒幼苗地径(D)和苗高(H)、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抗逆性隶属度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50%FWC处理最高;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50%FWC处理最低。(2)汉源花椒幼苗抗逆性隶属度与植株D、H和D2 H呈显著正相关;抗逆性隶属度(y)与土壤水分含量(x4)和施肥量(x5)的关系式为:y=-1.662-0.001 085x42-0.17x52+0.100 7x4+0.420 8x5(n=27,R2=0.989);最适宜于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的土壤水分为46.4%田间持水量、并配合施用纯N、P2O5和K2O分别为185、74和185kg·hm-2的肥料组合。研究表明,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施用量对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抗逆性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王景燕龚伟李伦刚唐海龙肖千文胡文芶国军
关键词:水肥管理植株生长抗逆性
“汉源葡萄青椒”及其少刺变异品系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光合特性,为推广应用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竹叶花椒优良品种"汉源葡萄青椒"(HPQ)及其变异少刺品系(SHPQ)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冠层顶部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特征进行测定。【结果】HPQ和SHPQ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 L)日变化均呈"单峰"型,Pn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其他参数峰值均出现在14:00左右;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呈"单谷"型,谷值出现在12:00左右。SHPQ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显著高于HPQ的,但两者Pn、Gs、Tr、Ci和Vpd L日均值差异不显著;在12:00—14:00左右温度较高和光照较强条件下,HPQ的Pn均高于SHPQ的,相反,其他时刻HPQ的Pn均低于SHPQ的。Pn、Tr和Gs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大于三者与其他环境因子;Pn与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HPQ的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量子效率(AQY)高于SHPQ的,光饱和点(LSP)低于SHPQ的,两者LCP差异显著,而其他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SHPQ具有潜在较强的低光照环境适应能力和较高水分利用效率,在日照时数少和及干旱条件下具有更强的生长适应性。
赵昌平王景燕龚伟熊靓舒正悦唐海龙周星宇
关键词:光合作用光响应
水肥处理对竹叶花椒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解水肥措施对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设置土壤含水量(20.0%, 40.0%, 60.0%和80.0%的田间持水量),氮肥(氮施肥量分别为0, 75.0, 150.0和300.0 kg·hm^(-2)),磷肥(五氧化二磷施肥量分别为0, 30.0, 60.0和120.0 kg·hm^(-2))和钾肥(氧化钾施肥量分别为0, 75.0, 150.0和300.0kg·hm^(-2))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盆栽竹叶花椒生长、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叶花椒地径(D),苗高(H)和D2H,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总微生物数量、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地径、苗高和D2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总微生物数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与竹叶花椒地径和苗高均呈显著相关;土壤肥力隶属度和D2H呈显著相关。通过对土壤肥力隶属度(y)与土壤含水量(x1),氮肥(x2),磷肥(x3)和钾肥(x4)的多元回归预测得到,最适宜竹叶花椒幼苗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提高的水肥组合为:土壤含水量为61.5%,施肥量为244.3 kg·hm^(-2)氮肥, 112.4 kg·hm^(-2)磷肥和240.1kg·hm^(-2)钾肥。
唐海龙龚伟王景燕舒正悦黄帅赵昌平周书玉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水肥耦合有效养分微生物数量
淹水对水肥耦合管理竹叶花椒幼苗渗透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揭示不同水肥管理竹叶花椒的耐涝适应机制,以竹叶花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水分[包括0%、40%、60%和80%田间持水量(FWC)]、氮肥[包括0、75、150和300 kg/hm2(N)]、磷肥[包括0、30、60和120 kg/hm2(P2O5)]和钾肥[包括0、75、150和300 kg/hm2(K2O)]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经水肥处理盆栽90 d后,测定持续淹水0、1、3、5 d植株叶片质膜透性、渗透物质含量和外观表型及排水后的恢复情况,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水肥处理后植株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淹水过程中,T(12)(N(300)P(30)K0+60%FWC)处理植株叶片受害程度最轻、耐涝性最强,T8(N(300)P(60)K(75)+40%FWC)、T9(N0P(60)K(300)+60%FWC)、T(10)(N(75)P(120)K(150)+60%FWC)、T(11)(N(150)P0K(75)+60%FWC)和T(12)(N(300)P(30)K0+60%FWC)处理排水后期可恢复正常生长,而其余处理植株均死亡.淹水期间,各水肥耦合竹叶花椒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通过综合隶属函数法估算出在60.8%FWC、243 kg/hm2(N)、97 kg/hm2(P2O5)、243 kg/hm2(K2O)水肥管理条件下植株可获得较强的耐涝性.因此,适宜的土壤水分和N、P、K配施对促进竹叶花椒幼苗生长和抗逆性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舒正悦王景燕龚伟唐海龙赵昌平周星宇
关键词:水肥耦合盆栽试验淹水胁迫生理指标
水肥耦合对汉源花椒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为研究不同水肥条件下汉源花椒生长状况,指导合理的汉源花椒水肥管理措施,采用水和肥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汉源花椒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的影响,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水肥处理对汉源花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源花椒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效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冠比随土壤水分含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汉源花椒生长状况隶属度(y_2)与土壤水分含量(x_1)和施肥量(x_2)的关系式为y_2=-2.070 0-0.001 3x_1~2-0.206 0x_2~2+0.118 1x_1+0.512 6x_2(n=27,R2=0.962)。最适宜于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苗木质量提高的土壤水分含量为46.1%,氮(N)、磷(P2O5)和钾(K2O)施用量分别为尿素187 kg/hm2、过磷酸钙75 kg/hm^2和硫酸钾187 kg/hm^2。汉源花椒幼苗生物量与氮、磷和钾肥利用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施用量对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减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
王景燕唐海龙龚伟胡文芶国军
关键词:水肥耦合植株生长肥料利用效率
不同类型竹叶花椒退耕地抗蚀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明确竹叶花椒种植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为竹叶花椒种植和椒园土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不同退耕年限竹叶花椒林(2、5、9和14a,分别以ZYJ2、ZYJ5、ZYJ9和ZYJ14表示)、弃耕地(14a,QGD)和农耕地(CK)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运用隶属函数计算抗蚀性综合值和养分含量综合值,并探讨土壤抗蚀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随着竹叶花椒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颗粒组成中小粒级(<0.05mm=含量增加和大粒级(>0.05mm)含量降低,土壤粘化现象明显;相反,微团聚体组成中小粒级(<0.05mm=含量降低而大粒级(>0.05mm)含量增加,小粒级微团聚体向大粒级微团体转化.退耕后土壤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物理稳定性指数和抗蚀性综合值和养分含量综合值均随竹叶花椒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且14a竹叶花椒林高于弃耕地;抗蚀性综合值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也与养分含量综合值呈显著相关.【结论】竹叶花椒种植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抗蚀性,对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抗蚀性综合值对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表征作用.
赵昌平王景燕龚伟林梅唐海龙黄帅熊靓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物理性质养分
坡地退耕种植藤椒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明确坡地退耕成藤椒林后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为进一步种植和发展藤椒提供参考。【方法】以川东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后种植形成的3 a(TJ-3)和5 a(TJ-5)藤椒林及对照农耕地(CK)为对象,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容重、孔隙度、持水量、贮水与排水能力和渗透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藤椒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持水量、贮水量、排水能力、渗透速率和渗透系数均高于农耕地,且随藤椒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则相反,藤椒林低于农耕地,且随藤椒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基于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水源涵养综合值大小顺序为TJ-5>TJ-3>CK,藤椒林地均显著高于农耕地;土壤水源涵养综合值与有机质、孔隙度、持水性和渗透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种植藤椒对提高坡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唐海龙龚伟王景燕
关键词:藤椒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