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楼敏

作品数:75 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军队杰出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肝炎
  • 19篇细胞
  • 15篇病毒
  • 12篇肝癌
  • 10篇肿瘤
  • 10篇肝细胞
  • 8篇乙型
  • 8篇抗体
  • 7篇乙型肝炎
  • 7篇重型
  • 7篇重型肝炎
  • 7篇细胞癌
  • 7篇慢性
  • 7篇冷冻
  • 7篇肝炎病毒
  • 6篇原发性
  • 6篇基因
  • 5篇术后
  • 5篇双特异性
  • 5篇特异

机构

  • 57篇解放军第30...
  • 8篇解放军302...
  • 6篇解放军第三〇...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三○...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解放军第三O...

作者

  • 74篇楼敏
  • 28篇白文林
  • 26篇杨永平
  • 23篇曾珍
  • 21篇常秀娟
  • 17篇王春平
  • 16篇陆荫英
  • 14篇高旭东
  • 11篇曲建慧
  • 10篇周霖
  • 8篇许桂林
  • 7篇靳雪源
  • 7篇苏淑慧
  • 6篇皇甫玉珊
  • 6篇王鋐
  • 6篇罗生强
  • 5篇吴煜
  • 5篇谢建芳
  • 5篇安林静
  • 5篇王鈜

传媒

  • 18篇传染病信息
  • 16篇人民军医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肝脏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基因TAHCCP1编码蛋白对NS3TP6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
2008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TAHCCP1编码蛋白对NS3TP6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方法以我室前期克隆的TAHCCP1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NS3TP6基因的启动子区域(NS3TP6-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重组报告质粒pCAT3-NS3TP6-p;以该质粒单独或与pcDNA3.1(-)-TAHCCP1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观察细胞中表达的TAHCCP1蛋白对NS3TP6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AT3-NS3TP6-p在HepG2细胞中能够启动报告基因CAT表达,表明克隆的NS3TP6启动子有指导下游基因转录表达的活性;共转染实验中pCAT3-NS3TP6-p与pcDNA3.1(-)-TAHCCP1组CAT的表达活性是对照组的3.1倍,说明TAHCCP1蛋白能够在转录水平反式激活NS3TP6基因启动子活性。结论本实验验证了基因芯片的实验结果准确性,进一步完善了新基因TAHCCP1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理解HCV核心蛋白的反式激活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白文林刘妍徐东平纪冬邵清楼敏
关键词:反式调节启动子
细菌移位与自发性腹膜炎
1998年
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指无明确的腹腔感染病灶,在腹水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细菌感染。是肝硬变腹水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的发生率为3%~10%,平均病死率则高达55%。
陈纯楼敏
关键词:肠道细菌移位肝硬变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肠道粘膜细菌检出率
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中AI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AI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数目、有无肿瘤包膜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均无关。结论:AIF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郭晓东杨永平楼敏熊璐曲建慧王春平陆荫英周霖常秀娟苏淑慧冯永毅
关键词:肝细胞癌凋亡诱导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外表现——附11例临床观察分析
2000年
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戊型肝炎流行和散发的报道,其临床表现较之甲型肝炎相对严重,我们对199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戊型肝炎进行观察,发现有11例病人合并不同的肝外表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11例病人,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42~68岁,平均55岁。
赵平姚家佩楼敏
关键词:戊型肝炎肝外表现
HBV-DNA水平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慢性乙型肝炎且血清HBV-DNA检测阳性184例,根据HBV-DNA检测结果分为两组:HBV-DNA<1×106 U/ml者78例为观察组;HBV-DNA≥1×106 U/ml者106例为对照组。均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12、24、48周复查血清HBV-DNA,EL1SA法检测HBV血清标记物。结果:观察组12、24、48周时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随着服药时间延长,HBV-DNA转阴率逐渐提高;但病毒载量越高,阿德福韦酯的病毒抑制率越低。
楼敏王鋐曾珍白文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HBV-DNA
HepG2与HepG2.2.15细胞中P53表达及活性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HBV对抑癌基因P53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HepG2及转染了HBV表达质粒的HepG2.2.15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种细胞P53的表达状况;磷酸钙法将报告基因质粒PG13-CAT和P21-LUC分别转染细胞,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观察各细胞中P53的活性。结果HepG2.2.15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epG2细胞,而且两种报告基因的表达在HepG2.2.15细胞中也较高。结论HBV在肝癌细胞内的复制对P53的表达及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白文林曲建慧楼敏曾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P53HEPG2细胞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汇总原发性肝癌82例和肝硬化44例的AFP(甲胎蛋白)、GP73(高尔基体蛋白73)、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AFP及联合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AFP、AFPL3、GP73、AFPL3/AFP阳性率均非常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1);在早期和中期肝癌患者,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P<0.01)。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较高。
许桂林王鈜荣光华王春平楼敏董政高旭东陆荫英曲建慧白文林杨永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
冷冻猪肝细胞在生物型人工肝系统中生存状态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冷冻复温后猪肝细胞在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中的生存状态。方法用酶法从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脏分离猪肝细胞,将1×1010猪肝细胞冷冻保存在-196℃液氮中,1个月后复温,将等量冷冻和新鲜猪肝细胞分别培养在BALSS中,比较其形态、存活率和白蛋白、尿素、葡萄糖合成功能及对利多卡因的转化功能。结果冷冻保存的猪肝细胞,复温后存活率较高,在培养于BALSS时其生化功能、利多卡因转化功能及超微结构与新鲜肝细胞类似。结论用冻存方法保存猪肝细胞可试用于BALSS系统。
周霖薛毅珑楼敏田磊李雁凌张佐云
关键词:肝脏细胞冻存方法
肝透明细胞癌1例远期随访报告
2014年
患者女,61岁。主因间断双下肢水肿13年,上腹胀1个月入院。患者1985年诊断为乙型肝炎,2008年出现肝硬化、腹水,同年10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腹部CT检查见肝右后叶类圆形低密度影,动脉期稍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考虑为小肝癌。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脾大、脾功能亢进;乙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A级)合并腹水。
张敏娜楼敏
关键词:肝脏透明细胞癌远期随访
降钙素原在败血症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引起败血症患者中的血清浓度,明确PCT对不同菌引起败血症的诊断意义,为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医院发热患者14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74例,阴性患者7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各37例,比较不同组间PCT血清浓度。结果革兰阳性菌引起败血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21.62%,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18.92%;通过比较3组间PCT表达水平,发现革兰阴性菌组PCT血清浓度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患者,而革兰阴性菌或革兰阳性菌不同菌间PC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PCT诊断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1.0%、特异性为93.0%、曲线下面积为92.0%。结论 PCT对于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非败血症及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败血症诊断意义不大。
常秀娟杨永平陆荫英曲建慧曾珍许桂林高旭东王鋐楼敏王春平
关键词:败血症降钙素原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