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平

作品数:91 被引量:395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军队杰出人才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肝癌
  • 28篇细胞
  • 22篇原发性
  • 22篇肝细胞
  • 18篇原发性肝癌
  • 18篇冷冻
  • 16篇肿瘤
  • 15篇肝炎
  • 14篇消融
  • 13篇氩氦刀
  • 12篇细胞癌
  • 12篇肝硬化
  • 11篇肝细胞癌
  • 11篇肝肿瘤
  • 10篇氩氦刀冷冻
  • 10篇消融治疗
  • 8篇射频
  • 8篇冷冻消融
  • 7篇手术
  • 7篇索拉非尼

机构

  • 54篇解放军第30...
  • 15篇解放军302...
  • 11篇北京军区总医...
  • 8篇解放军第三〇...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第三○...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鄂尔多斯市中...
  • 2篇辽源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6...
  • 1篇荆州市第二人...

作者

  • 91篇王春平
  • 63篇杨永平
  • 43篇陆荫英
  • 27篇苏淑慧
  • 23篇高旭东
  • 22篇常秀娟
  • 21篇曲建慧
  • 20篇周霖
  • 17篇楼敏
  • 16篇白文林
  • 16篇安林静
  • 16篇曾珍
  • 12篇陈艳
  • 10篇彭晓君
  • 10篇王新真
  • 9篇王福生
  • 8篇胡大荣
  • 8篇马雪梅
  • 8篇王鈜
  • 6篇张敏娜

传媒

  • 13篇解放军医学杂...
  • 11篇传染病信息
  • 7篇人民军医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国外医学(肿...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肝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血管密度在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癌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局部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HCC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进展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索拉非尼联合氩...
陆荫英张敏娜朱云杨永平王春平白文林曲建慧周霖陈艳常秀娟安林静曾珍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索拉非尼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疗效评价
降钙素原在败血症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引起败血症患者中的血清浓度,明确PCT对不同菌引起败血症的诊断意义,为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医院发热患者14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74例,阴性患者7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各37例,比较不同组间PCT血清浓度。结果革兰阳性菌引起败血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21.62%,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18.92%;通过比较3组间PCT表达水平,发现革兰阴性菌组PCT血清浓度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患者,而革兰阴性菌或革兰阳性菌不同菌间PC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PCT诊断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1.0%、特异性为93.0%、曲线下面积为92.0%。结论 PCT对于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非败血症及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败血症诊断意义不大。
常秀娟杨永平陆荫英曲建慧曾珍许桂林高旭东王鋐楼敏王春平
关键词:败血症降钙素原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
经皮射频毁损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评价射频毁损 (RFA)治疗原发性肝癌 (HCC)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RF 2 0 0 0型射频治疗仪 ,在B超引导下经皮治疗 78例HCC患者。结果  78例患者 (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5 8例 ,B级 14例 ,C级 6例 )的 110个肿块 (平均直经 6 .1cm ,1.9~ 13.7cm)共进行了10 5次治疗 ,平均治疗 1.3次和 6 .3个点 ,平均随访 9.2个月 (1~ 16个月 )。患者术后肝功能轻度损害 ,2周左右恢复正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热。 6例 (7.7% )出现并发症 ,未发生与RFA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 4 3例 (5 5 .1% )复发 ,平均发生在治疗后 6 .1个月。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原位复发与肿块直径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0 1)。无原位复发者其治疗点数与肿块直径存在线性关系 (r =0 .772 16 ,P =0 .0 0 0 1) ,回归方程式为y =- 1.794 +1.733x。
胡大荣任永强王春平彭晓君谭晓华李亚非闻伟龚丽娟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术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射频毁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利巴韦林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4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予皮下注射PegIFNα-2b 80μg/周(体重<60 kg,剂量为50μg/周)和口服利巴韦林(300 mg,3次/d),应用PegIFNα-2b前后1天各皮下注射G-CSF 200μg,治疗24周并随访24周。结果 7例因依从性差、1例因严重皮疹而终止治疗。余16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其中仅1例出现轻度胸骨疼痛,无1例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或严重感染。在应用G-CSF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即升至干扰素适应范围内;治疗期间每周第7天平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49±0.32)×109/L;治疗结束后第12、24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抗病毒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恢复正常。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1.2%、75.0%、62.5%。结论 G-CSF联合PegIFNα-2b、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
朱云李明英王春平李茵茵张敏娜高旭东杨永平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血小板活性因子及其拮抗剂对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肝脏和血循环中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的变化以及其对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CCl4腹腔注射8周(0·15ml/kg,2次/周)诱导大鼠肝硬化,快速3H-PAF液闪检测肝及循环中PAF水平;受体饱和结合实验分析肝组织PAF结合能力;监测外源性PAF及其拮抗剂BN52021对门脉压和系统动脉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时肝内PAF、肝脏输出PAF及肝内生PAF水平明显升高,分别4·0ng/g±0·4ng/gvs2·7ng/g±0·5ng/g(P<0·01)、6·3ng/ml±0·6ng/mlvs3·4ng/ml±0·6ng/ml(P<0·01)、1·0ng/ml±0·6ng/mlvs-0·3ng/ml±0·5ng/ml(P<0·01);肝组织PAF结合能力Bmax明显升高(2·8±0·21)fmol/μg膜蛋白vs(0·9±0·06)fmol/μg膜蛋白,P<0·01,而受体亲和力K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nmol/L±1·3nmol/Lvs5·8nmol/L±1·0nmol/L,P>0·05)。肝硬化组基础门脉压升高(12·2mmHg±0·7mmHgvs5·3mmHg±0·6mmHg,P<0·01),系统动脉压降低(82mmHg±10mmHgvs114mmHg±9mmHg,P<0·01)。门脉注入PAF(1μg/kg)后,肝硬化组门脉压提高了32%(12·1mmHg±0·6mmHgvs16·0mmHg±0·7mmHg,P<0·01),升高幅度约为对照组的227%(4·1mmHg±1·0mmHgvs1·8mmHg±0·3mmHg,P<0·01),而系统动脉压在两组均下降(肝硬化组由82mmHg±10mmHg降至48mmHg±4mmHg,P<0·01;对照组由114mmHg±9mmHg降至52mmHg±4mmHg,P<0·01)。门脉注入BN52021(5mg/kg),肝硬化组门脉压降低了16%(14·6mmHg±1·6mmHgvs12·3mmHg±0·8mmHg,P<0·05),而系统动脉压在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硬化时肝脏合成PAF明显增加是循环血PAF升高的重要来源,并上调节肝的血流动力学影响门脉高压形成,其作用可被其拮抗剂BN52021部分逆转。
王春平韩军马雪梅董琨向轶苏淑慧冯永毅杨永平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肝硬化
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和疗效被引量:5
2012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居世界癌症死因第三位,在中国居第二位。手术切除率仅为20%~30%,因供体缺乏,肝移植术明显受限,因此多种局部消融术,如无水酒精、射频、激光、高强度聚集超声、微波和冷冻消融等在HC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氩氦超导靶向手术系统(氩氦刀)冷冻治疗HCC是近年发展的一项局部消融术,尽管在中国经皮氩氦刀治疗HCC已有较多应用,但世界范围内对该技术尚存争议。与应用广泛的射频消融术及其他热消融技术相比,氩氦刀冷冻治疗有产生较大的毁损面积及更为清晰可辨的治疗区域等优势。本文对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HCC的适应证、技术、患者管理、安全性及疗效进行评述。
王春平杨永平
关键词:消融技术冷冻疗法
肝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年随访(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背景:近年来发展的肝细胞移植作为肝衰竭及遗传性代谢性肝脏疾病的一种治疗措施日益受到重视。目的:随访2年评估1例人肝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设计:病例报告,随访2年。单位: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感染九科及生物工程研究室。对象:纳入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感染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例。经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用于移植的肝脏细胞由1名24岁供体提供,该供体生前签署过肝脏捐赠协议,且肝脏健康。方法:于2004-12在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放射科完成肝细胞体内移植。分离肝脏,获得人原代肝细胞并冷冻保存,复苏后经股动脉插管移植到受体脾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生化指标改变及脾脏核磁共振信号的改变。患者术后每半年复诊检测1次肝功能、凝血功能、B超及胃镜检查、MRI,随访2年。主要观察指标: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影像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并发症和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人肝脏可获取(1~2)×1010肝细胞,复苏后肝细胞存活率在60%以上,移植的肝细胞数为2×109个。②移植后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移植20个月后MRI提示脾脏内可见肝细胞信号。术后2年患者血总胆红素20μmol/L,直接胆红素7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16.75nkat/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33.44nkat/L,白蛋白37g/L,凝血酶原活动度90%,较术前明显改善(474.5,340.3μmol/L,400.08,1200.24nkat/L,38g/L,25%)。患者可从事正常一般家务活动及轻体力工作。未出现腹水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未出现移植排斥反应。患者多次复查B超及胃镜均提示肝硬化及食道静脉曲张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曾2次因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住院治疗。结论:肝细胞体内移植可改善肝功能,且未见移植排斥反应,但不能解
周霖杨永平王春平马威王华明马雪梅冯永毅苏淑惠王福生安林静齐冬颖陆荫英陈艳贾红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肝细胞移植随访
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评价经皮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采用EndocareCrocaresystem氩氦刀手术系统,B超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治疗300例HCC患者。结果300例HCC患者(BCLC分期:早期...
王春平陆荫英王新真安林静苏淑慧周霖陈艳贾红军冯永毅杨永平
文献传递
成人非典型胆管错构瘤(弥漫性)1例
2004年
董琨杨永平苏淑慧王春平张群峰
关键词:胆管错构瘤肝脏
经皮射频毁损治疗96例肝癌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评价射频毁损 (RFA)治疗原发性肝癌 (HCC)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RF - 2 0 0 0型射频治疗仪 ,在B超引导下经皮RFA治疗 96例HCC患者。结果 :96例HCC患者 (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72例 ,B级 18例 ,C级 6例 )共 14 7个肿块 (平均直径 6 .6 0± 3.13cm ,1.9~ 15cm ,完成 12 0次治疗 ,平均治疗1.3次。CT证实 14例瘤体未彻底毁损 (平均直径 9.5 1± 2 .82cm ,5 .0~ 15cm) ,2例失访 ,80例瘤体完全毁损(平均直径 6 .0 9± 2 .0 2cm ,1.9~ 13.7cm) ,其中 78例平均随访 9.2月 (1~ 16月 ) ,4 3例复发 (5 5 .1% ) ,其中 2 3例肿瘤原位复发 (2 9.5 % )。 35例未见复发 (44 .9% )。多因素相关分析 ,原位复发与肿块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 =0 .0 0 0 1)。 10例 (10 .4 % )发生并发症 ,无射频治疗相关的死亡。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吸收热 ;患者术后肝功能轻度损害 ,2周左右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 :经皮RFA是一种治疗HCC较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肿瘤直径是影响RFA疗效的主要因素。
彭晓君王春平任永强胡大荣
关键词:射频毁损原发性肝癌疗效安全性HCC疗效安全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