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巍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上皮
  • 6篇细胞
  • 6篇耳蜗
  • 5篇大上皮嵴
  • 4篇毛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新生大鼠
  • 2篇神经性
  • 2篇嗜热菌蛋白酶
  • 2篇毛细胞再生
  • 2篇感音
  • 2篇感音神经性
  • 2篇哺乳动物
  • 1篇电泳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药物
  • 1篇性药
  • 1篇嗅觉
  • 1篇嗅觉障碍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基因技术公司

作者

  • 9篇宋巍
  • 8篇翟所强
  • 6篇郑贵亮
  • 5篇胡吟燕
  • 4篇张媛
  • 3篇郭维维
  • 3篇郭维
  • 2篇孙建和
  • 1篇于宁
  • 1篇汪学勇
  • 1篇张延平
  • 1篇朱玉华
  • 1篇高维强

传媒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山东大学基础...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诱导新生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细胞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
2009年
目的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细胞(greater epithelial ridge,GER)转染Hath1基因,与耳蜗间质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方法取出生后第1天的大鼠耳蜗,利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纯的GER细胞,与耳蜗间质细胞共培养或转染Hath1基因培养,做免疫组化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GER体外培养具有增殖能力,GER与耳蜗间质细胞共培养或转染Hath1基因后,免疫组化MyosinVIIa阳性,扫描电镜部分细胞的表面可见不成熟的纤毛样结构,提示GER已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结论GER细胞作为毛细胞前体细胞可以实现体外培养,与耳蜗间质细胞共培养或转染Hath1后,可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
翟所强张媛宋巍孙建和郭维郑贵亮胡吟燕
关键词:毛细胞显微镜检查
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上皮细胞层的分离:酶消化与机械解剖可否使分离部分细胞失去活性
2005年
目的:探讨利用酶消化和机械解剖相结合方法分离新生大鼠耳蜗上皮细胞层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2/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进行。取新出生SD大鼠耳蜗基底膜后,将其放入含有嗜热菌蛋白酶的D-Hank溶液中,37℃孵箱孵育25min进行酶消化,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应用自制的超细钨丝刀进行显微机械分离。对分离的耳蜗上皮细胞层进行半薄切片硼砂甲苯胺蓝染色与耳蜗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形态对比。结果:①分离后的耳蜗基底膜上皮层在显微镜下呈透明的薄片样组织,其内的各种细胞形态保持完好。②硼砂甲苯胺蓝染色与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形态比较发现,分离的耳蜗基底膜上皮层只含有基底膜上的上皮组织,包括耳蜗感觉上皮和非感觉上皮,即只有内毛细胞、外毛细胞、小上皮嵴、大上皮嵴和支持细胞,是纯净的上皮组织而没有任何的结缔组织。结论:利用37℃和25min时间的酶消化法及机械解剖相结合的实验技术可以分离出纯粹的耳蜗上皮细胞层,为进一步纯化上皮内的各种细胞,进行各种基因转染试验以及耳蜗内的各种基础实验建立细胞模型并提供有效地实验手段。
宋巍胡吟燕郭维郑贵亮翟所强
关键词:耳蜗上皮细胞嗜热菌蛋白酶细胞分离
大鼠耳蜗大上皮嵴及小上皮嵴细胞永生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建立大鼠耳蜗大、小上皮嵴细胞永生细胞系。方法:取P1大鼠耳蜗,分离出耳蜗上皮薄片组织,并与含SV40-LT抗原的逆转录病毒共培养,从而实现细胞的永生化。利用单克隆法纯化细胞系,并通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细胞系进行鉴定。结果:大鼠耳蜗大、小上皮嵴细胞永生细胞系基本保持了细胞原代的表型特征:呈现上皮细胞样的多角形外观;不同世代的细胞均表达Isletl及SV40-LT抗原。该系目前已培养3个月,超过20代,传代时间为3~4d,传代比例为1:5。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耳蜗大、小上皮嵴细胞的永生细胞系,这为大、小上皮嵴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相关功能,特别是毛细胞再生及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聋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张媛郭维维宋巍郑贵亮翟所强
关键词:耳蜗大上皮嵴永生细胞系
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的分离和鉴定
普遍认为噪音,耳毒性药物,老化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毛细胞的缺失,变性,损伤是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但是毛细胞是位于内耳感觉上皮的终末分化细胞,以往的研究表明哺乳类耳蜗毛细胞损伤后是不能再生的。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探讨毛细胞发...
宋巍
关键词:耳蜗大上皮嵴感音神经性耳聋耳蜗毛细胞毛细胞再生
文献传递
哺乳动物毛细胞的再生机制被引量:3
2005年
宋巍翟所强
关键词:毛细胞再生感音神经性聋感觉上皮耳毒性药物哺乳动物分化细胞
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再生实验研究
目的为毛细胞的再生探索新方法和新手段,并为聋病的细胞移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用大鼠做实验,分离出耳蜗的大、小上皮嵴细胞,培养并转染 Hath1和 Math1基因,在各种不同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翟所强张媛汪学勇宋巍郑贵亮朱玉华于宁郭维维胡吟燕孙建和高维强
文献传递
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利用酶消化和机械解剖相结合分离大鼠耳蜗大上皮嵴(GER)的方法。方法:取出生后0~3d的SD大鼠耳蜗基底膜后,将其放入含有嗜热菌蛋白酶和少许DNA酶的DHank溶液中,37℃孵箱孵育25min进行酶消化,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显微机械分离;对分离的GER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扩增GER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Hes1的方法进行鉴定,并进行GER的原代培养以验证其活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分离的GER细胞是单一的上皮组织;对Hes1基因进行RTPCR分析表明,分离的GER细胞表达该基因;分离的GER具有活性并可以进行原代培养。结论:利用酶消化和机械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分离出纯粹的有活性的GER,为进一步建立GER细胞系,进行各种基因转染试验以及耳蜗内的各种基础实验建立细胞模型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
宋巍胡吟燕郭维郑贵亮翟所强高维强
关键词:耳蜗大上皮嵴嗜热菌蛋白酶
121例儿童嗅觉障碍病因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引起儿童嗅觉障碍的病因。方法 :为 12 1例嗅觉障碍儿童行嗅觉测试 ,并经鼻内窥镜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经检查 ,嗅觉障碍 12 1例患儿中嗅觉减退 10 3例 ,嗅觉丧失 2 9例 ,其中 11例一侧嗅觉减退 ,一侧嗅觉丧失。患慢性鼻窦炎 5 2例 (4 3.0 % ) ,变态反应性鼻炎 2 9例 (2 4 .0 % ) ,鼻息肉 14例 (11.6 % ) ,还有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结论 :慢性鼻窦炎是儿童嗅觉障碍的主要病因 ,变态反应性鼻炎也是重要因素。
郑贵亮宋巍刘文张延平翟所强
关键词:嗅觉障碍鼻窦炎鼻炎变应性常年性儿童
三种基因转录因子在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的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检测Math1、Hes1及Hes5在大鼠耳蜗大上皮嵴(greaterepithelial ridge,GER)的表达,初步探讨各基因对毛细胞分化和再生的作用。方法分别取出生当天(P0),出生后第1天(P1)、第3天(P3)、第4天(P4)和第5天(P5)大鼠耳蜗,利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相对纯化的GER细胞。Trizol法提取GER细胞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ath1、Hes1及Hes5在GER的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结果Math1在P0~P5大鼠GER均有表达,Hes1只在P0~P3大鼠GER有表达,而Hes5在P0~P5大鼠GER中均无表达。结论Math1的表达水平可能只有累积至一定量,才能诱导GER增殖、分化成毛细胞,并且此过程可能同时受Hes1的控制。
张媛胡吟燕宋巍郭维维翟所强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耳蜗上皮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