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自国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小说
  • 2篇第一人称
  • 2篇新历
  • 2篇新历史小说
  • 2篇虚构
  • 2篇生死
  • 2篇人称
  • 2篇历史小说
  • 2篇《生死疲劳》
  • 1篇当下
  • 1篇地方高校
  • 1篇第一人称叙述
  • 1篇虚构叙事
  • 1篇叙事功能
  • 1篇叙述声音
  • 1篇叙述者
  • 1篇学语
  • 1篇意味
  • 1篇语文

机构

  • 12篇佛山科学技术...

作者

  • 12篇李自国
  • 1篇万伟成
  • 1篇莫运平

传媒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江汉论坛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语文月刊
  • 1篇文教资料
  • 1篇中国教师
  • 1篇北京广播电视...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时代文学(下...
  • 1篇语文教学与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情感的真实看散文的虚构被引量:1
2006年
散文注重写实并不排斥虚构。散文表现的核心是真情实感,情感的真实让散文的虚构成为可能,散文通过虚构将物象转化为意象,以虚构的技法达到“假中见真”的艺术效果;散文的虚构遵循情感的逻辑,散文在虚构的过程中“敞开”了主体的情感世界,实现对真情实感的关注。
李自国
关键词:散文真情实感虚构
论小说《色·戒》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爱
2011年
张爱玲小说《色·戒》女主人公王佳芝奉命色诱、刺杀汉奸易先生,然而,易先生的温情触发了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情爱依恋,易先生在情欲和物欲方面满足王佳芝又催生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爱;以致在美人计即将大功告成的关键时刻,王佳芝临阵动摇放走易先生。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爱折射出作者张爱玲的爱情观。
李自国禹飚
关键词:温情情欲物欲
《祝福》中“我”与祥林嫂的故事
2023年
《祝福》中祥林嫂的后半生遭遇包裹在“我”返乡的经历和感受之中。为了探讨文本设置“我”的意义,对《祝福》进行叙事学解读,“我”作为小说人物参与祥林嫂的故事,“我”作为叙述者回顾祥林嫂的后半生遭遇。《祝福》这样设置“我”与祥林嫂的故事,使得《祝福》主题不仅仅是通过祥林嫂的故事反封建,还包含“我”从祥林嫂的不幸命运和悲惨结局中质疑启蒙。
李自国许丽娟
关键词:追述
论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我”被引量:1
2021年
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鲁迅小说有《社戏》《孔乙己》《故乡》《祝福》《阿Q正传》五篇,这五篇小说中都有“我”。“我”不仅是小说的叙述者,还是小说的人物。其课后习题也多涉及“我”。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李自国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社戏》《孔乙己》课后习题《故乡》鲁迅小说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应用型和地方性——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有机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课程体系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应用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以应用求生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地方性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特色求发展。
李自国万伟成莫运平
关键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论学习指导中的师生交往——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尽管国内外教育界关于学习指导的内涵界定及其实践框架的表述众说纷纭,但基本一致的是,学习指导的实质就是通过指导者的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学习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中小学学习指导的主体包括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班主任、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等,在校学习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可见,师生关系是学习指导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禹飚李自国
关键词:师生关系主体间性师生交往视域
讲述历史 反思人性——解读《生死疲劳》的叙述者被引量:4
2011年
莫言《生死疲劳》通过蓝千岁、蓝解放、"莫言"三个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讲述填补宏大叙事中语焉不详的普通个体生存状态等历史空隙,重构有别于主流正史的"个性化历史"。蓝千岁和蓝解放的"交谈性叙述"讲述蓝脸的单干故事,蕴含荒诞历史对个体自由的剥夺;蓝千岁"叙述自我"裂变成几个"经验自我"追忆西门闹六道轮回的悲剧命运,蕴含荒诞历史对个体生命的摧残;"莫言"作为叙述者,其"介绍性叙述"质疑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扭曲。三个叙述者的讲述凸显"个性化历史"中的人性因素,藉历史的荒诞造成普通个体的悲剧来反思荒诞历史进程中扭曲的人性。
李自国
关键词:叙述者人性
论新历史小说第一人称叙述
2006年
新历史小说中第一人称是叙述主体虚构出来的历史故事的讲述者,“我”作为叙述人物专司叙述职能而具有叙事功能的意义:在主观“讲述”历史的同时凸现历史叙事的当下感。
李自国
关键词:第一人称叙事功能当下
论《红高粱》的叙述视角被引量:1
2012年
《红高粱》中的"我爷爷"、"我奶奶"标志着莫言小说叙述视角的创新:一方面,叙述声音与叙述眼光不再统一于叙述者,而是由故事外的"我"提供叙述声音进行历史想象,故事内人物"我父亲"从亲历者角度回忆历史,这既对先辈传奇人生及其意义做出了不同的经验处理,又让抗日故事与爱情故事交错展开,凸显先辈的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叙述者"我"的现实与叙述焦点"爷爷"、"奶奶"的历史拼贴在一起,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相互交错,建构了现实与历史的对话。
李自国
关键词:《红高粱》叙述声音
浅析《阿Q正传》文题相悖的反讽意味
2009年
《阿Q正传》小说的题目与第一章《序》及其内容,第二、三、七、八、九章的标题与相应章节的内容南辕北辙、互相矛盾,具有反讽意味。"传"解构了此前史传小说的慕史倾向;"优胜"批判了国民的精神胜利法;阿Q式"革命"暗讽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大团圆"结局反思了国民性的弱点。
李自国肖海涛
关键词:大团圆反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