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杨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电视
  • 1篇动画
  • 1篇人类中心主义
  • 1篇神雕侠侣
  • 1篇生态批评
  • 1篇生态批评视域
  • 1篇苏曼殊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变革
  • 1篇闻一多
  • 1篇乌托邦
  • 1篇小说
  • 1篇曼殊
  • 1篇民初
  • 1篇精神生态
  • 1篇改编
  • 1篇《神雕侠侣》
  • 1篇拜伦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张杨
  • 1篇黄轶

传媒

  • 2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神雕侠侣》小说与电视、动画的改编
2014年
《神雕侠侣》从小说到电视剧再到动画剧,"情"之表现渐趋明朗,人物性格渐趋单一,文化内涵渐趋消解。从传播学角度入手,可以看到引起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播主体、媒介与受众的显著差异,导致其美学特征产生差异,进而使作品发生以上诸种变化。虽然这些表象上的变化在改编中是必然且可以理解的,但文学作品的影视、动画改编仍然必须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各自的美学特征,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张杨
关键词:《神雕侠侣》小说电视动画改编
从《哀希腊》四译本看清末民初文学变革
2015年
清末民初的《哀希腊》译介一开始就使拜伦作为一种精神资源介入知识分子的视野。1902年梁启超首开风气,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节译《哀希腊》一诗,基本奠定了拜伦中国阐释的基调,之后众多名家的《哀希腊》翻译实践掀起了拜伦"中国化"的热潮,并与晚清民初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亦步亦趋。以梁启超、苏曼殊、胡适、闻一多四译本为中心,可以窥见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发端与发展的进程,《哀希腊》前后译介中的种种细微变化,折射出文学现代转型之初的复杂图景,如多元文学观念的发露、白话与文言的最初分野、古典诗体与现代诗体的形式更迭等。
黄轶张杨
关键词:《哀希腊》拜伦苏曼殊闻一多
蓝色乌托邦——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水孩子》被引量:3
2016年
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的《水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儿童成长的童话故事,更是一个充满了生态智慧的文本,其中所描绘的海洋世界象征着作者理想中的生态和谐之境。金斯利将对工业革命的反思落脚于对人性的反思之上,重点批判了扭曲的欲望及"人类中心主义",并借汤姆"死亡—重生"的历程,揭示出人性完善对于生态和谐的重要意义。
张杨
关键词:生态批评人类中心主义乌托邦精神生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