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帆

作品数:12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生物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介入
  • 3篇血性
  • 3篇认知功能障碍
  • 3篇术后认知
  • 3篇术后认知功能
  • 3篇术后认知功能...
  • 3篇缺血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氧饱和度
  • 2篇增程
  • 2篇神经介入
  • 2篇七氟烷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羟考酮
  • 2篇脑血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11篇刘帆
  • 7篇马玉恒
  • 7篇李永旺
  • 3篇韩月鹏
  • 2篇张树峰
  • 2篇陈阳
  • 2篇张树峰
  • 2篇葛页
  • 1篇王坤
  • 1篇李曼
  • 1篇张福军
  • 1篇陈阳
  • 1篇王鹏飞

传媒

  • 2篇测控技术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数字技术与应...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纵膈肿物切除术中冠状动脉痉挛发作1例
2014年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体重65kg,术前诊断纵膈肿物,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开胸纵膈肿物切除术。术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诉既往体健,否认伴随疾病。
刘中光马玉恒李永旺张树峰陈阳韩月鹏刘帆
关键词:冠状动脉切除术痉挛肿瘤
一种高轨空间目标宽带一维像特征提取方法被引量:2
2021年
由于受到发射机功率和天线孔径的限制,地基空间目标探测雷达一般采用脉冲积累增程技术对高轨空间目标进行探测。针对脉冲积累条件下,空间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特性和轨道特性在目标识别和身份确认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相参处理的高轨空间目标宽带一维像特征提取方法,利用模拟同步轨道目标数据,成功获取了高分辨率宽带一维距离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目标的宽带一维像具有显著差异性,而同一目标不同时刻具有明显一致性。该技术可为高轨空间目标尺寸估计、个体确认和状态判别提供有力支撑。
刘帆葛页张福军王坤赵明旭张景东
关键词:脉冲积累增程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脑氧饱和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基于脑氧饱和度(S_(ct)O_2)监测,比较不同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S_(ct)O_2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关系。方法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基底动脉狭窄男性患者40例,根据麻醉维持期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入丙泊酚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连续监测患者的S_(ct)O_2和生命体征。分别于术前1d(基础值)、术后6h、术后24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将MMSE评分较基础值下降>2分定义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MMSE1和△MMSE2分别表示术后6和24h患者MMSE评分的变化。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术中发生体动、术后躁动的患者例数,以及患者的苏醒质量。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MMSE1与S_(ct)O_2相对下降最大值和POCD患者相应S_(ct)O_2水平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构成、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丙泊酚组的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用剂量均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值均<0.05)。丙泊酚组麻醉苏醒期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七氟烷组(P值均<0.05),S_(ct)O_2下降相对最大值和术后6h的POC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和术后24hPOCD的发生率,围术期平均和最低S_(ct)O_2,以及在麻醉诱导期间各时间点的S_(ct)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h,两组中共8例(20%)发生POCD,其S_(ct)O_2为55%~65%。S_(ct)O_2下降相对最大值与△MMSE1无线性相关关系(r^2=0.06,P>0.05),S_(ct)O_2为55%~65%的暴露时间与△MMSE1呈直线相关(r^2=0.91,P<0.05)。结论在神经介入手术中,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刘帆刘中光李永旺马玉恒
关键词:七氟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脑氧饱和度
不同全麻方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神经介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组(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各40例.围术期采用FORE-SIGHT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的脑氧饱和度(SctO2),分别于术前1d、术后6h、术后24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血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变化.记录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中体动以及苏醒期情况.结果:S组患者苏醒情况优于P组,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更少,SctO2下降的相对值更小,术后6h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介入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围术期能更好的维持脑氧饱和度,术后清醒更快,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
刘帆李永旺马玉恒刘中光
关键词:七氟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氧饱和度
乌司他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含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UTI对脑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年龄40-65岁,ASA分级Ⅰ、Ⅱ、Ⅲ级,BMI20-28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UTI(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UTI 1万U/kg,术后第1、2、3天延用0.5万U/kg(均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静脉滴注);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静脉滴注100ml生理盐水。手术前和术后第1、3天行外周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同时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天的认知功能。结果U组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在术后第1天[(279±140)、(17±6)μg,L]和第3天[(204±83)、(14±4)μg/L]均显著低于c组[第1天(373±142)、(22±8)p.g/L;第3天(307±116)、(18±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第1天[(28.5±1.0)分]显著高于c组[(27.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并改善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
刘中光刘帆马玉恒张树峰康艳娜李永旺
关键词:乌司他丁缺血性脑血管病白细胞介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开胸肺叶切除手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40-100 kg、BMI 18-25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Q组)和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组(S组)。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 h开启静脉镇痛泵(麻醉药液均由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其中Q组含羟考酮0.8 mg/kg、昂丹司琼12 mg,S组含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12 mg),机械泵行PCIA 48 h,输注速率2 ml/h,锁定时间15 min,自控按压0.5 ml/次。观察指标:术后6、24、48 h时行VAS评分、Ramsay评分,并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PCIA无效按压次数、恶心呕吐情况和镇痛满意度情况。结果 Q组患者术后6、24 h VAS评分均高于S组;Q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7%(5例),低于S组(30.0%,9例);两组Ramsay评分、术后48 h VAS评分和镇痛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盐酸羟考酮(0.8 mg/kg)用于开胸肺叶切除PCIA时,镇痛效果弱于舒芬太尼(2μg/kg),但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两种药物的镇静程度与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异。
马玉恒刘中光李永旺刘帆张树峰陈阳韩月鹏
关键词:舒芬太尼
相控阵雷达增程扩容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某型相控阵雷达对远距离小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性能不足,波束内跟踪目标数量较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增程扩容系统。该系统采用脉冲能量积累和扩展波束内目标数量技术,结合点迹提取和航迹建立方法,实现远距离小目标的检测跟踪以及目标跟踪数量的扩容功能。软件部分,在原有工作方式基础上,利用滤波检测技术,增加增程扩容系统工作方式。在硬件上设计了以DSP阵列信号处理板和GPU卡为核心的功能模块,实现超高速数据处理。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扩展雷达跟踪远距离小目标能力,增加雷达跟踪目标数量,航迹建立连续性好,达到了系统设计的目的和实际应用的要求。
张景东葛页赵明旭刘帆郭倩倩
关键词:相控阵雷达
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神经介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8岁、BMI为19~30 kg/m^2、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_1)至支架成功植入或拉栓成功前10 min(T_4)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为0.4~0.8μg/(kg·min)];B组患者在此期间持续泵注多巴胺[剂量为5~15μg/(kg·min)],此期间均维持两组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在支架植入成功后或拉栓成功后维持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低限,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的高灌注损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中心律失常(不包含快速房颤)、快速房颤的情况和患者的平均尿量。结果 2组患者均维持了良好的MAP,B组患者T_2、T_3、T_4各时间点HR均高于A组;B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快速房颤的比例高于A组;2组患者平均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神经介入治疗术时,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又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多巴胺。
张树峰刘中光李曼李永旺马玉恒韩月鹏刘帆陈阳
关键词: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
羟考酮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羟考酮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全麻)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神经介入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5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xy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羟考酮0.1 mg/kg、芬太尼1μg/kg,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情况,并记录拔管前1 min(T1)、拔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镇静镇痛评分及术毕不良反应(躁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Oxy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更短,拔管后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小,镇静效果更优,术后恶心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更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与芬太尼相比能更有效地抑制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拔管期的应激反应,改善苏醒质量.
刘帆马玉恒李永旺刘中光
关键词:全身麻醉羟考酮芬太尼
航天测控装备分布式组网跟踪测量技术研究
为适应未来高密度、常态化、多目标、多重干扰的任务形势,针对目前航天测控装备依赖指挥中心指挥和引导,独立参与跟踪测量任务、设备间缺乏有效引导方式的情况,研究分布式组网技术,对分布式组网的各种体制与工作机制进行了分析,从数据...
刘帆赵明旭王鹏飞饶江滨张宝年白银山黄笠
关键词:航天测控数据预处理改进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