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国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通化铁路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愈合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骨形态
  • 2篇骨折
  • 2篇骨折愈合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测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诱导骨
  • 1篇综合征
  • 1篇腕管
  • 1篇腕管综合征
  • 1篇肌电

机构

  • 3篇通化铁路医院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辽源市中医院

作者

  • 3篇贾国伟
  • 2篇丰景斌
  • 2篇张新
  • 2篇方秀统
  • 2篇牛丰
  • 2篇高鹏
  • 1篇苏光源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吉林医学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肌电电生理检测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意义
2004年
目的:探讨肌电电生理检测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意义。方法:用针电极记录拇短展肌动作电位,用表面电极记录拇指-腕、食指-腕、中指-腕感觉神经电位,腕-肘运动神经电位。结果:经过腕部的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少。严重病例于拇短展肌记录到失神经改变。轻度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后完全恢复。结论:肌电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尚不足以诊断者意义更大。
贾国伟苏光源
关键词:肌电电生理检测腕管综合征
独自诱导还是增强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骨的形成、骨折的愈合和骨的改建过程中均有生长因子参与,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选用SD大鼠40只制作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每组10只。将充满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7mm明胶海绵条分别置入该组骨弧形缺损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400ng,每3天1次,共3周。术后第3,6周分别选取5只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形成情况,同时取骨缺损处标本光镜检查其病理改变。结果:实验过程中40只大鼠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影像学显示在第3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缺损处没有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5只大鼠骨缺损处均有骨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骨形成比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范围大、密度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骨缺损处的骨形成范围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少。
方秀统牛丰张新高鹏贾国伟丰景斌
关键词:骨折愈合内皮生长因子骨生成骨形态蛋白质类
骨形态生成蛋白在诱导骨形成过程中同时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的剂量依赖性效应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血管生成与早期骨形成密切相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最有利的血管生成因子。探讨骨形态生成蛋白在骨生成过程中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08在吉林大学预防医学院地方病研究所完成。取12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2mg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4mg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6mg组,每组10只。①模型建立:大鼠氯氨酮腹腔注射麻醉后,于右侧股骨前外侧长约2cm处分离至肌肉间隙,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置入充满不同剂量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7mm明胶海绵,对照组肌间隙仅置入明胶海绵,缝合伤口。②肌肉组织标本病理观察:分别于术后3,7d每次每组随机选取5只在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肌肉组织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③肌肉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NA的表达测定:确定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对照β-肌动蛋白引物序列,取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肌肉组织标本病理改变:伤后3d骨形态发生蛋白各组比较差别不显著。伤后7d可见软骨细胞分泌的骨基质成分出现,并且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4剂量的增加而增加。②各组大鼠肌肉组织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NA的表达:伤后3d骨形态发生蛋白各组表达未检出。伤后7d电泳分析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β-肌动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42mg组,4mg组和6mg组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0.92±0.14,1.07±0.11,1.09±0.19,0,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46mg组显著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mg组(P<0.05)。结论:实验结果论证了骨形态发生蛋白引诱骨形成过程中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形成,并且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4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促进和加速骨形成。
方秀统牛丰张新高鹏贾国伟丰景斌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