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良友
-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敲除核糖体蛋白s15a可在体外和体内抑制人肾癌细胞的生长
- 核糖体蛋白s15a(rps15a)是核糖体蛋白基因家族的成员,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然而,RPS15a在肾细胞癌(RCC)进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通过比较来自RCC组织的公开数据和逆转录定量聚...
- 梁嘉宇唐涌泉刘志洪王显丁唐良友邹子君周川吴侃张富勋张帆卢一平
- 文献传递
- 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和大鼠肾移植模型中,MIR-155的表达增加与同种异体移植状态异常相关
-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155在器官移植中具有诊断价值。据报道,MIR-155的失调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我们通过总结相关证据,探讨MIR-155失调与移植受者各种同种异体移植功能障碍...
- 梁嘉宇唐涌泉刘志洪王显丁唐良友邹子君周川吴侃张富勋张帆卢一平
- 文献传递
- 肾移植后程序性活检监测下诊疗对移植疗效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2018年
-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应用程序性活检(protocol biopsy,PB)指导临床诊疗提升患者预后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5月期间的相关文献,收集所有比较肾移植后根据PB结果及时进行相关干预与仅依据临床经验进行常规治疗患者之间疗效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RCT共698例受试者。PB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的1年与2年受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0.9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7,1.01),P=0.39;2年:RR=1.00,95%CI(0.97,1.02),P=0.72],两组术后1年与2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年:RR=1.01,95%CI(0.99,1.04),P=0.29;2年:RR=1.02,95%CI(0.99,1.06),P=0.19];两组平均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0.45 m L/(min·1.73 m2),95%CI(–3.77,4.67)m L/(min·1.73 m2),P=0.83],PB组血清肌酐低于对照组[MD=–0.46 mg/d L,95%CI(–0.63,–0.29)mg/d L,P<0.000 01]。随访期间两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3,95%CI(0.69,2.19),P=0.48]。结论现有证据不支持术后常规对移植肾行PB。然而受限于较小的样本量与较短的随访时间,是否需要在特定人群中施行PB仍需要大样本、长期的RCT研究来明确。
- 张若晨刘志洪刘志洪唐良友邹子君姜亮王玉杰唐涌泉卢一平
- 关键词:肾活检疗效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 第一部分、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
- 唐良友
- 关键词:膀胱肿瘤吡柔比星膀胱灌注META分析
- 文献传递
- IGFBP-3基因-202A/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基因-202A/C多态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以中国四川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98例膀胱癌患者为病例组,15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单核苷酸多态性(rs285474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IGFBP-3-202A/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65,P=0.002;X2=11.545,P=0.001)。携带AA基因型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0.224倍(OR=0.244,95%CI=0.109—0.549,P:0.001),携带等位基因A是等位基因C的0.531倍(0R=0.531,95%CI=0.368—0.766,P=0.001)。基因型AA和AC较基因型CC发生浸润性膀胱癌风险显著降低(D尺=0.211,95%CI=0.081~0.548,P=0.001;OR=0.150,95%CI=0.036~0.631,P=0.010),携带等位基因A发生浸润性膀胱癌风险是携带等位基因C的0.363倍(OR=0.363,95%CI=0.191~0.691,P=0.002)。结论IGFBP-3-202A/C多态性可能是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 王魏龙唐良友王定勇
- 关键词:膀胱肿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比较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1988-01~2009-12期间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CBM-disc等文献资料库,以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三种杂志。纳入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所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 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符合要求的RCT研究,共包括1196例患者;②所纳入的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退出或失访、意向性分析和基线情况的描述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分,结果质量均为B级。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随访2年时膀胱癌复发率与丝裂霉素C比较,OR=0.4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与丝裂霉素C比较,OR=0.96,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后出现血尿与丝裂霉素C比较,OR=0.66,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膀胱癌术后推荐使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效果好,副反应小。
- 唐良友何庆鑫胡轩张雁钢
- 关键词:膀胱肿瘤吡柔比星丝裂霉素CMETA分析
- 胡桃夹综合征临床指标与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的关系被引量:5
- 2015年
- 胡桃夹综合征是由于左肾静脉(LRV)通过腹主动脉(A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夹角时受压,使左肾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血尿、蛋白尿、胁腹痛、精索静脉曲张等)[1]。目前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金标准为逆行性左肾静脉造影与肾-腔静脉压力差测定,但逆行性左肾静脉造影与肾-腔静脉压力差测定为有创性检查,大多数患者不接受,目前,影像检查主要依据超声及CT(MDCT)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
- 王魏龙唐良友赵修民王定勇
- 关键词: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技术诊断逆行性
- 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MPCNL)用于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单侧上尿路结石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一组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MPCNL)进行一期单通道上尿路取石,另一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MPCNL治疗的60名患者中,结石清除的有55名,清除率为91.17%,手术时间平均为77分钟,住院时间平均为5.3天。术中平均出血100 mL,术后发生大出血者一例,经输血后好转,术后发热者38例,发热比例为63.3%,尿液转清时间平均为2.5天。应用开放式手术的60名患者中,结石清除的有39例,清除率为65.0%,平均手术之间为112分钟,住院时间平均为18.1天,术中平均出血380 mL,术后发生大出血者9例,经输血后好转,术后发热者43例,发热比例为71.2%,尿液转清时间平均为8.6天。结论:MPCNL方法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明显比开放式手术好,具有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感染少以及患者恢复快的优点。
- 郭霖森钟琳田峰唐良友赵修民季惠翔
-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
- 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机用于辅助上尿路结石排石疗效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对上尿路结石碎石术后运用Friend-Ⅰ型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机(EPVL)辅助排石的疗效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网光盘数据库从建刊至2016年3月期间的相关文献,收集所有比较上尿路结石碎石术后运用EPVL辅助排石患者与传统排石疗法患者之间疗效差异的随机对照实验(RCT)与半随机对照实验(Quasi-RCT),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篇RCT与Quasi-RCT。EPVL组首日排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4.95, 95% CI:3.35~7.32, P〈0.000 01);EPVL组1周后(OR=3.13, 95% CI:1.95~5.04,P〈0.000 01)及两周后(OR=4.50, 95% CI:2.02~10.00,P=0.000 2)结石排净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EPVL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现有证据支持在临床中运用EPVL协助上尿路结石碎石术后的排石治疗。然而受限于本研究较小的样本量,能否在临床中常规运用EPVL协助排石治疗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研究来明确。
- 张若晨秦鑫刘志洪唐良友邹子君梁嘉宇王玉杰唐勇泉卢一平
- 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 吡柔比星与卡介苗比较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与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1988-01~2009-12期间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等文献资料库,以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三种期刊。纳入吡柔比星与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所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8个符合要求的RCT研究,共754例患者;②所纳入的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退出或失访、意向性分析和基线情况的描述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质量均为B级。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随访1年膀胱癌复发率与卡介苗比较,OR=0.78,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随访2年膀胱癌复发率与卡介苗比较,OR=0.77,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与卡介苗比较,OR=0.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后出现血尿与卡介苗比较,OR=0.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据本研究结果,膀胱癌术后推荐使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效果好,副反应小。
- 唐良友何庆鑫胡轩张雁钢
- 关键词:膀胱肿瘤吡柔比星卡介苗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