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月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综...
  • 1篇阳性
  • 1篇药物
  • 1篇医院患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支睾吸虫病
  • 1篇双阳性
  • 1篇综合征
  • 1篇吸虫
  • 1篇吸虫病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慢性
  • 1篇慢性乙型
  • 1篇慢性乙型肝炎
  • 1篇慢性乙型肝炎...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北京铁路局
  • 1篇怀化市第三人...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吕月
  • 1篇窦晓光
  • 1篇周一萌
  • 1篇刘培慧
  • 1篇王静艳
  • 1篇盛秋菊
  • 1篇李亮
  • 1篇丁洋
  • 1篇张翀
  • 1篇陈文政
  • 1篇张翀
  • 1篇丁姗
  • 1篇牛志强
  • 1篇杨浩
  • 1篇孙继芬
  • 1篇李尧

传媒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BsAg/抗-HBs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毒学特点
丁洋吕月窦晓光王静艳张翀盛秋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为早期识别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收治SFTS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特征。结果40例患者中60~69岁最多(35.00%),男性多于女性(23∶17)。患者多于8~9月发病。有明确蜱虫叮咬史15例(37.50%),有明确田间或野外作业史者30例(75.00%)。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主要体征为淋巴结肿大,皮肤瘀点瘀斑,部分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主要实验室检查异常为WBC、PLT减低,肝功能ALT、AST升高,心肌酶谱CK、CK-MB、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升高。胰腺受累以血脂肪酶升高为主。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钾血症及低钠血症。铁蛋白增高36例(90.00%),降钙素原均轻度升高。经治疗后恢复正常35例(87.5%),昏迷状态自动出院5例(12.5%)。结论有蜱虫叮咬史及野外作业史人群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易感人群,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多脏器功能受损。早期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提示预后差。
周一萌李尧吕月牛志强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我国不同地区三甲医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比较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总结东南、西北、中南、东北、华北以及华东地区2014年6月—2015年6月9个大型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院且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对其痰、分泌物、血液等进行分离培养。药敏实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并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计数、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地区住院患者共分离1 95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中心ICU(16.63±4.36)%、神经外科(15.97±4.28)%、普通外科(14.29±2.01)%和心血管内科(17.92±2.66)%。样本来源主要是痰(72.84±3.52)%,其次还主要来源于尿液(7.38±1.53)%和胸/腹水(5.65±1.89)%。鲍曼不动杆菌对本实验中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心血管内科和中心ICU最多,可能是由于病人抵抗力虚弱造成的。就当前来看,鲍曼不动杆菌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因此,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检测,防止其播散流行,是最好的感染控制的方式。
李亮刘培慧吕月丁姗陈文政祝秋实延娟杨浩彭杰敏孙继芬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介绍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吕月张翀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