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cr-1及pmrAB介导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粘菌素耐药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粘菌素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2017年临床分离的1988株大肠埃希菌,通过琼脂稀释法筛选粘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包括粘菌素在内的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检测和测序分析与粘菌素耐药相关基因mcr-1和pmrAB。接合转移试验验证携带mcr-1耐药基因质粒的转移性。S1-PFGE及Southern blot对携带mcr-1耐药基因质粒的菌株进行定位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粘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序列型(ST)。结果通过琼脂稀释法筛选共计获得6株粘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分析显示,6株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表型。通过PCR检测与测序分析显示,6株菌中有4株菌携带mcr-1,其余两株菌中存在pmrB基因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换(L167P)。接合转移试验、S1-PFGE及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显示,4株mcr-1阳性大肠埃希菌的质粒位于大小约为60kb可接合性质粒上。MLST分析显示6株菌间存在6种不同的ST型。结论本研究中mcr-1及pmrAB基因的突变是介导大肠埃希菌对粘菌素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临床中须进一步监测粘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产生与传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粘菌素耐药菌株的扩散。
- 严鸣光钟芳芳殷卫兵李志强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粘菌素耐药机制
- 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120例LDH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和观察组(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邻近节段活动度低于对照组,ODI评分、腰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患者效果显著。
- 蒋亚男韩文龙李腾史君李志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 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与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确诊为产褥期 CVST 急性期、恢复期(n =26)患者和对照组(n =30)血浆 D﹣二聚体、血清 Hcy 及 hs﹣CRP 水平,并分析 D﹣二聚体、Hcy 及 hs﹣CRP 水平与 CVST 发病的相关性。结果产褥期 CVST 患者急性期 D﹣二聚体、Hcy、hs﹣CRP 水平分别为(2.8±0.5)mg/L、(22.7±9.4)μmol/L、(26.8± 8.3)mg/L,均高于恢复期[(0.5±0.3)mg/L、(9.4±5.6)μmol/L、(8.4±4.3)mg/L]和对照组[(0.4±0.2)mg/L、(8.7±5.2)μmol/L、(7.6±4.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 D﹣二聚体、Hcy、hs﹣CRP 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Hcy、hs﹣CRP 水平与产褥期 CVST 的发病相关(OR =2.724、2.051、2.281,95%CI 为1.074~3.582、1.128~2.264、1.082~2.716)。结论血浆 D﹣二聚体、血清 Hcy 及 hs﹣CRP 水平升高与产褥期 CVST 的发病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于 CVST 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白琳李志强路文革许晓峰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反应蛋白
- 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5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分成3组,经氯吡格雷治疗14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改变。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d后EM组,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M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EM组和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治疗后7d(P<0.05),P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后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7天和用药第14天PM组的CD62P、PAC-1表达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EM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形态可能是影响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 李志强张建平路文革李玉林杨硕贺显君马瑜徐忠海代全德赵明
- 关键词:氯吡格雷CYP2C19脑梗死CD62PPAC-1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规律服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剂量≥1a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7例,根据有无卒中复发分为无卒中复发组119例和卒中复发组28例,2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YP2C19*2、*3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卒中复发组患者合并糖尿病(39.3%)、既往卒中史比率(28.6%)高于无卒中复发组(19.3%、11.8%)(P<0.05);卒中复发组CYP2C19*1/*1基因型和*1等位基因频率(28.6%、53.6%)低于无卒中复发组(46.2%、67.2%)(P<0.05),CYP2C19*2/*2基因型和*2等位基因频率(14.3%、39.3%)高于无卒中复发组(6.7%、26.9%)(P<0.05);卒中复发组CYP2C19*3等位基因频率(7.1%)与无卒中复发组(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215,95%CI:1.284~12.214,P=0.008)、既往卒中史(OR=3.236,95%CI:1.324~10.329,P=0.015)和CYP2C19*2等位基因(OR=2.792,95%CI:1.245~6.436,P=0.014)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效果差,卒中复发的风险增高。
- 张建平李志强贺显君代允义路文革徐忠海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
- 急性脑梗死患者P2Y12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P2Y12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11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P2Y12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P2Y12基因上G52T位点是否存在突变分为G52T突变组和G52T非突变组,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情况分为快代谢型(EM)组、中代谢型(IM)组和慢代谢型(PM)组,比较同基因不同分型各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CD62P、纤维蛋白原受体1 (PAC-1)表达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根据P2Y12基因分, G52T突变组36例(32.4%), G52T非突变组75例(67.6%)。根据CYP2C19基因分, EM组42例(37.8%), IM组53例(47.7%), PM组16例(14.5%)。用药前,同基因不同分型各组CD62P、 PAC-1表达水平和NIHS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与用药前相比,给予氯吡格雷第7日和第14日, G52T突变组、 G52T非突变组、 EM组和IM组CD62P、 PAC-1表达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减少(P <0.05), PM组CD62P、 PAC-1表达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 G52T突变组和非突变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 EM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PM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2Y12基因G52T位点突变可能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无关, 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和临床疗效。
- 曹继宗王云龙李志强李玉林贺沁王继创张怡青张守涛
- 关键词:氯吡格雷脑梗死细胞色素P450CYP2C19
- 氯吡格雷抵抗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患者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ABCB1、CYP2C19和P2Y12受体等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进行相关基因型检测,并结合其他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实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林的疗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 李志强张建平路文革
- 关键词: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缺血性脑卒中个体化治疗
- 活络骨康丸治疗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活络骨康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实验组)10只采用灌胃法,给予烈性酒(酒精度46%)10 mL/(kg·d),灌胃90 d后停止,改用活络骨康丸0.84 g/(kg·d)灌胃60 d。B组(模型组)10只给予烈性酒(酒精度46%)10 mL/(kg·d)灌胃90 d后改为常规喂养60 d。N组(正常对照组)10只予10%葡萄糖溶液10 mL/(kg·d)持续灌胃150 d。三组抽血取材,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观察股骨头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A组软骨区可见软骨下潮线分离,骨小梁变细,骨松质髓腔数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软骨缺失,骨小梁大量断裂,骨松质髓腔数明显少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三项指标(血清总胆固醇浓度、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甘油三酯浓度)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三项指标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骨康丸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浓度,促进兔股骨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防止骨质破坏吸收,延缓股骨头坏死的病程进展,活络骨康丸可用于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 王国宾王少华侯颖周李科伟白玉李志强李征
- 关键词:活络骨康丸酒精股骨头坏死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单抗组和双抗组,单抗组行阿司匹林(100 mg/d)单药治疗,双抗组行阿司匹林(100 mg/d)与氯吡格雷(75 mg/d)联合治疗,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术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上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结果:治疗1周后,2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1周后(P<0.01),且双抗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单抗组(P<0.01)。治疗1周后,2组的CD62p、CD63、PMA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2周后,双抗组CD62p、CD63、PMA显著低于同组治疗1周后(P<0.01),单抗组CD62p、CD63显著低于同组治疗1周后(P<0.01);治疗2周后,双抗组CD62p、CD63、PMA显著低于单抗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
- 代允义严鸣光姜波李志强张建平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血小板活化
- 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例孕产妇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30例,伴呕吐23例,精神异常3例,视物模糊12例,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7例,痫性发作6例,意识障碍10例,感觉障碍5例,病理征阳性17例,视乳头水肿22例,合并发热5例,均经头颅CT、MRI/MRV及DSA检查确诊。19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抗凝治疗,痊愈16例,存留功能障碍2例,1例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合并脑内出血、脑疝形成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3例重症患者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痊愈8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3例妊娠早期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6例妊娠晚期患者评估胎儿产后有存活可能,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5例新生儿存活,1例早产儿死亡。结论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当孕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时,应高度警惕CVST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及时行抗凝、多途径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白琳代允义李志强代全德许晓峰
- 关键词: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抗凝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