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造影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粥样...
  • 2篇超声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胆道
  • 1篇胆管
  • 1篇胆管引流
  • 1篇胆管引流术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机构

  • 5篇沈阳市第四人...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阳
  • 2篇金晓宇
  • 2篇唐少珊
  • 2篇栗印军
  • 1篇杨泽辉
  • 1篇任培培
  • 1篇曲巍
  • 1篇张略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一组患者实施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氯沙坦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血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的血压水平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数据相近(P>0.05),比较血尿酸水平,两组之间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明显是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两种药物在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水平方面效果相当,但氯沙坦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效果明显比缬沙坦更优越。
王阳
关键词: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氯沙坦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病因导致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病因导致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衰组,根据病因不同再分为3个亚组即,高血压导致心衰组,陈旧心肌梗死导致心衰组,其他原因如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导致心衰组,每组各5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衰组患者和对照组体检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心衰组患者T3、FT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心衰的加重T3、FT3渐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FT4、T4、TSH无差异。心衰组患者之间,每两组比较T3、FT3下降程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T3、FT3水平下降程度与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金晓宇王阳栗印军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慢性心力衰竭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45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17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RDW,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DW与hs-CRP、IL-2、IL-6、TNF-α的关系,多元回归Logistic法分析冠心病发病影响及预测因素。结果观察组外周血RDW3级、RDW4级者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RDW4级者多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 均<0.05);观察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hs-CRP 与RDW1、RDW2、RDW3、RDW4呈正相关(r 分别为0.82、1.35、1.49、1.98,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及预测因素(95%CI 为5.311~9.352,P =0.03)。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RDW 升高,并随病情严重程度有增高趋势,检测此指标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张略曲巍王阳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超声造影引导下生理盐水胆道注入在超声检测胆总管残石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取石术后经鼻胆引流管(ENBD)超声造影引导下生理盐水注入,观察胆总管残石及其应用价值。方法5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后留置ENBD。术后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经ENBD生理盐水注入超声检查,观察胆总管位置、走行、通畅性及有无残留结石,分析注水前后胆总管显示情况及残石的检出率。结果55例患者中1例注入造影剂后未见显影,其余54例注入成功,经ENBD内注入造影剂后,胆总管显示为管状强回声,胆总管走行清晰可见。54例注水前后胆总管长度及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4±1.76)cm对(6.09±1.46)cm,(0.58±0.30)cm对(1.11±0.98)cm](t长度=12.393,t宽度=3.907,均P〈0.001)。注水前胆总管全程显示率为13.0%(7/54),注水后胆总管全程显示率为90.7%(49/54)。注水前未发现可疑胆总管残石,注水后疑似有5例患者存在胆总管结石,其中4例行ERCP检查,3例证实为胆总管结石,1例未见明显结石,另1例经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测术证实。结论经ENBD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胆总管走形及畅通性,在其定位和引导下注入生理盐水超声检查可提高胆总管显示率,进而提高对残留结石的检出率。
王阳唐少珊
关键词:超声造影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老年人心血管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血管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胺碘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07%;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择药物的类型和剂量,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任培培王阳
关键词:心血管药物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EMMPRIN、MMP-2表达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5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86例(SAP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7例(AC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qRT-PCR法检测三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EMMPRIN、MMP-2蛋白及mRNA表达,对EMMPRIN mRNA、MMP-2 mRNA与粥样硬化斑块分型、冠脉造影粥样斑块病变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EMMPRIN、MMP-2在ACS组及SAP组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NC组(P均<0.05)。EMMPRIN mRNA、MMP-2 mRNA在ACS及SAP组中表达与粥样硬化斑块分型、冠脉造影粥样斑块病变分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1、0.391、0.275、0.142,P均<0.05)。ACS组及SAP组中EMMPRIN mRNA、MMP-2在软质斑块及Ⅱ型表达量较高。结论 EMMPRIN及MMP-2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表达上调,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金晓宇王阳栗印军杨泽辉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2
腔内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腔内超声造影逐渐进入临床视野。其主要是通过将造影剂直接或间接注入机体的生理性或非生理性管腔使其显影,从而观察管腔的形态以及其内灌注情况等。目前多数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临床应用范围及价值还需进一步确认。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临床上腔内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且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阳唐少珊董天娇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