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

作品数:2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9篇理学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干细胞
  • 6篇细胞
  • 6篇纤维细胞
  • 6篇表皮干细胞
  • 6篇成纤维细胞
  • 5篇创面
  • 4篇信号
  • 4篇信号通路
  • 4篇增生
  • 4篇通路
  • 4篇瘢痕
  • 4篇NOTCH信...
  • 4篇NOTCH信...
  • 3篇愈合
  • 3篇肌成纤维细胞
  • 2篇代谢
  • 2篇蛋白
  • 2篇增生性瘢痕
  • 2篇增生性瘢痕成...
  • 2篇生物大分子

机构

  • 27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清华大学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7篇王鹏
  • 12篇舒斌
  • 11篇谢举临
  • 10篇刘建
  • 9篇祁少海
  • 9篇刘旭盛
  • 8篇徐盈斌
  • 6篇陈蕾
  • 6篇王志鹏
  • 3篇胡志成
  • 3篇施彦
  • 3篇朱家源
  • 3篇唐锦明
  • 3篇赵菁玲
  • 3篇周子恒
  • 2篇杨荣华
  • 2篇张逸
  • 2篇唐冰
  • 1篇张利军
  • 1篇谢小英

传媒

  • 9篇化学教育(中...
  • 4篇中华损伤与修...
  • 2篇第九届全国创...
  • 1篇大学化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将医学知识引入基础化学教学之探索:以牙科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医学向来是化学和生命科学密不可分的兄弟学科和下游学科,很多化学原理在医学中得以体现。同时,众多化学发现、物质和技术也被应用于医学发展。对于生理学与医学相关问题的认知和讨论具有加深学生对对应基础化学理论认识的作用,从客观理性和直观感性上促进其对化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感知。以牙科医学为例,探索将医学知识与基础化学教学相结合,系统讨论其中涉及的若干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问题,希为相关学科的教学提高素材与借鉴。
王志鹏王志鹏蒋振雄汪璐马新雨尹晟王鹏王鹏张军
关键词:牙科化学专业本科教育
皮肤源祖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皮肤源祖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的可能,为创面愈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培养的第三代皮肤源祖细胞分成5组,分别予以0,20,40,100, 500 ng/ml浓度的人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进行处理;再将皮肤源祖细胞予...
舒斌谢举临徐盈斌施彦刘建王鹏刘旭盛祁少海
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的介绍与其在异相亲核取代反应中的应用——介绍一个国外本科生实验并讨论其相关问题
2019年
介绍了一个国外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介绍了实验设计与流程,分析了实验结果,并讨论其相关的问题。该实验涉及到整套的现代有机合成流程,如薄层层析色谱(TLC)技术与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并通过半微量反应的设计,减少对环境有害物质的使用,体现了'绿色化学'的设计理念,值得国内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借鉴与学习。
马新雨王志鹏许兵王鹏缑允梓颜惠娟蒋振雄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剂亲核取代反应
微藻生物燃料及高价值产物的代谢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微藻是当今代谢工程领域最具潜力的燃料生物质来源之一.其结构简单、基因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其可通过不同的代谢工程手段得到丰富多样的生物燃料和高价值产物.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微藻在脂质、氢气、乙烯、醇类、脂肪醇和脂肪烃、糖类、萜类及其他高价值产物的生产中取得的进展,并通过介绍着眼于改变光合作用关键酶体或复合物以提升生物质产量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质合成代谢途径的改变对上游光合作用的潜在影响.结合系统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高效的微藻株系,改变碳流方向以提升生物质的合成效率,实现高效地同源重组,提高外源基因在微藻内的表达效率是微藻代谢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各个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改良微藻代谢的新模式,以期对微藻代谢研究及后续的工程改造有所启示.
郑艺郑艺蒋振雄王鹏王鹏马新雨许兵王鑫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微藻生物燃料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
动物创面观察及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实验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动物创面观察及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动物创面打包缝合不仅费时费力、且不便于观察创面疗效进展及拍照留取资料,同时还存在动物易咬伤创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动物创面观察...
王智勇朱家源胡志成徐海琳杨浩王鹏
生物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估算法
2020年
生物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在科学定量分析中非常重要,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可进行精确的计算,而需要基于聚合物大小进行估算。通过回归生物大分子之高分子本质,系统性地分析以单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出发进行估算的方法。以蛋白质和单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为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和比较基于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估计法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的可能最大误差。同时指出一个关于双链DNA常被忽略的知识。
王志鹏王志鹏车子良马新雨汪璐姜汉杰王鹏王鹏
关键词:生物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碱基脱氧核糖核酸
Wnt和Notch信号通路在创面愈合中的调节作用及'对话'
目的:研究Wnt和Notch信号通路对创面愈合的调节作用.方法:取75只SD大鼠幼鼠(10-11d),早期用Brdu标记ESCs,60d后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外,余5组按要求分别...
施彦王鹏唐锦明谢举临舒斌杨荣华徐盈斌邢帮荣刘建陈蕾祁少海刘旭盛
关键词:创面愈合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表皮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表皮干细胞(ESC)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方法从10只1~3 d龄SD大鼠提取ESC,实验选用第2代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bFGF组、TGF-β1组、bFGF+SU5402组和TGF-β1+SB505124组和对照组,各干预组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 ng/mLbFGF、10 ng/mLTGF-β1、10 ng/mLbFGF+10μM-SU5402(bFGF受体抑制剂)、10 ng/mLTGF-β1+1 uM-SB505124(TGF-β1受体抑制剂),对照组不做处理,于处理后即刻、1、3、7、10 d 5个时间点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以MTS法检测各组ESC增殖情况,取各组处理后10 d细胞以Transwell法检测迁移能力,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Ⅲ型胶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bFGF组ESC较对照组增殖能力(t=6.65,P<0.01)及迁移能力(t=7.50,P<0.01)显著增强,MMP-1表达(t=12.90,P<0.01)明显增高,而α-SMA(t=-30.31,P<0.01)、Ⅰ型胶原(t=-10.61,P<0.01)和Ⅲ型胶原的表达量明显偏低(t=-7.91,P<0.01);TGF-β1组ESC与对照组相比增殖能力(t=-3.36,P<0.05)及迁移能力(t=-3.96,P=0.01)显著减弱,MMP-1表达(t=-8.81,P<0.01)明显减少,而α-SMA(t=15.92,P<0.01)、Ⅰ型胶原(t=-16.47,P<0.01)和Ⅲ型胶原(t=22.80,P<0.0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偏高;bFGF+SU5402组ESC增殖迁移能力及分化程度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而TGF-β1+SB505124组ESC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t=9.81,P<0.01)。结论 bFGF可以显著促进ESC增殖和迁移,进而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形成;而TGF-β1在抑制ESC增殖及迁移,进而促进Ⅰ、Ⅲ型胶原的形成。
王鹏舒斌徐盈斌祁少海刘旭盛刘建周子恒陈蕾周飞谢举临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表皮干细胞肌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体外构建3D细胞压力培养模型研究压力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采用Flexcell-5000C压力系统和鼠尾I型胶原构建3D细胞压力培养模型,在体外细胞水平探讨压力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的作用。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HSFb,采用Flexcell-5000C压力系统和鼠尾I型胶原体外构建HSFb 3D培养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未施压)、10 mmHg压力组、20 mmHg压力组、30 mmHg压力组。通过免疫荧光观察不同压力下HSFb的表型变化;Ki-67/E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SFb增殖能力;Annexin-V-PI流式双染检测HSFb凋亡;PI流式单染检测HSFb细胞周期;划痕实验检测HSFb迁移能力。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HSFb表型随着压力增大逐渐向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FB)转变,且在30 mmHg压力下最显著;Ki-67/Edu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SFb增殖能力与压力值成反比,20 mmHg、30 mmHg组较对照组HSFb增殖能力显著降低(F=10.61,P=0.0037),而其余各组组间HSFb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V-PI流式双染显示:相比于对照组、10 mmHg压力组、20 mmHg压力组及30 mmHg压力组HSFb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8,P<0.0001),而10、20 mmHg压力组HSFb早期凋亡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流式单染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10 mmHg压力组及20 mmHg压力组,30 mmHg压力组G0/G1期HSFb百分比显著升高(F=21.58,P=0.0003),S期及G2/M期HSFb百分比显著下降(F=93.89、54.11,P<0.001、=0.0066);相比于对照组,10 mmHg及20 mmHg G0/G1期HSFb百分比显著升高,S期及G2/M期HSFb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而20 mmHg与10 mmHg相比,HSFb细胞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 mmHg压力组HSFb迁移能力明显下降(t=10.66,P=0.004)。结论基于Flexcell-5000C压力系统和鼠尾I型胶原构建的3D细胞压力培养模型便捷稳定,压力值实时可调可控,成功验证了压力能够抑制HSFb增殖、迁移,且促进其凋亡
刘宁王鹏蔡瑞昭李猛智赵菁玲陈蕾舒斌刘旭盛祁少海
关键词:瘢痕成纤维细胞
以苯丙氨酸为例刍议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机理被引量:1
2021年
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4-磷酸赤藓糖为始探讨了3种芳香族氨基酸合成代谢共享的分支酸合成途径,并以苯丙氨酸为例从多学科角度讨论分析其合成代谢的独特性。通过多学科角度展示了生物体内不同代谢路径之间的关联及相似性,旨在展示一种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跨学科内容的学习及归纳方法。
蒋振雄王志鹏马新雨颜惠娟缑允梓尹晟王鹏
关键词:苯丙氨酸芳香氨基酸生物化学必需氨基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