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思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皮肤
  • 4篇细胞
  • 4篇儿童
  • 2篇蛋白
  • 2篇药物
  • 2篇特应性
  • 2篇皮炎
  • 2篇足月
  • 2篇免疫
  • 2篇过敏
  • 2篇斑贴试验
  • 2篇FC受体
  • 2篇IGA
  • 2篇迟发
  • 2篇迟发型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核
  • 1篇凋亡

机构

  • 1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余姚市人民医...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作者

  • 13篇陈静思
  • 10篇王华
  • 8篇罗晓燕
  • 7篇任发亮
  • 4篇孙晨
  • 3篇谭琦
  • 3篇杨欢
  • 3篇白晓明
  • 2篇向娟
  • 1篇李秋
  • 1篇曹国秀
  • 1篇卢戎戎
  • 1篇李咏梅
  • 1篇谭春花
  • 1篇阳海平
  • 1篇蒋金秋
  • 1篇廖兰
  • 1篇方晓
  • 1篇甘立强

传媒

  • 3篇皮肤病与性病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儿足跖孤立性皮肤钙质沉着症1例
2022年
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因“左侧足跖丘疹10余天”就诊。10余天前患儿家长发现患儿左侧足跖有一枚粟粒大小皮色丘疹,有自行破溃,流出白色砂砾样物质后表面结痂,无进行性增大,无拒按,未见患儿搔抓。足月儿,出生时曾有足跟采血史,筛查代谢疾病。出生史及生长发育史无特殊。平素未接受钙剂治疗。既往无外伤史。否认其他系统疾病及先天性遗传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查体:一般情况好,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图1):左侧足跖可见一枚粟粒大小圆形皮色丘疹,质地硬,表面结痂,按压无哭吵及抵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未见异常。临床考虑“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予以切除送病理检查。皮损组织病理示(图2):真皮内可见边界清楚的钙沉积团块,病变内可见较多组织细胞增生和散在多核巨细胞,提示有异物肉芽肿反应。
陈静思任发亮白晓明
关键词:足跖钙剂治疗多核巨细胞
新生儿红斑2例及对该病命名的建议被引量:1
2022年
1临床资料病例一。患儿,男,出生2天10小时。因“皮肤红斑2天”就诊。患儿出生后半天家长发现患儿背部出现多个甲盖大小红斑,边界不清,半天后融合成片,其上出现散在的数个淡黄色丘疹、脓疱。12小时后背部皮疹明显迅速增多,同时臀部、面部出现多个蚕豆至钱币大小类似红斑。就诊前3小时臀部的红斑增大融合成大片,其上出现绿豆大小黄色丘疹。同时前胸前开始出现红斑。患儿无发热,无皮肤瘀点瘀斑,无糜烂破溃。发病以来,吃奶睡眠好,大小便未发现异常。患儿足月顺产,出生顺利。母乳喂养。体格查体:安静入睡中,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规则。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对称,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肿大。
白晓明陈静思任发亮
关键词:足月顺产湿啰音皮肤红斑
药物斑贴试验在诊断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药物斑贴试验在诊断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中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 方法:病例组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患者行可疑致敏药物的斑贴试验,其中轻型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患者同时行药物激发试验以验证斑贴试验的诊断价值;正...
孙晨陈静思谭琦任发亮杨欢向娟罗晓燕王华
关键词:儿童患者
疱疹性湿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疱疹性湿疹是在患有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湿疹样皮肤病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在原有皮损上快速出现密集或散在分布的形态单一的脐凹状水疱,是特应性皮炎的严重并发症,可损害重要脏器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疱疹性湿疹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丝聚合蛋白和紧密连接闭合蛋白claudins的减少,导致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和干扰素及抗菌肽的减少,Th2型免疫反应占主导、调节性T细胞水平异常等多因素共同参与发病.
陈静思罗晓燕王华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属
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因及严重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常见病因及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前瞻性招募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7岁CSU患儿,收集临床资料,进行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同时进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T)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根据ASST和BAT结果将患儿分为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组(ASST、BAT均阳性)、非CAU组(ASST、BAT均阴性)和部分CAU组(ASST和BAT任一阳性),比较CAU和非CAU组病因和临床特征的差异。根据每周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将CSU患儿分为轻度组(UAS7<16分)和中重度组(UAS7≥16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U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纳入CSU患儿93例,男50例(53.8%),女43例(46.2%),年龄5.9(2.9,9.2)岁,病程4(2,8)个月;32例(34.4%)伴血管性水肿,28例(30.1%)有慢性荨麻疹家族史,49例(52.7%)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14例(15.1%)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26例(28.0%)至少伴有1种特应性共病。病因分析显示,32例(32/69,46.4%)ASST呈阳性,28例(28/70,40.0%)BAT阳性。57例两项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AU组18例、非CAU组24例、部分CAU组15例,3组间年龄、病程、性别构成及有个人特应性共病、家族史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U组UAS7≥16分患者比例(16/18)高于非CAU组(11/24,P<0.05)。19例(20.4%)能够明确诱发因素,其中食物过敏18例,药物(抗生素)过敏1例;血清总IgE升高22例(22/89,24.7%),40例(40/81,49.4%)有1种以上sIgE阳性。CSU患儿UAS7分值为16(15,21)分,其中轻度31例(33.3%),中重度62例(6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AT阳性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OR=7.566,95%CI:2.238~25.572,P<0.05)。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构建多因素logistic
周甜甜吴雪歌杨欢方晓蒋金秋陈静思罗晓燕王华
关键词:荨麻疹儿童自身免疫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药物斑贴试验对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诊断的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药物斑贴试验在诊断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DDHR)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54例DDHR患儿(病例组)行可疑致敏药物斑贴试验,其中10例轻型DDHR患儿同时行长时程连续口服药物激发试验,以验证斑贴试验的准确性。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行常见药物的斑贴试验,以验证其特异度。结果病例组54例患儿中16例斑贴试验阳性,阳性率29.63%;对照组20例斑贴试验均阴性,斑贴试验的特异度为100.00%。40例轻型DDHR患儿中9例斑贴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2.50%;14例重型DDHR患儿中7例阳性。斑贴试验阳性的致敏药物共19种,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其与抗组胺药、减充血剂、镇咳祛痰药和(或)中药构成的复方抗感冒制剂(以下简称感冒药)、抗癫痫类药。40例可疑抗生素致敏者中8例阳性(20.00%);35例可疑解热镇痛药及感冒药致敏者中4例阳性(11.43%);5例可疑抗癫痫类药物致敏者中4例阳性;18例可疑中药致敏者均阴性。10例轻型DDHR患儿继斑贴试验后行口服药物激发试验,7例斑贴试验结果与口服药物激发试验结果一致,斑贴试验结果假阴性1例,口服药物激发试验结果假阴性2例。1例患儿斑贴试验引起皮疹复发,诱发皮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1/54)。结论药物斑贴试验对诊断儿童DDHR安全、可行。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DPD?14005254。
孙晨陈静思谭琦任发亮杨欢向娟罗晓燕王华
关键词:药疹药物过敏药物激发试验
IgA Fc受体Fc α RI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及皮损组织IgA Fc受体FcαRI的表达,并探讨FcαRI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期HSP患儿50例,其中单纯型HSP 30例,紫癜性肾炎型(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20例,健康对照20例。采用Sandwich固相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IgA Fc受体(s FcαRI-IgA)水平;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20例HSP患儿皮损组织中FcαRI的表达和分布,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皮损组织中IgA、C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沉积;ELISA检测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结果:(1)急性期HSP和HSPN患儿血清IgA[(2.32±1.00)g/L,(2.42±1.02)g/L]、C3[(1.17±0.33)g/L,(1.11±0.19)g/L]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F=14.000,P=0.000;F=8.227,P=0.000),HSPN组血清s FcαRIIgA水平[(5.75±5.07)pg/mL]较正常对照组[(3.09±2.08)pg/mL]升高(F=2.891,P=0.022)。(2)FcαRI在急性期HSP患儿皮损表皮及真皮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附属器周围沉积,组化染色强度(HSCORE=205.00±41.86)及FcαRI蛋白表达(FcαRI/beta actin=0.23±0.0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8.276,P=0.000;t=3.274,P=0.004)。(3)急性期HSP和HSPN患儿PBMC上清中TNF-α水平[(4.75±2.59)pg/mL,(6.37±2.87)pg/mL]较正常对照组[(3.12±2.01)pg/mL]增高(F=8.309,P=0.028,P=0.000),HSPN组升高较HSP更显著(P=0.030)。结论:IgA Fc受体参与急性期HSP发病,FcαRI可能作为急性期HSP的重要分子标记,但FcαRI通过何种机制参与HSP发病仍需深入研究。
罗晓燕彭子湖陈静思孙晨曹国秀阳海平王华李秋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IGA
家族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伴嗜酸性细胞增多1例
2016年
患儿女,40d,全身潮红伴脱屑20余天。轻度腹泻,体重不增。查体:消瘦、秃发;全身皮肤浸润、潮红,多数片状鳞屑和糠状细碎鳞屑。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B淋巴细胞缺如;低蛋白血症;血IgG,IgA,IgM极低,IgE显著升高。患儿50d时死亡。诊断:家族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伴嗜酸性细胞增多。
任发亮李咏梅余时娟陈静思廖兰罗晓燕王华
过敏性紫癜患者中性粒细胞及其IgA Fc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及其IgA Fc受体(CD89)在过敏性紫癜(HSP)发病中的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及调控机制。方法 入组30例急性期HSP患儿及9例健康对照儿童,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Jacalin亲和层析分离HSP患者血清IgA后,采用聚丙烯葡聚糖凝胶纯化IgA。实时定量PCR(qPCR)、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中性粒细胞CD89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分子CD11b的表达。分别将HSP患儿中性粒细胞、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以 HSP患儿血清分离的IgA(HSP IgA)、单体IgA(mIgA)、磷酸盐缓冲液(空白对照组)分别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细胞凋亡,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HSP患儿组中性粒细胞CD89 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98),但蛋白表达(0.60 ± 0.16)低于健康对照组(0.83 ± 0.24,P = 0.03)。HSP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1 880.25 ± 388.2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 109.25 ± 364.25,P 〈 0.01)。与HSP患者中性粒细胞共培养组HUVEC凋亡率(37.44% ± 5.49%)高于与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共培养组(17.14% ± 4.45%,P 〈 0.01)。HSP IgA处理组HUVEC凋亡率明显高于mIgA处理组(均P 〈 0.01)和空白对照组(P 〈 0.01),且上清液中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mIgA处理组(均P 〈 0.01)和空白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0.02)。结论 HS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化,并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且HSP IgA能促进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IL-8、TNF-α分泌,而mIgA则可能具有一定抑制效应。
陈静思孙晨阳海平甘立强谭春花王华罗晓燕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A中性白细胞凋亡白细胞介素8
儿童毛母质瘤临床特征和超声、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毛母质瘤的临床特征以及超声、病理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由作者们诊断的41例儿童毛母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病理检查结果。结果41例患者中,男15例,女26例。本组患儿都小于10岁,提示10岁以下好发。41例均为单发的皮损,8例伴有疼痛。面部为第一好发部位,占70.7%。背部和下肢为少见部位。36例超声检查诊断毛母质瘤,病变特点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异常回声结构,病变周边为低回声,中心为极柢回声。强回声伴后方声影提示钙化。9例病理检查诊断毛母质瘤,表现为嗜碱性毛母质细胞和影细胞形成的囊性病变,可伴有钙化、肉芽肿形成。结论毛母质瘤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皮损通常单发、最常见于面部。彩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作为无创检查更适合用于儿童。病理检查有特征性改变。
陈静思王华任发亮
关键词:儿童毛母质瘤超声检查病理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