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鹏

作品数:30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肝炎
  • 13篇丙型
  • 13篇丙型肝炎
  • 13篇病毒
  • 10篇慢性
  • 9篇HCV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8篇基因
  • 7篇肝炎病毒
  • 7篇丙型肝炎病毒
  • 5篇有偿献血
  • 5篇献血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基因多态性
  • 4篇单核
  • 4篇单核苷酸
  • 4篇易感
  • 4篇易感性

机构

  • 2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3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句容市人民医...
  • 4篇南通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京军区军事...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宜兴市疾病预...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张家港市疾病...
  • 1篇江苏省计划生...
  • 1篇丹阳市人民医...

作者

  • 29篇黄鹏
  • 16篇喻荣彬
  • 12篇张云
  • 12篇岳明
  • 6篇陈红波
  • 5篇王洁
  • 4篇邵建国
  • 4篇苏静
  • 4篇徐银
  • 3篇李军
  • 3篇彭志行
  • 3篇陈明珠
  • 3篇田亭
  • 2篇韩亚萍
  • 2篇尹荣
  • 2篇张津玮
  • 2篇胡建利
  • 2篇刘源
  • 2篇陆晓梅
  • 2篇张云

传媒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激素受体β基因3'非翻译区G1730A多态性影响该基因转录活性
2017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的3'非翻译区G1730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ERβ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和定点突变技术,构建ERβ基因该位点的野生型G及突变型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其转染HEK293细胞和He La细胞,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载体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1730A突变型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比值,在两种细胞中均高于野生型1730G。结论 ERβ基因G1730A位点的SNP影响ERβ的转录,可能导致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
岳明黄鹏田亭凡志豪张云刘源韩亚萍李军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荧光素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了解影响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和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因素。方法 对句容市人民医院2008年9月~2013年5月的住院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肝组织病理炎症或者纤维化是否达到2级(期),把52例ALT≤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不同年龄、血生化指标和病毒学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肝组织高纤维化或炎症组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低于低纤维化或炎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18)。HBeAg阴性患者的ALT、谷草转氨酶(casparate aminotrans ferase,AST)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均高于阳性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年龄、ALT、AST、Tbil及血清病毒载量对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均无影响(均有P〉0.05)。结论 白蛋白水平的下降和HBeAg阴性有助干预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特征。
陈红波张媛袁陆晓梅黄鹏徐银喻荣彬苏静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
有偿献血HCV高危人群IL-6水平与HCV RNA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有偿献血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高危人群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HCV RNA病毒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细胞因子在HCV感染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检测HCV持续感染者(138例)和对照组未感染者(152例)的血浆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检测其HCV RN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以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HCV慢性感染者的血浆IL-6水平高于对照组(t=-3.066,P=0.002);IL-6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呈正相关(调整前:r_(ALT)=0.186,P_(ALT)=0.001,r_(AST)=0.177,P_(AST)=0.003;调整后:r_(ALT)=0.200,P_(ALT)=0.001,r_(AST)=0.127,P_(AST)=0.039);IL-6与HCV RNA水平呈正相关(调整前r=0.199,P=0.019;调整后r=0.200,P=0.025)。结论血浆IL-6可能与HCV慢性感染密切相关,宿主免疫在HCV感染的慢性化机制中可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杨静静黄鹏田亭凡豪志喻荣彬岳明张云王洁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病毒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江苏省既往有偿献血人群LGP2基因多态性与HCV易感性和慢性化的关联研究
2021年
探讨在既往有偿献血人群中LGP2基因多态性与HCV易感性和慢性化的关联。方法:于2011年-2015年镇江某地区既往有偿献人群中纳入715例HCV慢性感染者、327例自限清除者和1315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对LGP2基因上的两个位点(rs2074158和rs2074160)进行基因分型。依据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比较不同组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结果:rs2074160位点与该人群HCV易感性相关。显性模型显示,与携带rs2074160-C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rs2074160-CT/TT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更低(OR=0.756,95%CI:0.609~0.936)。相加模型结果显示,携带突变等位基因越多发生感染的风险越低(OR=0.798,95%CI:0.657~0.966)。rs2074158位点与该人群HCV慢性化相关。隐性模型显示,与携带rs2074158-CT/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CC个体发生慢性化的风险更高(OR=2.667,95%CI:1.745~4.219)。相加模型显示,随着携带C等位基因的增加,感染者发生慢性化的风险也逐渐增加(OR=1.457,95%CI:1.204~1.77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2074158与HCV慢性化的统计学关联在各年龄性别亚组中依然显著。rs2074160与易感性的关联仅在≤60岁人群中显著。在各年龄或性别分层的层间均未发现异质性(P>0.05)。结论:LGP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既往有偿献血人群HCV感染与慢性化存在关联。
陈红波黄鹏张美玲张永峰王一凡1通信作者
关键词:丙型肝炎易感性慢性化有偿献血基因多态性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评价普通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句容市人民医院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进行普通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并随访至治疗结束后24周,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及应答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分类树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21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完成了治疗周期及随访,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61.2%。SVR组与非SVR组基线病毒载量、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甲胎蛋白及血糖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病毒载量高(≥106IU/m L)者或血糖含量较高者更不易获得SVR。血小板计数较高者容易获得SVR(OR=1.02,95%CI=1.00~1.04)。SVR预测模型显示相对基线血小板计数低(〈140×109/L)者,血小板计数高者获得SVR的可能性增加17.9%。高血小板计数者中,基线HCV RNA低者(〈106IU/m L)更易获得SVR(79.7%︰57.9%)。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有早期感冒样症状(51.9%)、胃肠道反应(14.8%)、血象的改变(58.8%)、血糖升高(18.1%)、精神症状(8.8%)、甲状腺功能亢进(1.4%)、皮疹(14.8%)、脱发(6.5%)。结论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尚可,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基线病毒载量、血糖及血小板计数可能是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陆晓梅徐银黄鹏陈明珠王洁苏静喻荣彬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持续病毒应答
趋化因子CXC家族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XC家族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关系,以便在治疗过程及时干预和提高疗效。方法:对确诊的2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观察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结果,运用Taq Man-MGB荧光探针PCR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VR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48周后,180例(63.83%)患者达到SV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OR=1.22,95%CI=1.04~1.42)和空腹血糖浓度低(OR=0.85,95%CI=0.72~0.99)有利于提高SVR率;而基线HCV-RNA高(OR=0.72,95%,CI=0.56~0.99)不利于提高SVR率。但并未发现趋化因子CXCL9 rs10336(相加模型:OR=0.97,95%CI=0.40~2.33)、rs3733236(相加模型:OR=0.89,95%CI=0.43~1.87)和CXCL12 rs1801157(相加模型:OR=1.31,95%CI=0.80~1.86)与SVR存在显著关联。结论:未发现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与趋化因子CXC家族基因多态性存在显著相关,但基线HCV-RNA、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空腹血糖是影响慢性丙肝患者SVR的独立影响因素。
陈红波徐银张永峰王一凡黄鹏张美玲陈明珠喻荣彬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持续病毒学应答
某地既往有偿献血人员HCV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了解江苏省某地区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C virus,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该地区部分有既往有偿献血史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肝脏B超检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检测。应用Epi Data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781名调查对象共检测出抗-HCV抗体阳性510例,感染率为65.3%,抗体阳性者中持续感染者占70.6%(360/510),自限清除者占29.4%(150/510)。HCV持续感染者以1b+3混合型(51.7%)和1b型(32.9%)为主。持续感染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异常率高于未感染组和自限清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献全血史和单采血浆史是既往有偿献血人群感染HCV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0、2.27和3.27;年龄是HCV感染慢性化的危险因素,OR值为1.62。结论 :既往有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不洁采供血特别是单采血浆可能是导致HCV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
陈红波徐银黄鹏张媛袁董莉张永祥王洁喻荣彬苏静
关键词:有偿献血丙型肝炎流行病学
HCV基因型和rs11820062对丙型肝炎感染转归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家族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基因上rs11820062位点对丙型肝炎患者感染转归影响。方法于2008年10月—2015年5月共收集788例丙肝感染者(其中有271例自限清除者和517例持续感染者),通过Taq Man-MGB探针法对788例丙肝患者的RELA基因上rs11820062位点基因分型,以Simmonds法对所有患者HCV基因型进行检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丙肝感染转归的高危因素。结果 271例HCV自限清除者中,HCV 1b型为146例(53.9%),非1b型为80例(29.5%),混合型为45例(16.6%);517例持续感染者中,HCV 1b型为234例(45.3%),非1b型为48例(9.3%),混合型为235例(45.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V基因型和HCV感染慢性化之间存在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CV非1b基因型相比,1b型(OR=2.650,95%CI=1.631~4.307)和混合型(OR=3.159,95%CI=1.751~5.699)更易发展为慢性感染。在隐性模型中,携带有rs11820062 TT基因型(OR=1.689,95%CI=1.090~2.617)的患者存在慢性感染倾向。交互作用分析表明,HCV基因型和rs11820062之间对HCV感染慢性化的影响相互独立(P=0.280)。结论携带NF-κB家族rs11820062 TT基因型的丙肝感染者更易进展为慢性丙肝,且HCV基因型和rs11820062对HCV慢性化影响相互独立。
田亭凡豪志黄鹏陈明珠王洁李军张云岳明
TNFRSF11A和TNFRSF11B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转归的关系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1A(TNFRSF11A)和11B(TNFRSF11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以2008-2016年纳入的749例持续感染者、494例自限清除者和1486例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利用TaqMan-MGB探针法检测TNFRSF11A rs1805034和TNFRSF 11B rs2073617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显性模型结果显示,与携带TNFRSF11B rs2073617 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CC基因的个体易发生HCV感染慢性化(OR=1.517,95%CI:1.055~2.181,P=0.024).隐性模型结果显示,与携带rs2073617 TT或T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CC基因的个体易发生HCV感染慢性化(OR=1.435,95%CI:1.033~1.996,P=0.032);相加模型显示,随着携带C等位基因个数的增加,个体发生HCV感染慢性化的风险亦可增加(OR=1.204,95%CI:1.013~1.431,P=0.035).结论TNFRSF 11B rs2073617的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慢性化可能存在关联.
巫晶晶黄鹏岳明汪春晖吴超邵建国薛红符祖强卓凌云喻荣彬张云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
江苏省某戒毒所男性吸毒人员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8月于江苏省某戒毒所招募788名男性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甲状腺功能5项激素项目的检测。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某戒毒所男性戒毒人员的血清T3、T4、FT3、FT4以及TSH的异常率分别为4.57%、1.27%、0.51%、0.38%和0.89%。HCV感染是该人群发生T3异常的影响因素(OR=8.52,95%CI:2.36~30.74,P=0.001),且血清T3(P<0.001)和T4(P=0.048)水平随着HCV病毒载量的升高而升高。结论HCV感染是男性吸毒人员发生血清T3水平异常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对吸毒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增加甲状腺相关的知识,对感染HCV的男性吸毒人员还应加强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卓凌云黄鹏凡豪志巫晶晶王炎叶翔宇喻荣彬
关键词:吸毒甲状腺丙型肝炎病毒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