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 作品数:7 被引量:167H指数:6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微血管病变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方法收集确诊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14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期114例非小血管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等因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血管病变导致的脑梗死患者中临床表现有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患者明显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是引起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小血管病变多为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较多,故控制上述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小血管病发病率及预防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手段。
- 陈娜陆连生宋巧康梅卢海丽杨香敏张斌李虹李婧王聪杰吕晓培史万英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 不同疗程的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的应用疗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丁苯肽注射液14 d的基础上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2周治疗,观察组在应用丁苯肽注射液14 d的基础上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3个月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炎性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2组hsCRP、PTX-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疗程长的患者神经功能损失恢复好、预后好,值得推广使用。
- 李虹陈娜陆连生李婧张斌王聪杰宋巧康梅卢海丽
- 关键词:丁苯酞
- 奥拉西坦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VD)患者疗效观察,旨在探讨奥拉西坦对LI合并VD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LI合并VD患者1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治疗组服用奥拉西坦胶囊,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其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总分、各亚项得分的改变。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治疗前后MMSE、ADL及Mo CA总分、各亚项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MMSE评分、ADL评分、Mo CA总分、各亚项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奥拉西坦胶囊可改善LI合并VD患者的认知功能,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陈娜陆连生吕晓培张斌李虹王聪杰康梅宋巧杨香敏卢海丽史万英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奥拉西坦胶囊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常规组34例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及常规用药(不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溶栓组)34例在时间窗内接受阿替普酶(rt-PA)静滴溶栓治疗及常规用药(溶栓24 h后加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比较3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3组治疗前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MRS上升,3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常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显著,是安全的,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陈娜陆连生李虹李婧王聪杰张斌吕晓培郑丽卢海丽史万英
- 关键词:阿替普酶心源性脑栓塞溶栓治疗
- 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及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2例经临床、CT、MRI诊断明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CT和MRI影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高脂血症、年龄、吸烟、饮酒等。临床表现以纯运动性轻偏瘫22例、纯感觉性卒中2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18例、感觉运动混合型14例多见。影像学MRI检出364个低密灶,CT检出124个低密度灶,CT和MRI上病灶部位多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78例),放射冠、半卵园中心(21例),额叶、顶叶(14例),小脑(3例),单发(58例),多发(54例),大小多在5-15 mm。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病因素。腔隙性脑梗死多发于基底节区、丘脑、脑桥,MRI是目前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最佳检查方法。早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 陈娜陆连生李虹张斌卢海丽李婧王聪杰吕晓培杨香敏康梅宋巧史万英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CTMRI
- 静脉溶栓后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效果观察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后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后应用阿司匹林,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后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周,之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的疗效、功能评分、炎性因子,并统计出血率、病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4,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I高于对照组,功能评分好转率较对照组高(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恢复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脑出血和病死情况,但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8.9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5%(x^2=5.543,P=0.019)。结论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而且不会增加治疗风险。
- 李虹陈娜陆连生卢海丽李婧王聪杰郑丽张斌宋巧史万英
- 关键词:抗血小板
-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7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未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3个月。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五聚素-3(PTX-3)]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3%低于观察组的98.11%(X^2=16.74,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评分、MMSE评分均升高(t_观=5.03、27.36、4.21,P<0.05,t_对=2.45、12.54、2.36,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5.8、9.4、53.7,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PTX-3水平均降低(t=5.36、6.75,P<0.05),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t=6.78、4.45,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观察组睡眠欠佳1例,2组患者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使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快、预后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陈娜陆连生李虹王聪杰卢海丽李婧吕晓培郑丽张斌宋海霞史万英
- 关键词:丁苯酞序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