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剑

作品数:25 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肝炎
  • 16篇乙型
  • 16篇乙型肝炎
  • 13篇病毒
  • 10篇乙型肝炎病毒
  • 10篇肝炎病毒
  • 8篇基因
  • 7篇HBV
  • 5篇米夫
  • 5篇聚合酶
  • 5篇拉米夫定
  • 5篇合酶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乙肝
  • 4篇乙肝病毒
  • 4篇片段
  • 4篇限制性片段长...
  • 4篇限制性片段长...
  • 4篇慢性

机构

  • 2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香港大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25篇孙剑
  • 21篇侯金林
  • 19篇骆抗先
  • 15篇王战会
  • 10篇阎丽
  • 9篇林裕龙
  • 5篇章廉
  • 4篇陈金军
  • 3篇彭劼
  • 2篇冯筱榕
  • 2篇郭亚兵
  • 1篇文维群
  • 1篇刘定立
  • 1篇梁炽森
  • 1篇唐小平
  • 1篇温淑娟
  • 1篇唐漾波
  • 1篇国泽延
  • 1篇汪能平
  • 1篇廖家杰

传媒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肝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8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泛昔洛韦和胸腺肽联合治疗过程中乙肝病毒聚合酶基因突变谱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泛昔洛韦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耐药性的产生与多聚酶基因变异的可能关系。方法 慢性HBV无症状携带者 2 9例 ,接受泛昔洛韦和胸腺肽联合治疗 ,15例单用胸腺肽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半年 ,随访半年 ,收集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半年系列血清标本 ,进行血生化、HBVDNA定量和HBV标志物等常规检测 ,同时应用PCR的方法扩增HBV聚合酶基因B区和C区序列 ,PCR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结果 联合治疗组 9例发生聚合酶基因B区和 /或C区氨基酸突变 ,其中 5例为B区联合突变 ,例如 :HBVG5 18E或 /和G5 2 0C。而单用胸腺肽治疗组无一例发生聚合酶基因B区和 /或C区突变。联合治疗组中出现聚合酶基因变异的 9例中 ,7例出现HBVDNA反跳 ;未出现变异的 2 0例病例中只有 2例出现HBVDNA反跳 ,变异与HBVDNA反跳呈明显相关。结论 泛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过程中聚合酶基因变异是多位点的 ,主要集中于聚合酶基因B区。这一部位可能是HBV核苷类似物敏感性决定区域之一。
侯金林王战会孙剑冯筱榕骆抗先廖家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药物疗法泛昔洛韦胸腺肽
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谱的关系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谱相关性。方法 用S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广东地区HBV感染者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组 80例和肝硬化组 (LC) 12 0例血清标本分型 ,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的异同。结果 基因型在AsC组分布 :B型 45 0 % ( 3 7/ 80 ) ;C型 3 3 75 % ( 2 6/ 80 ) ;D基因型 2 1 2 5 % ( 17/80 ) ;LC组HBV基因型分布B型 3 2 5 % ( 3 9/ 12 0 ) ;C型 65 8% ( 79/ 12 0 ) ;D基因型 1 6% ( 2 / 12 0 )。广州地区未发现A、E和F基因型 ,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均与e抗原状态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SC与LC组两组间基因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 χ2 =3 1 92 4,P=0 0 0 0 )。结论 可初步认为广东地区HBV感染者以B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 ,AsC组中以B型为优势基因型 ,感染HBVD基因型病情轻 ,感染HBVC基因型病情更易于加重。
阎丽侯金林孙剑林裕龙
关键词:HBV基因型ASC疾病谱慢性乙型肝炎LCHBV感染
乙肝病毒基因组变异的临床和生物学意义
侯金林王战会骆抗先彭劼陈金军孙剑林裕龙阎丽郭亚兵
1993年1月1日~2003年2月28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资助,进行了研究。一、结果:(一)通过中国HBsAg阴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研...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遗传学基因组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基因序列变异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建立检测基因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phism,RFLP)法。方法从服用拉米夫定1年以上的慢性乙肝病例中选取10例抽取血清,分别采用错配套式PCR-RFLP技术、PCR产物直接测序和重组克隆测序,检测P基因YMDD变异。结果在10个病例中,PCR-RFLP检测到7例为野毒株、1例为混合株感染、2例为变异株;PCR产物直接测序,9例为野株、1例为变异株;对2份用PCR-RFLP法检测为非野株,而PCR测序为阴性的标本采用克隆后测序,发现均为混合株感染。结论通过对几种检测方法的对比,认为克隆后测序的结果最精确;而从实用性和经济角度来看,采用PCR-RFLP进行初步筛检的方法具有更大的意义,值得推广。
周智勇孙剑陈金军侯金林骆抗先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RFLP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聚合酶基因异质性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对202株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基因(P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分析,研究HBV基因型间P基因差异,为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型、P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及核苷类似物耐药的关系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计算机软件对GenBank中已发表的202株HBV全序列及P基因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HBV P基因在各基因型具有自身特点:在反转录酶(rt)区,A基因型氨基酸的型内差异较小,C、D基因型氨基酸的型内差异较大;在rt区A~F 6个高度保守区域,发现在基因型间及型内存在氨基酸水平的差异。 结论 (1)P基因及其氨基酸存在基因型间和型内异质性,因而分析某些氨基酸差异是与耐药有关还是准株被选择的结果,应综合考虑在该位点是否存在基因型间或型内的氨基酸差异;(2)对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应答以及治疗中耐药现象的发生在HBV不同基因型可能不同。
曾国兵温淑娟孙剑国泽延王战会骆抗先阎丽侯金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HBV A83点变异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2002年
研究 A83点突变的生物学意义。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设计引入 Kpn I和 Hind III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PcP10标准株中的Pre—C/C片段(1814—2452),经Kpn I和Hind III双酶切后,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于EB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连接载体进行1896点的定点诱变。经错配PCR—RFLP和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的克隆。提取突变前后的质粒转染 HepG2细胞。突变后在 Pre-C/C第28位氨基酸形成终止密码,使HBeAg合成终止,转染HepG2细胞后未能检测到HBeAg,而未突变的重组质粒则HBeAg表达为强阳性。HBV A83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体外研究该点突变对HBeAg表达的影响以及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林裕龙王战会侯金林孙剑阎丽骆抗先
关键词:定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致病机理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肺毛霉菌感染2例
2004年
沈建坤孙剑文维群刘定立侯金林
关键词:肝炎慢性毛霉菌
拉米夫定治疗中国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YMDD耐药变异株被引量:8
2000年
为了监测拉米夫定临床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产生 ,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采用 PCR产物克隆后测序的方法 ,对 2 0例服用拉米夫定病人进行随访观察 ,检测其体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聚合酶基因 (P gene) )酪氨酸 -蛋氨酸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 (YMDD)区域变异情况 ,同时观察其 HBV D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发现 ,1例病人在服用拉米夫定 9个月时出现 HBV YMDD变异株 ,并由混合感染逐渐进展为单一的变异株感染 ,出现耐药时伴有 HBV DNA定量反跳和 AL T的上升。表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 (>6个月 )可能出现耐药 ,耐药变异株由弱势株逐渐演变为优势株 ,耐药出现时可伴有 HBV
孙剑侯金林王战会章廉骆抗先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YMDD变异耐药性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对治疗的影响被引量:13
2000年
侯金林孙剑骆抗先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变异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与病毒变异、临床治疗的关系,然后详细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S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基因变异的问题.
侯金林孙剑骆抗先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P基因S基因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